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223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按预定顺序旋转的铰链装置和 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便携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和手机的多样化使用形态,已经提出了双轴铰链。例如,一种常规双轴铰链包括铰链支架和分别插入到形成在该铰链支架上的两个平行轴套的两个转轴。这种平行双轴铰链能为笔记本计算机提供360度旋转,从而实现蛤壳(clam shell)形态、支撑形态(转动角度大于180度且小于360度,从而笔记本计算机的底座部分和屏幕部分相互支撑而呈三角形立于桌面上)和平板(pad)形态。在这种常规双轴铰链中,为了控制两个转轴的旋转次序,通常可以为两个转轴配置不同的摩擦扭矩,从而在开始旋转时,扭矩小的转轴先旋转,而扭矩大的转轴不旋转;当扭矩小的转轴旋转到最大角度时,用户施加更大的力,从而扭矩大的转轴开始旋转。也就是说,用户在转动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部分从O度至180度时,需要施加较小的力,而在转动显示屏部分从180度至360度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但是,这种常规设计具有许多缺陷。例如,在从O度到360度打开屏幕时,扭矩小的转轴先转,扭矩大的转轴后转;在从360度至O度关闭屏幕时,仍是扭矩小的转轴先转,扭矩大的转轴后转。转动次序不对称。再例如,为了确保转动次序,两个转轴的扭矩差应足够大,因此在从O度到360度或从360度到O度的旋转过程中,用户需要施加不同的力来转动笔记本计算机的屏幕,使用感受差。又例如,扭矩在制造设备时设定,且随着使用时间变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可能导致两个轴的旋转次序混乱,甚至导致不能使用。通常,每台笔记本计算机安装左右两个铰链。对于单轴铰链而言,笔记本计算机具有两个自由度,而对于双轴铰链而言,则自由度增大一倍,达到四个自由度。左双轴铰链和右双轴铰链的每个轴的扭矩设定可能有差异,因此可能出现某个轴不应旋转时却被意外转动的情况,从而左铰链和右铰链的旋转状态可能不同步。这样,导致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部分相对于底座部分发生扭曲,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能够克服上述以及其他问题中的一个或者更多。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该折叠设备可以是例如笔记本计算机。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计算机能实现预定顺序的旋转,旋转过程更平滑顺畅,且能防止显示屏部分与底座部分之间的扭曲现象的发生。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一种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支架;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浮动定位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和/或该第二凹坑。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一种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支架;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轴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所述第二轴与第二凸轮连接,所述第二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定位凸轮件,所述定位凸轮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一种折叠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双轴铰链装置,连接该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其中该双轴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支架;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浮动定位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一种折叠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双轴铰链装置,连接该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其中该双轴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支架;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轴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所述第二轴与第二凸轮连接,所述第二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定位凸轮件,所述定位凸轮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设备例如笔记本计算机中,由于浮动定位件限定了铰链装置的轴的旋转次序,所以能实现从O度至360度打开屏幕和从360度至O度闭合屏幕时基本对称的旋转,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此外,铰链装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扭矩可以设置得基本相同。因此,在打开和闭合显示屏部分的旋转过程中,几乎体会不到所施加力的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计算机能实现更平滑顺畅的旋转。再者,由于铰链装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在不旋转时均被浮动定位件物理锁定,所以防止了其意外旋转。安装有例如左右两个铰链装置的笔记本计算机的四个自由度(对应于四个旋转轴)能通过两个轴被物理锁定而减少到两个自由度,因此能减小或消除显示屏部分与底座部分之间的相对扭曲。

图I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图2、图3、图4和图5是透视图,示出图I所示的铰链装置的旋转过程;图6是侧视图,示出在预定角度处浮动定位件的滑动;图7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以及图8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折叠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示于附图中。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范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得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图I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双轴铰链装置100。如图I所示,双轴铰链装置100包括铰链支架10、第一轴20、第二轴30、以及浮动定位件40。铰链支架10可具有彼此平行设置且间隔开预定距离的两个轴套12 (第一轴套)和14 (第二轴套)、以及连接两个轴套12和14的连接部分16。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可分别插入到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14中,从而被铰链支架10可旋转地支承。可以在第一轴20与第一轴套12之间以及第二轴30与第二轴套14之间配置预定的摩擦力,从而设定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的扭矩。第一轴20的扭矩和第二轴30的扭矩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可分别插入到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14中,从而被铰链 支架10可旋转地支承。可选地,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可分别形成有固定加强板18,从而通过固定加强板18固定连接到待铰链连接的部件,例如笔记本计算机的底座部分和显示部分,或者手机的键盘部分和显示部分。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亦可直接连接到待铰链连接的部件而没有固定加强板18。第一轴20上可设置有凹坑。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轴20上可形成有第一凸轮22。第一凸轮22可具有基本圆形形状,且第一凸轮22的部分圆周上可形成有第一凹坑24。类似地,第二轴30上可设置有凹坑。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轴30上可形成有第二凸轮32。第二凸轮32可具有基本圆形形状,且第二凸轮32的部分圆周上可形成有第二凹坑34。第一凸轮22可相对于第一轴20固定,从而第一轴20的转动带动第一凸轮22转动。第二凸轮32可相对于第二轴30固定,从而第二轴30的转动带动第二凸轮32转动。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图I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例如,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每个的一部分可具有圆形横截面,且第一凹坑24和第二凹坑34可分别直接形成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的该部分的部分圆周上。这将在后面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具体阐述。浮动定位件40设置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且能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滑动以耦合到第一凹坑24或第二凹坑34。浮动定位件40可以为一刚性体。在图I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浮动定位件40设置在第一轴20的第一凸轮22和第二轴30的第二凸轮32之间。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浮动定位件40具有凸轮形状,所以亦可称为定位凸轮件,包括中间部分和两个端部,两个端部可分别耦合到第一凹坑24和第二凹坑34中。定位凸轮件40可一体形成,或者可以包括单独形成的中间部分和两个端部。第一凸轮22和第二凸轮32可分别与定位凸轮件40形成凸轮副,且第一凸轮22、第二凸轮32和定位凸轮件40的耦合到第一凹坑24和第二凹坑34中的两个端部可由高强度材料形成以耐磨损。浮动定位件40可滑动地支承在铰链支架10上,例如但不限于支承在铰链支架10的连接部分16上。例如,连接部分16上形成有狭长开口或滑槽,浮动定位件40的连接轴装配到该开口或滑槽中。在图I所示的铰链装置100中,浮动定位件40的横截面不是圆形,所以优选其滑动支承到铰链支架10,而不能转动,其原因可以在后面的描述中显见。例如,将浮动定位件40连接到铰链支架10上的连接轴可具有矩形横截面。第一轴20上形成有第一凸起26 (见图2),第二轴30上可形成有第二凸起36 (见图4)。第一凸起26和第二凸起36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凸轮22和第二凸轮32上,或者可以分别直接形成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未不出)。铰链支架10上形成有与第一凸起26和第二凸起36对应的阻挡部19。阻挡部19可与第一凸起26和第二凸起36配合以分别限制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相对于铰链支架10旋转的角度,例如限制第一轴20相对于铰链支架10旋转预定角度,限制第二轴30相对于铰链支架10旋转360度减去该预定角度之后剩余的角度。也就是说,第一凸起26和与之配合的阻挡部19在以第一轴20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延伸该预定角度,第二凸起36和与之配合的阻挡部19在以第二轴30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延伸该剩余角度。公知的是,单轴铰链通常可以实现大于180度的旋转角度,例如225度甚至更大。因此,这里描述的预定角度可以小于180度,例如但不限于135度或更小,或者大于180度,例如但不限于225度或更大。优选地,所述预定角度为180度。为了描述方便,下面将以180度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下面参照图I至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旋转过程如图I所示,铰链装置100未旋转,处于O度状态。此时,浮动定位件40被第一凸轮22的圆周部分(也就是非凹坑部分)挤压而耦合在第二凹坑34中。当铰链装置100开始旋转打开时,由于浮动定位件40耦合在第二凹坑34中,所以第二轴30被物理锁定而不能旋转,第一轴20可以旋转,例如逆时针旋转(以浮动定位件40侧视图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轴20可以旋转到90度。接下来,第一轴20可以继续旋转,例如逆时针旋转,直到预定角度。如前所述,该预定角度优选是180度,如图3所示。当第一轴20转动到该预定角度时,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凹坑24和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凹坑34彼此正对且最接近。此时,铰链支架10上的阻挡部19阻挡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凸起26,从而阻止第一轴20相对于铰链支架10继续逆时针旋转。而第二轴30被浮动定位件40物理锁定从而也不能相对于铰链支架10转动。在该情况下,在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第一轴20带动铰链支架10有相对于第二轴30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换言之,第二轴30有相对于铰链支架10顺时针旋转的趋势。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凹坑34的横截面可具有倾斜侧壁,例如弧形面或者斜平面,因此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凹坑34的侧壁给浮动定位件40的力具有向上(即朝向第一轴20)的分量,而浮动定位件40的上端此时未被第一轴20的圆周部分挤压,所以浮动定位件40可向上移动从而耦合到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凹坑24中。此处容易理解,为了保证浮动定位件40的向上移动,优选地浮动定位件40不能转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图6详细示出浮动定位件40的移动。以预定角度为180度为例,在180度,浮动定位件40耦合在下轴B中的凹坑中。由于上轴A被阻挡部阻挡而不能相对于铰链支架10以及浮动定位件40继续顺时针转动,所以下轴B有相对于浮动定位件40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当下轴B开始转动,例如到183度、186度时,浮动定位件40在下轴B的挤压下向上移动,直到190度时,浮动定位件40耦合到上轴A中的凹坑中,而下轴B脱离锁定状态,可以继续转动。从附图6还可以理解,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小于浮动定位件40的在连接第一轴的中心和第二轴的中心(或第一凸轮的中心和第二凸轮的中心)的直线所在方向上的尺寸。应理解,这里所说的“最小间隙”指的是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 (或者第一凸轮22和第二凸轮32,如果有的话)的圆形外周之间的间隙,而不考虑凹坑部分带来的间隙变化。这样,可以防止浮动定位件40夹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的圆周部分(即非凹坑部分)之间而不锁定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中的任何一个。回到图1-5,如上所述,第二轴30可以脱离锁定状态,继续转动。如图4所示,第二轴30相对于铰链支架10顺时针转动,到270度状态,且如图5所示,可继续转动到360度状态。当到360度时,铰链支架10上的阻挡部19阻挡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凸起36,从而阻止第二轴30继续转动。上面参照图1-5描述了 O度至360度的旋转过程,下面将反向参照图5-1描述360度至O度的旋转过程。如图5所示,铰链装置100处于360度旋转状态。此时,浮动定位件40被第二凸轮32的圆周部分(也就是非凹坑部分)挤压而耦合在第一凹坑24中。当铰链装置100开始旋转闭合时,由于浮动定位件40耦合在第一凹坑24中,所以第一轴20被物理锁定而不能旋转,第二轴30可以旋转,例如相对于铰链支架10逆时针旋 转。如图4所示,第二轴30可以旋转到270度位置。接下来,第二轴30可以继续旋转,例如逆时针旋转,直到预定角度,例如优选的180度,如图3所示。当第二轴30转动到该预定角度时,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凹坑34和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凹坑24彼此正对且最接近。此时,铰链支架10上的阻挡部19阻挡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凸起36(图3中被遮挡而未示出),从而阻止第二轴30相对于铰链支架10继续逆时针旋转。也就是说,在该预定角度位置,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的第一凹坑24和第二凹坑34彼此正对且最接近,且铰链支架10上的阻挡部19阻挡第一凸起26和第二凸起36使得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均不能相对于铰链支架10沿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只能沿相反方向转动。而此时第一轴20被浮动定位件40物理锁定从而暂时也不能相对于铰链支架10转动。在该情况下,在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第二轴30带动铰链支架10有相对于第一轴20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换言之,第一轴20有相对于铰链支架10顺时针旋转的趋势。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凹坑24的横截面可具有倾斜侧壁,例如弧形面或者斜平面,因此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凹坑24的侧壁给浮动定位件40的力具有向下(即朝向第二轴30)的分量,而浮动定位件40的下端此时未被第二轴30的圆周部分挤压,所以浮动定位件40可向下移动从而耦合到第二轴30上的第二凹坑34中。类似于图6所示的情况,此时第一轴20可以脱离锁定状态,继续转动。如图2所示,第一轴20相对于铰链支架10顺时针转动,到90度状态,且如图I所示,可继续转动到O度状态。当到O度时,铰链支架10上的阻挡部19阻挡第一轴20上的第一凸起26,从而
阻止第一轴20继续转动。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从O度至360度以及从360度至O度的旋转过程。大体上,从O度至180度(或预定角度)时,第一轴20旋转而第二轴30静止;从180度至360度时,第一轴20静止而第二轴30旋转;从360度至180度时,第一轴20静止而第二轴30旋转;从180度至O度时,第一轴20旋转而第二轴30静止。可以看出,铰链装置100的打开和闭合旋转过程基本对称,可以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此外,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的扭矩可以设置得基本相同。旋转时,只需在预定角度处使浮动定位件40被挤压而从其耦合的凹坑滑动到另一个凹坑即可。发明人发现,旋转过程中几乎体会不到所施加力的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能实现更平滑顺畅的旋转。再者,由于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不旋转时均被浮动定位件40物理锁定,所以防止了其意外旋转。安装有例如左右两个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的四个自由度(对应于四个旋转轴)能通过两个轴被物理锁定而减少到两个,因此能实现如常规安装有两个单轴铰链的笔记本计算机那样的旋转,减少或消除了显示屏部分与底座部分之间的相对扭曲。图7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200。如图7所示,铰链装置200包括铰链支架10、第一轴20、第二轴30和浮动定位件40。为了简明,图7中省略了许多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结构和/或功能相同和/或相似的部件,且下面也省略了相关描述。但是应理解,图7所示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存在应属于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内。同样,图7的许多特征亦可应用到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但不限于,铰链装置200还包括形成在轴上的凸起和形成在铰链支架上的阻挡部等,其作用基本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又例如但不限于, 铰链装置200的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分别形成有凸轮,且凹坑形成在凸轮的部分圆周上,如前面的实施例中那样。再例如但不限于,铰链装置200的铰链支架10的结构能应用到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铰链支架10包括两块彼此平行设置且间隔开预定距离的支承板,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支承板地设置在铰链支架10的轴套中。凹坑可直接设置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的每个上,且位于两个支承板之间。浮动定位件40可具有柱体形状,且平行地设置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浮动定位件40的柱体可具有圆形横截面,且两端的直径可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浮动定位件40的两端可分别插入到两块支承板上的狭长例如跑道形开口中,从而被夹持在支承板之间且可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滑动。这样,中间部分能耦合到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的凹坑中。铰链装置200的旋转过程基本类似于前面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描述上述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的结构进行许多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例如但不限于,浮动定位件40的形状和到铰链支架10上的支承方式可以有许多变化,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上的凹坑的位置和横截面形状亦可以有许多变化,只要浮动定位件40能在凹坑的侧壁的挤压下在第一轴20和第二轴30之间滑动以从一个凹坑耦合到另一个凹坑即可。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括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300。折叠设备300例如但不限于是笔记本计算机,其包括第一本体50、第二本体60、以及连接第一本体50和第二本体60的至少一个铰链装置100(图8中示出为两个)。图8所示的铰链装置100已经为了美观而包围在铰链外壳中。第一本体50可具有例如显示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触摸显示屏等。第二本体60可具有例如输入单元,包括但不限于键盘诸如伸缩式键盘和防尘键盘、触摸输入单元等。折叠设备300的旋转过程基本类似于图I至5所示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上面虽然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例说明了包括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还可以应用到各种折叠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上网本、门、窗等。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仅在描述性意义上来理解而不用于限制。对每个实施例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改变,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原理和精神,本实用新型
构思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装置包括 铰链支架; 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 浮动定位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和/或该第二凹坑。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分别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转动时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转动,且 其中,所述第一凹坑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上,所述第二凹坑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该浮动定位件的在连接该第一轴的中心与该第二轴的中心的直线所在方向上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动定位件是平行于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设置的柱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的至少一端的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且 该铰链支架上设置有狭长开口,该柱体的所述至少一端插入到所述狭长开口中从而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使得该中间部分能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坑和该第二凹坑中的每一个的横截面具有倾斜侧壁。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支架包括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设置的两个支承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动定位件夹持在该两个支承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位于该两个支承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中的每个上形成有凸起,且该铰链支架上形成有与该凸起对应的阻挡部,该凸起和该阻挡部配合使得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中的一个能相对于该铰链支架旋转预定角度,且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中的另一个能相对于该铰链支架旋转360度减去所述预定角度之后的剩余角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中的每个上形成有凸起,且该铰链支架上形成有与该凸起对应的阻挡部,该凸起和该阻挡部配合使得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中的一个能相对于该铰链支架旋转预定角度,且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中的另一个能相对于该铰链支架旋转360度减去所述预定角度之后的剩余角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转动到该第一凹坑和该第二凹坑彼此正对且最接近的位置时,所述阻挡部阻挡所述凸起使得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均不能相对于该铰链支架沿一方向转动,而只能沿相反方向转动。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是180度。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转动到该第一凹坑和该第二凹坑彼此正对且最接近的位置时,所述浮动定位件开始由与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中的一个耦合转而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中的另一个耦合。
14.一种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 至少一个铰链装置,连接该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 其中该铰链装置包括 铰链支架; 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 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 浮动定位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
15.一种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 至少一个铰链装置,连接该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 其中该铰链装置包括 铰链支架; 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 所述第一轴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 所述第二轴与第二凸轮连接,所述第二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轮转动; 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以及定位凸轮件,所述定位凸轮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凸轮和该第二凸轮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或该第二凹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该铰链装置能实现预定顺序的旋转和平滑顺畅的旋转。该铰链装置可包括铰链支架;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平行设置且被该铰链支架可旋转地支承,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以及浮动定位件,被该铰链支架支承且能在该第一轴和该第二轴之间滑动以耦合到该第一凹坑和/或该第二凹坑。该铰链装置能应用于诸如笔记本计算机的折叠设备。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2484069SQ2012200108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候文林, 内山义治, 杨大业, 邵俊华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