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14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现有的汽车离合器使用结构和作用比较单一,使整个装置的功能性也大大下降,降低了制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通过设有的一号分离叉、二号分离叉、一号从动盘、二号从动盘、变速器输入轴、一号分离轴承、二号分离轴承和离合器变速箱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保证离合器使用时的双用性,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更好的制动效果,便于人们使用和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内腔、离合器外壳、离合器轴承和顶头,所述离合器内腔中设有一号分离叉、二号分离叉、一号从动盘、二号从动盘、变速器输入轴、一号分离轴承、二号分离轴承和离合器变速箱,所述离合器轴承位于离合器内腔中,所述一号分离叉和二号分离叉位于离合器轴承两侧,所述一号分离轴承和二号分离轴承位于离合器变速箱一侧,且一号分离轴承和二号分离轴承位于离合器轴承一端两侧,所述离合器变速箱内部设有一号从动盘、二号从动盘和变速器输入轴,且一号从动盘和二号从动盘位于变速器输入轴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内腔外侧设有离合器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轴承一端连接顶头。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内腔一侧设有固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内腔外部一侧设有一号飞轮和二号飞轮。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外壳上设有散热孔和活动控制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一号分离叉、二号分离叉、一号从动盘、二号从动盘、变速器输入轴、一号分离轴承、二号分离轴承和离合器变速箱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保证离合器使用时的双用性,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更好的制动效果,便于人们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头;2、离合器轴承;3、一号分离轴承;4、一号分离叉;5、固定螺栓;6、一号飞轮;7、一号从动盘;8、变速器输入轴;9、离合器变速箱;10、二号从动盘;11、二号从动盘;12、离合器外壳;13、二号分离叉;14、二号分离叉;15、离合器内腔;16、散热孔;17、活动控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内腔15、离合器外壳12、离合器轴承2和顶头1,所述离合器内腔15中设有一号分离叉4、二号分离叉13、一号从动盘7、二号从动盘10、变速器输入轴8、一号分离轴承3、二号分离轴承14和离合器变速箱9,所述离合器轴承2位于离合器内腔15中,所述一号分离叉4和二号分离叉13位于离合器轴承2两侧,所述一号分离轴承3和二号分离轴承14位于离合器变速箱9一侧,且一号分离轴承3和二号分离轴承14位于离合器轴承2一端两侧,所述离合器变速箱9内部设有一号从动盘7、二号从动盘10和变速器输入轴8,且一号从动盘7和二号从动盘10位于变速器输入轴8两侧,所述离合器内腔15外侧设有离合器外壳12,所述离合器轴承2一端连接顶头1,所述离合器内腔15一侧设有固定螺栓5,所述离合器内腔15外部一侧设有一号飞轮6和二号飞轮11,所述离合器外壳12上设有散热孔16和活动控制盖17。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用汽车离合器,通过设有的一号分离叉4、二号分离叉13、一号从动盘7、二号从动盘10、变速器输入轴8、一号分离轴承3、二号分离轴承14和离合器变速箱9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保证离合器使用时的双用性,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更好的制动效果,便于人们使用和推广,通过设有的散热孔16,能够增加汽车内部的排气排热效率,带来产品更好的使用效果。

其中,所述离合器内腔15外侧设有离合器外壳12。

其中,所述离合器轴承2一端连接顶头1。

其中,所述离合器内腔15一侧设有固定螺栓5。

其中,所述离合器内腔15外部一侧设有一号飞轮6和二号飞轮11。

其中,所述离合器外壳12上设有散热孔16和活动控制盖1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