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867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封领域,具体地说是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油封的结构是参照GB/T 9877的旋转唇形密封结构,由橡胶部分、弹簧、金属骨架三部分组成,机体结构单一、从而缺乏技术含量;且,因为结构普通而不能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正常工作,而一般的高压油封紧考虑了其密封性能,而忽视了密封失效后介质的回收;

为了改善车辆液压系统的密封以及对另一端密封介质保护,提高高压环境下的油封密封性能以及少量泄露的液压油的回收,我们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政策,从汽车的每一件零件做起。针对油封,我们通过对现有国标油封、高压油封、气封等的技术消化,结合橡胶密封件的技术攻关,我们将高压油封、普通油封整合为一体结构,既解决了油封的安装问题,又改善了油封密封环境,以及明确了密封件的安装方向,且密封单元更能有效的解决高压密封产品诸多原因而导致的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包括挡油环、高压油封、壳体、密封圈、双面油封和旋转轴油封;所述壳体的中心凹槽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挡油环通过高压油封安装在壳体上,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双面油封。

进一步,所述挡油环周圈每间隔20-30mm设有3mm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在安装时内侧涂抹一层密封胶。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唇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旋转轴油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降低装配难度,提高密封产品的安装可靠性;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增加了液压油的回收设置,改善了密封环境;提高了密封面的精度,改善了密封环境;线密封结构单元能起到有效的密封,并降低启动阻力;可以有效的提高高压环境下双密封油封的密封可靠性,一体式结构油封,解决因装反、多次装配,以及装配导致的油封损伤等问题。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局部图;

图3为油封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中:1-挡油环;2-高压油封;3-壳体;4-密封圈;5-双面油封;6-旋转轴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如图1-3所示,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包括挡油环1、高压 油封2、壳体3、密封圈4、双面油封5和旋转轴油封6;壳体3的中心凹槽处设有密封圈4,挡油环1通过高压油封2安装在壳体3上,壳体3的底部设有双面油封5,挡油环1周圈每间隔20-30mm设有3mm的通孔,壳体3在安装时内侧涂抹一层密封胶,壳体3的右侧设有唇口,壳体3上设有旋转轴油封;高压油封2、双面油封5均为单独热硫化成型的一体密封件,高压油封2外侧A处,增加金属骨架挡油环1,且挡油环1周圈每间隔20-30mm有3mm的通孔,以阻挡飞溅的油对油封唇口的冲击作用;B处和F处采用翻边工艺以保证一体密封件的安装导向,以及固定高压油封2和双唇油封的作用;C处采用橡胶与金属的过硬配合;D处采用O型的密封圈4密封,壳体3整体采用过盈配合;E处金属和金属过硬,安装时在壳体3内侧涂抹密封胶;唇口G,密封轴承处的润滑脂;唇口H密封高压油封2的唇口可能泄漏的液压油;I处为高压油封2的支撑部位,以保证高压环境下油封的密封性能;J处油封唇口采用耐高温氟橡胶,以保证油封唇口的耐磨性以及耐高温性。

该组合式液压旋转轴油封工作原理如下:将旋转轴唇形密封油封镶嵌在壳体3上,将高压油封2外径与壳体3采用过硬配合,壳体3处有金属凸起,能支撑高压油封5唇口因为高压而导致的形变,即解决了密封油封有正常油封的随动性,又解决了高压环境所导致的油封唇口变形,从而导致密封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密封失效,而双面油封5,采用特殊的双唇型的密封结构,外径与壳体3过硬配合,内侧唇口密封高压油封2处可能渗漏的液压油,而外侧唇口密封外侧的润滑脂;且组合油封外侧与油封座采用过盈配合,加上O型的密封圈4密封的双重密封形式,从而达到密封的作用,三个密封唇口均参照国际最流行的线密封理论,能有效的密封高压的液体、气体等;此油封使用于新能源车辆的轮毂密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