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液体静压导轨最佳液阻比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1535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液体静压导轨最佳液阻比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体静压导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液体静压导轨最佳液阻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体静压导轨是在滑台的液压油腔中充入一定压力的液压油,使滑台与导轨之间被一层油膜隔开,不仅减小了导轨表面加工误差的影响,使导轨获得很高的运动精度,而且使得导轨可以无磨损的工作,同时油膜还使导轨具有优良的吸振性与润滑性,并具有工作平稳可靠、寿命高等优点,因而在各类机床尤其是精密数控机床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滑台液压油腔所产生的液压力,将滑台浮在导轨之上,并使其处于悬浮状态,悬浮的高度即为油膜厚度。目前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计算大多以ε=0时的情况来分析计算,这种方法势必会导致液体静压导轨在工作状态下刚度无法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确定的液阻比是在ε=0时的情况,势必会导致液体静压导轨在工作状态下刚度无法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液体静压导轨最佳液阻比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液体静压导轨最佳液阻比的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一、获取导轨工作时的油腔参数,计算导轨工作时的油腔压力从而得到导轨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步骤二、根据计算得到的油膜位移率得到较大的刚度值s对应的初始液阻比λ0;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为步骤一得到的导轨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λ0的取值为大于1小于10,Ae为油腔上表面的面积。(液体静压导轨内的油腔通常为矩形,这里的Ae一般指的是矩形较大处的截面面积),h0为油膜初始厚度,Ps是系统供油压力,即是液压泵出口处的压力值,P是油液流过管路、液压阀后到达执行器处的压力,根据液阻理论:

<mrow> <mfrac> <mi>P</mi> <msub> <mi>P</mi> <mi>s</mi> </msub>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row> <mn>1</mn> <mo>+</mo> <msub> <mi>&lambda;</mi> <mn>0</mn> </msub> <mo>&CenterDot;</mo> <msup> <mrow> <mo>(</mo> <mn>1</mn> <mo>-</mo> <mi>&epsiv;</mi> <mo>(</mo> <mi>t</mi> <mo>)</mo> <mo>)</mo> </mrow> <mn>3</mn> </msup> </mrow> </mfrac> <mn>........</mn> <mrow> <mo>(</mo> <mi>a</mi>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 <mi>&lambda;</mi> <mn>0</mn> </msub> <mo>=</mo> <mfrac> <msub> <mi>R</mi> <mi>c</mi> </msub> <msub> <mi>R</mi> <mrow> <mi>h</mi> <mn>0</mn> </mrow> </msub> </mfrac> </mrow>

其中系统供油压力为Ps,固定液阻采用毛细管节流器,液阻为Rc,初始油膜厚度为h0,封油边液阻为Rh(t),并计封油边初始液阻为Rh0。根据工作时的油腔参数得到导轨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从而反推确定初始液阻比λ0,这样的液阻比使得导轨刚度能大幅度提高。

更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得到导轨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S11、根据工作时泄漏流量Q计算导轨在工作状态下的油膜厚度;其中μ为液压油粘度;其中ΔP为矩形油腔内压力与矩形封油边外侧压力之差,当矩形封油边与大气相通时,ΔP就等于矩形油腔内压力;B为矩形油腔宽度与矩形封油边的宽度之和,l为矩形油腔长度与矩形封油边的长度之和,b1为矩形封油边的宽度,l1为矩形封油边的长度;步骤S12、根据步骤S11得到的工作状态下的油膜厚度h,计算得到导轨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h0为初始的油膜厚度,h为工作状态下的油膜厚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导轨在工况下承受的载荷G1和导轨自重G2,计算导轨油腔压力P;通过这一步计算出液体静压导轨在满载工况下的油腔内压力P,通常情况下液体静压导轨的封油边与大气相通,则前述ΔP=P,其中Ae为油腔面积。

更进一步地,λ0取值为大于1小于10,每步设置为0.01,分别计算得到刚度s值,找到较大刚度对应的λ0。即λ0=1,λ0=1.01,λ0=1.02时分别计算得到刚度s值,从中选出较大刚度对应的λ0。步长设置为0.01,既满足了找到较大刚度对应的λ0的要求,也使得计算量不至于太大。当然每步也可以设置为0.02或者0.005,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进行需要的设定。

更进一步地,如果刚度曲线确定为具有最高点的抛物线,那么计算较大刚度对应的λ0就不需要逐一计算,而可以选择快速计算,比如直接选择λ0=1,λ0=3,λ0=7,λ0=10时,根据刚度曲线的斜率就可以快速判断较大刚度对应的λ0会出现在哪个区间。从而可以降低计算量。

更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得较合适的刚度时,避免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厚度产生较大的变化,以及系统供油压力Ps不应有过大变化。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确定液体静压导轨的最佳液阻比,使导轨在工作位置获得了较大的刚度,以某精密磨床使用的开式液体静压导轨为例,导轨刚度能提高了55.73%。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静压导轨原理图。

图2为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曲线。

图3为导轨油腔结构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液体静压导轨原理图,其中1为滑台,2为导轨,h表示滑台与导轨之间的油膜厚度。随着滑台上外负载的增加,油膜厚度必然会随之减小,油腔压力增大,直至液压力与外负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油膜单位厚度变化时所需要的外负载,称为油膜刚度,精密数控机床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刚度,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根据液阻理论:

式中:其中P为滑台油腔压力。其中系统供油压力为Ps,固定液阻采用毛细管节流器,液阻为Rc,初始油膜厚度为h0,封油边液阻为Rh(t),并计封油边0时刻的液阻为Rh0,时间t时刻油膜厚度为h(t)。

设滑台油腔面积为Ae,则油腔的承载力方程为:

对方程ε求导,得到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方程如下:

进一步简化刚度方程得:

式中分析公式b,我们可以看出,当初始液阻比λ0确定后,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仅与ε有关,绘图λ0=0.5、1、2、3时对应的刚度曲线,如图2所示的液体静压导轨刚度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液体静压导轨的刚度曲线是一族曲线。分别计算ε=0、0.1、0.2、0.3、0.4、0.5、0.6、0.7、0.8、0.9、1时对应的最大刚度即对应的初始液阻比λ0。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应的λ0都不相同,这意味着选取一个确定的λ0仅在某一ε时可使液体静压导轨取到最大刚度。下表为表1,最大刚度下的初始液阻比-油膜位移率对应表。

从这个表1上看,λ0越大,Smax的值越大,比如λ0=1000时,Smax最大为7.5K,但是λ0越大,Smax的值越大,选择过高的λ0,对于获得同样大小的油腔压力P,就需要更高的Ps,公式如下Ps太大,一方面意味着系统要选用更高性能的供油系统,另一方也获得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太低。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大的刚度,而应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在获得较合适的刚度,避免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厚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系统供油压力Ps不应有过大变化。

假设液体静压导轨在工况下承受载荷为G1,动导轨自重G2,则导轨油腔压力P:

<mrow> <mi>P</mi> <mo>=</mo> <mfrac> <mrow> <mi>G</mi> <mn>1</mn> <mo>+</mo> <mi>G</mi> <mn>2</mn> </mrow> <msub> <mi>A</mi> <mi>e</mi> </msub> </mfrac> <mo>;</mo> </mrow>

开式液体静压导轨采用矩形缝隙密封,工作时泄漏流量为Q,则计算可得导轨在工作状态下的油膜厚度:

<mrow> <mi>h</mi> <mo>=</mo> <mroot> <mfrac> <mrow> <mn>6</mn> <mi>&mu;</mi> <mi>Q</mi> </mrow> <mrow> <mi>&Delta;</mi> <mi>P</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i>B</mi> <mo>-</mo> <msub> <mi>b</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l</mi> <mn>1</mn> </msub>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L</mi> <mo>-</mo> <msub> <mi>l</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b</mi> <mn>1</mn> </msub> </mfrac> <mo>)</mo> </mrow> </mrow> </mfrac> <mn>3</mn> </mroot> <mo>.</mo> </mrow>

根据计算得到h,计算

计算计算得到的ε带入方程,λ0取值范围设置为1-10,每步设置为0.01,通过数学计算,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刚度s值,及对应的λ0。最终得到工作状态下的油膜位移率ε,对应的最大刚度及初始液阻比λ0

以某精密磨床使用的开式液体静压导轨为例,油腔结构尺寸如图3,其中B=150mm,b1=30mm,L=1000mm,l1=100mm。工作台重量M1=500kg,工件重量M2=1500kg,液压油粘度μ=19.7×104Pa·s,油膜初始厚度h0=0.035mm。工作时泄漏流量Q为0.26L/min。

导轨工作时的油腔压力为:

<mrow> <mi>P</mi> <mo>=</mo> <mfrac> <mrow> <mi>G</mi> <mn>1</mn> <mo>+</mo> <mi>G</mi> <mn>2</mn> </mrow> <msub> <mi>A</mi> <mi>e</mi> </msub> </mfrac> <mo>=</mo> <mfrac> <mrow> <mo>(</mo> <mi>M</mi> <mn>1</mn> <mo>+</mo> <mi>M</mi> <mn>2</mn> <mo>)</mo> <mi>g</mi> </mrow> <mrow> <mo>(</mo> <mi>B</mi> <mo>+</mo> <msub> <mi>b</mi> <mn>1</mn> </msub> <mo>)</mo> <mo>(</mo> <mi>L</mi> <mo>+</mo> <msub> <mi>l</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frac> <mo>=</mo> <mn>0.191</mn> <mi>M</mi> <mi>P</mi> <mi>a</mi> </mrow>

工作时的油膜厚度为:

<mrow> <mi>h</mi> <mo>=</mo> <mroot> <mfrac> <mrow> <mn>6</mn> <mi>&mu;</mi> <mi>Q</mi> </mrow> <mrow> <mi>P</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i>B</mi> <mo>-</mo> <msub> <mi>b</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l</mi> <mn>1</mn> </msub>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L</mi> <mo>-</mo> <msub> <mi>l</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b</mi> <mn>1</mn> </msub> </mfrac> <mo>)</mo> </mrow> </mrow> </mfrac> <mn>3</mn> </mroot> <mo>=</mo> <mn>0.0205</mn> <mi>m</mi> <mi>m</mi> </mrow>

则工作时的油膜位移率为:

<mrow> <mi>&epsiv;</mi> <mo>=</mo> <mfrac> <mrow> <msub> <mi>h</mi> <mn>0</mn> </msub> <mo>-</mo> <mi>h</mi> </mrow> <msub> <mi>h</mi> <mn>0</mn> </msub> </mfrac> <mo>=</mo> <mn>0.4143.</mn> </mrow>

根据刚度公式b,计算得到λ0=4.977时,Smax=1.2805。此时,导轨刚度达到最大,根据油腔压力公式计算,得到工作状态下的油腔压力P=0.4999Ps。

当λ0=1,ε=0.4143时S=0.7136,P=0.8327Ps。

可见,相比λ0=1,当选取λ0=4.977,导轨在ε=0.4143时,导轨刚度提高了55.73%,但导轨的承载力下降了39.95%。在提高刚度的同时,可见,导轨承载力有一定下降,而刚度的增加幅度大于承载力的下降幅度。选取较大的液阻比,虽然使导轨在工作位置获得了较大的刚度,但使导轨在初始状态下的承载力下降较大,同时,过大的液阻比提高了系统的供油压力,使系统的溢流损失增大,对节能不利。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适度选取初始液阻比,在刚度与承载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一般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因为在提高刚度的同时,必然会提高系统供油压力,在获得高刚度同时系统的能量损耗也增加了。如对所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高,则应以提高刚度为首要目标,反之如果对产品质量要求一般,则在刚度提高的同时,也要兼顾系统的供油压力,在经济方面达到平衡。使得在获得生产所需的导轨刚度的同时,也获得较好的承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