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96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其中一个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本发明通过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的组合,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多个同步器使用,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尺寸,同时换档平顺性得到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变速器传动机构按所用轮系型式不同,有轴线连接式变速器(平行轴变速器)和轴线旋转式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两种。按离合器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离合变速器和双离合变速器。目前应用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传动机构为平行轴变速器,动力传动分为两条路线,一是奇数档传递路线,二是偶数档传递路线,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一、第二输入轴,再通过与两输入轴对应的从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将动力输出,双离合变速器通过两离合器的协调控制和各同步器控制,能够实现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从而缩短换档时间。然而平行轴式双离合变速器必须采用单独的倒档轴及倒档齿轮。当采用一条输出轴时,变速器轴向尺寸大;采用两条输出轴时,变速器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汽车的结构布局设计。目前应用的双离合变速器前进档最多采用7档,应用最广的是六档,速比变化较大,这样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变化较大,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都不是很理想,平顺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全新结构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结构更为紧凑,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同时前进档位可以更多,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一、二输入轴套设设置,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哨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个双排行星轮系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另一个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
[0005]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架与后齿圈及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太阳轮与第二外轴套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中间轴套连接。
[0006]所述第一常啮合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一前外轴套与壳体之间,第二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后齿圈与第三同步器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后外轴套与第二输入轴之间。
[0007]第五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外轴套之间,所述第二常啮合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齿圈与后行星架之间,第六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七同步器与第二外轴套之间。第七同步器设置在第四齿轮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二中间轴套之间。
[0008]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
[0009]双离合组件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右侧,输出轴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上、且与双离合组件在同一轴线。
[0010]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连接差速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是在现有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的组合,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多个同步器使用,使它既可以达到用极少的齿轮对数实现更多速比档位的目的,又可以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使变速器的尺寸大小得到控制,汽车结构布局设计更加灵活,由于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变速器档位增力口,速比变化较小,这样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变化较小,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都比较理想,同时换档平顺性得到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双离合变速器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形式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通过组合可获得多种传动方案。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5]第一实施例(七档)
参见图1,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包括双离合组件I (包括第一离合器2与第二离合器3、分别对应两离合的第一输入轴4、第二输入轴5,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输出轴8及多个同步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以上下结构布置,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排Xl及第二行星排X2,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三行星排X3及第四行星排X4。
[0016]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05、后行星架106与第一前外轴套115连接,前齿圈103与后齿圈107连接,前行星架102与第一齿轮161连接,后行星排X2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形式,外行星轮108和内行星轮109相互啮合,后太阳轮110与第一后外轴套114连接。
[0017]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34与第二中间轴143及第四齿轮164连接,前行星架131与后齿圈136及第二齿轮162连接。后太阳轮139与第二外轴套145连接。后行星架140与第二中间轴套144连接。前齿圈132与后行星架140可通过同步器135 (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131与后齿圈136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134输入,也可通过同步器141 (或离合器)或同步器142 (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该齿轮变速机构可实现4个前进档及I个倒档。
[0018]第一输入轴4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齿轮163,第三齿轮163与第四齿轮164啮合,第一齿轮161与第二齿轮162啮合,第二齿轮162与输出轴8连接,输出轴8与双离合器组件I在同一侧。
[0019]第一常啮合同步器101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一前外轴套115与壳体之间,第二同步器(四档同步器112)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的后齿圈107与第三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113)之间。第三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113)设置在第一后外轴套114与第二输入轴5之间。
[0020]第二常啮合同步器135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前齿圈132与后行星架140之间,第五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137)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的后行星架140与第二外轴套145之间。第六同步器(倒档同步器141)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的第七同步器142与第二外轴套145之间。第七同步器(五、七档同步器142)设置在第四齿轮164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的第二中间轴套144之间。
[0021]本实施例的双离合变速器可实现七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实现二、四、六档位控制。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操控。
[0022]在各个档位同步器及离合器的动作如下:
空档状态时,如图1所不,第一常哨合同步器101将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一前外轴套115与壳体连接在一起固定不动,第二常啮合同步器135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前齿圈132与后行星架140连接在一起。一、三档同步器137处于中间位置,四档同步器112和二、六档同步器113及五、七档同步器142及倒档同步器141在右侧处于不接合状态。
[0023]一档:一、三档同步器137左移,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中的后行星架140及第二常啮合同步器135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前齿圈132连接固定不转动,这样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形成约束关系。同时第一离合器2接合。动力经第一离合器2传递给第一输入轴4,第三齿轮183,第四齿轮184,再经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到输出轴。此时第二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其余同步器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0024]二档:二、六档同步器113左移,将第一后外轴套114与第二输入轴5连接,这样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形成约束关系。第一离合器2分离,同时第二离合器3接合,动力经第一离合器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5,经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2,第一齿轮161,第二齿轮162,再由输出轴8输出。
[0025]三档:一、三档同步器137右移,将第二外轴套145连接,从而也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太阳轮139连接不动。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离合器2接合,实现三档动力传递。
[0026]四档:四档同步器112左移,将后齿圈107与二、六档同步器113连接。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接合,实现四档动力传递。动力经第二离合器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5,经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一齿轮161,第二齿轮162,再由输出轴8输出。
[0027]五档:五、七档同步器142左移,将第四齿轮184与第二中间轴套144进行连接。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离合器2接合,实现五档动力传递。
[0028]六档:第一常啮合同步器101右移,二、六档同步器113、四档同步器112同时左移。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接合,实现六档档动力传递。动力经第二离合器2传递给第二输入轴5,经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一齿轮161,第二齿轮162,再由输出轴8输出。
[0029]七档:五、七档同步器142左移,将第四齿轮184与第二中间轴套144进行连接,第二常啮合同步器135右移,使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前齿圈132与后行星架140脱开而分离,同时一、三档同步器137右移,将第二外轴套145固定。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离合器2接合,实现七档动力传递。动力经第一离合器2传递给第一输入轴4,第三齿轮163,第四齿轮164,再经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到输出轴8。
[0030]倒档:倒档同步器141左移,将第二外轴套145与五、七档同步器142连接,一、三档同步器137左移,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中的后行星架140连接不转动。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离合器2接合,实现倒档动力传递。
[0031]该发明中的双离合变速器可实现多种档位变换模式:
顺序换档模式:
顺序升档,以一档升到二档为例,换挡指令发出前,变速器处于一挡工作状态。准备实施换挡前需要事先把二、六档同步器113左移将第一后外轴套114与第二输入轴5连接,此时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仍旧分别处于接合和分离状态。当控制系统发出换挡指令由一档升到二档时,所有同步器保持状态不动,第一离合器2逐步分离,同时第二离合器3逐步接合,直至第一离合器2完全分离,第二离合器3完全接合,并控制一、三档同步器137回到中间位置,使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前齿圈132不受约束,其余与一档及二档无关的同步器也不动作。其他档位的顺序升档及顺序降档也以同样的方法推知。
[0032]跳跃换档模式:
奇数档位换到偶数档位的跳跃升降档,如一档升到四档或七档降到四档等,偶数档位换到奇数档位的跳跃升降档,如二升档到五档或六档降到三等,其换档方式与顺序升档的控制方法一样,可用同样的方法推知。
[0033]奇数档位换到奇数档位的跳跃升档,以一档升三档为例,换挡指令发出前,变速器处于一挡工作状态。准备实施换挡前,第一离合器2分离,一、三档同步器137先回到中间位置,再右移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太阳轮139连接不动。第一离合器2再接合,完成一档升三档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二离合器3—直处于分离状态,其余与一档及三档无关的同步器也不动作。奇数档位换到奇数档位的跳跃降档及偶数档位换到偶数档位的跳跃升降档与奇数档位换到奇数档位的跳跃升档控制方法一样,可用同样的方法推知。
[0034]各个档位传动比的设置可通过各个行星排的a值(a等于行星排的的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之比)、第一齿轮161与第二齿轮162的传动比a及第三齿轮163与第四齿轮164传动比a来设定。例如设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排Xl及第二行星排X2,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三行星排X3及第四行星排X4的a值分别为a2.1,a2.1,a3.3,a3.3,al.06,al.23,则获得表I所示的各个档位传动比、比级以及换档执行元件的动作。从数值上看,各档位的传动比、比级恰当合理,得到较好的变速比特性。
[0035]表I换档执行元件的动作表、各档传动比及比级图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一、二输入轴套设设置,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个双排行星轮系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 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另一个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架与后齿圈及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太阳轮与第二外轴套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中间轴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常啮合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一前外轴套与壳体之间,第二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后齿圈与第三同步器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后外轴套与第二输入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五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外轴套之间,所述第二常啮合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齿圈与后行星架之间,第六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七同步器与第二外轴套之间;第七同步器设置在第四齿轮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二中间轴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双离合组件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右侧,输出轴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上、且与双离合组件在同一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连接差速器。
【文档编号】F16H3/62GK103438164SQ201310321279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7日
【发明者】赵良红, 范爱民, 吴峰, 罗子聪, 陈增强 申请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