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9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箱是相对于手动变速箱而出现的一种能够自动根据引擎转速来换挡的设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随时变换挡位,这就要求驾驶员能对油门踏板及换挡杆进行准确地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现有技术的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其结构一般包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操纵组件,操纵组件包括换挡杆,换挡杆外套有球套,且该球套容置在外壳内,球套外侧没有用支撑件来支撑,导致球套在长期使用下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球套的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操纵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操纵组件包括换挡杆,所述换挡杆具有轴向设置的芯杆,所述换挡杆外套有球套,且该球套容置在外壳内;所述球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侧分别具有供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卡入的左容置槽和右容置槽,且所述右支撑体与右壳体之间设有消隙垫。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体、右支撑体的内端与球套固定,所述右支撑体的 外端设有多个凸柱,所述消隙垫上设有与凸柱数量相等且供凸柱卡入的圆孔。

进一步地,当所述消隙垫被设置在右支撑体与右壳体之间时,所述消隙垫的一侧与右支撑体的外侧壁贴合,且消隙垫的另一侧与右壳体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消隙垫为一圆形垫片,圆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上设有电磁阀线束总成和解锁传动块,解锁传动块的一端与电磁阀线束总成连接,所述左壳体的一侧设有与解锁传动块另一端相连的解锁按钮。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其有益效果是:球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侧分别具有供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卡入的左容置槽和右容置槽,且右支撑体与右壳体之间设有消隙垫,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能够有效地支撑住球套,使得球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而消隙垫则消除了右支撑体与右壳体之间的间隙,保证右支撑体与右壳体之间没有间隙,使右支撑体被固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外壳,11-左壳体,111-左容置槽,12-右壳体,121-右容置槽,2-操纵组件,21-换挡杆,211-芯杆,3-球套,4-左支撑体,5- 右支撑体,6-消隙垫,7-凸柱,8-圆孔,9-电磁阀线束总成,10-解锁传动块,1A-解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6所示,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上的操纵组件2,外壳1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操纵组件2包括换挡杆21,换挡杆21具有轴向设置的芯杆211,换挡杆21外套有球套3,且该球套3容置在外壳1内;球套3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支撑体4和右支撑体5,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内侧分别具有供左支撑体4和右支撑体5卡入的左容置槽111和右容置槽121,且右支撑体5与右壳体12之间设有消隙垫6。

为了方便安装消隙垫6,左支撑体4、右支撑体5的内端与球套3固定,右支撑体5的外端设有多个凸柱7,消隙垫6上设有与凸柱7数量相等且供凸柱7卡入的圆孔8,当消隙垫6被设置在右支撑体5与右壳体12之间时,消隙垫6的一侧与右支撑体5的外侧壁贴合,且消隙垫6的另一侧与右壳体12的内壁贴合,该消隙垫6为一圆形垫片,圆孔8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当然,因为当左支撑体4卡入左容置槽111后,左支撑体4的外侧壁直接与左壳体11的内壁贴合,所以在左支撑体4与左壳体11之间没有设置消隙垫6。

左壳体11上设有电磁阀线束总成9和解锁传动块10,解锁传动块10的一端与电磁阀线束总成9连接,左壳体11的一侧设有与解锁传动块10另一端相连的解锁按钮1A,按下解锁按钮1A后,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被解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寿命自动变速箱操纵机构,球套3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支撑体4和右支撑体5,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内侧分别具有供左支撑体4和右支撑体5卡入的左容置槽111和右容置槽121,且右支撑体5与右壳体12之间设有消隙垫6,左支撑体4和右支撑体5能够有效地支撑住球套3,使得球套3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而消隙垫6则消除了右支撑体5与右壳体12之间的间隙,保证右支撑体5与右壳体12之间没有间隙,使右支撑体5被固定牢固。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