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硬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9753阅读:2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硬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制动硬管。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多为液压制动,制动系统回路中由制动软管及制动硬管传递制动液。因制动硬管位于车体以下底盘处,因此对防腐蚀及耐石子冲击等要求较高。同时,随着整车NVH要求的提高,相关部件之间的震动传递要求也逐渐受到关注。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乘用车制动硬管截面图,制动硬管为三层结构,制动硬管本体01为双层卷焊钢管,在制动硬管本体01的外表面设置有镀锌层02用于防腐蚀;在镀锌层02外设置有PCV(聚氯乙烯)层03进行保护。

现有制动硬管其耐腐蚀性能偏弱,仅高于1000h,且保护层受石子冲击能力较弱,若保护层破裂后其防腐蚀性能将急剧下降。为此常用防护措施为,在制动硬管走向上增加塑料护板,塑料护板成本高、体积大,且带来底盘整体高度降低,影响整车空气流动等不利因素。另外,因制动硬管沿车身钣金安装,制动硬管的振动会传递给车身,降低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硬管,以解决现制动硬管的防腐能力差、需要单独的防护措施及减振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动硬管,包括制动硬管本体,在所述制动硬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在所述防腐层外设置有PCV防护层;在所述PCV防护层外表面设置有PA防护层;

在所述PA防护层外表面设置有PP防护层;在所述PP防护层外表面设置有EPDM防护层。

所述PA防护层与所述PP防护层的厚度相同。

所述PA防护层与所述PP防护层的厚度均大于25微米。

在所述EPDM防护层的外表面沿所述制动硬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V形凹槽。

所述V形凹槽共八条。

所述EPDM防护层的径向横截面的外表面呈正八角星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在制动硬管本体外表面设置PCV防护层、PA防护层、PP防护层及EPDM防护层,可以有效防止硬物的冲击及有效隔绝盐雾、泥沙等对制动硬管本体的侵蚀;并且通过EPDM防护层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石子对PP防护层的冲击;同时采用不同材质防护层的弹性系数的不同,有效地降低了制动硬管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制动硬管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硬管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制动硬管本体,02镀锌层,03PCV层,1制动硬管本体,2防腐层,3PCV防护层,4PA防护层,5PP防护层,6EPDM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动硬管,如图2所示,包括制动硬管本体,在本申请中,制动硬管本体1为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双层卷焊钢管;在所述制动硬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2,在本申请中,防腐层为现有技术,依然采用镀锌层用于防腐蚀;在所述防腐层2外设置有PCV防护层3,PCV防护层3也为现有技术;在所述PCV防护层3外表面设置有PA(尼龙)防护层4;在本申请中,PA防护层4的厚度大于25微米。

在所述PA防护层4外表面设置有PP(聚丙烯)防护层5;在所述PP防护层5外表面设置有EPDM(三元乙丙橡胶)防护层6。

所述PA防护层与所述PP防护层的厚度相同。所述PA防护层与所述PP防护层的厚度均大于25微米,但小于PCV防护层的厚度。

在所述EPDM防护层的外表面沿所述制动硬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八V形凹槽。所述EPDM防护层的径向横截面的外表面呈正八角星形。这样相邻两个角之间的角度为45度。

采用不同材质防护层的弹性系数的不同,有效地降低了制动硬管的振动。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