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榫卯结构及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55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榫卯结构及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弹性榫卯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家具。



背景技术:

可拆卸家具通常可拆卸家具日渐普遍,他们具有很多好处例如显著的降低运送和人力的成本,节省空间,并使得修理和更换部件更加方便和可行,从而可以让家具使用得更久并减少垃圾。

目前,大多的家具都是利用铆钉、螺丝、螺栓等连接件将各种板材连接而成。也有一些实木家具是利用榫卯结构连接,并且为了增加连接强度,在榫接处使用胶水进行固定,这种结构的家具虽然坚固,但是组装完成后难以拆解重复组装。

近年来,使用木粉、木片、木碎片压制而成的复合板材迅速发展,成为家具行业的主流。板式家具具有可拆卸、结构稳定、不受天气变化而变形、强度大等的优点。但是,目前的板式家具通常都是利用铆钉、螺丝、螺栓等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金属连接件虽然制作容易、连接简单,但是往往在安装过程容易对家具造成损坏、不美观;组装完成后,难以拆解重复组装;而且容易出现松动,带来家具的变形、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可重复组装的弹性榫卯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可重复组装的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弹性榫卯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包括第一构件主体、在所述第一构件主体上贯穿至其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开槽、以及所述第一构件主体在所述第一开槽两侧形成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至少一个为弹臂,并且其自由端具有压缩状态以及松弛状态;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构件主体、以及在所述第二构件主体上设置的连接孔;

在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通过所述连接孔,并在松弛状态下卡紧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榫卯。

优选的,所述弹性榫卯结构还包括卡塞于所述第一开槽中以保持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处于松弛状态的卡塞件。

优选的,所述卡塞件为锥形卡塞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包括相连接的压缩段、以及卡止段;

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让位槽、以及倒钩;所述让位槽的尺寸与所述压缩段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倒钩钩设于所述卡止段上。

优选的,所述压缩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卡止段的径向尺寸,所述卡止段为自所述压缩段向外扩张的锥形段;所述倒钩钩设于所述锥形段的锥形面上;

或者,所述连接孔为阶梯孔,所述倒钩钩设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为胶合板构件、或塑料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主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第二连接臂的外侧的第二开槽;在所述第二开槽的外侧形成定位臂。

优选的,所述定位臂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

所述第二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具,包括一第一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包括第一构件主体、在所述第一构件主体上贯穿至其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开槽、以及所述第一构件主体在所述第一开槽两侧形成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至少一个的自由端具有压缩状态以及松弛状态;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构件主体、以及在所述第二构件主体上设置的连接孔;

在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通过所述连接孔,并在松弛状态下卡紧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榫卯。

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为桌面;所述第二构件为支撑腿。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在压缩状态下,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通过连接孔后卡紧,进而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榫卯固定,其榫卯操作简单;而且,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压缩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反向操作使其离开连接孔,即可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解除榫卯,具有组装方便、可重复拆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一个卡塞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家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家具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构件110、第二构件120,通过榫卯固定连接,可以避免使用金属连接件,具有组装方便、可重复组装的优点。

该第一构件110包括第一构件主体111、第一开槽112、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等。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构件主体111为平板状的胶合板构件,当然,第一构件主体111的形状、材质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选择,例如为塑料、木材或其他材质做成的构件。

该第一开槽112在第一构件主体111上设置,并且贯穿至第一构件主体111的一侧边缘,为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提供弹性让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开槽112为直槽,可以理解的,第一开槽112的形状、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该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在第一开槽112的两侧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均为弹臂,其自由端具有压缩状态以及松弛状态。在自由端收到挤压时,向第一开槽112方向压缩,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较小的连接孔122;在解除挤压时,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弹性恢复至松弛状态,从而可以在通过较小的连接孔122后,可以卡设置连接孔122的边缘或者连接孔122的卡止段124上,详后述。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该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让位槽115以及倒钩116。该让位槽115的尺寸与连接孔122的压缩段123的尺寸相适配;倒钩116钩设于连接孔122的卡止段124上,从而在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通过连接孔122后,可以处于松弛状态,并卡止在连接孔122中。在本实施例中,该让位槽115稍大于压缩段123的尺寸,从而使得贴合更加的紧密。进一步的,该倒钩116的前端还设有圆角、倒角等,从而可以更方便的进入连接孔122。

该第二构件120包括第二构件主体121、以及在第二构件主体121上设置的连接孔122。如图所示,该第二构件主体121同样可以为平板状的胶合板构件,当然,第二构件主体121的形状、材质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选择,例如为塑料、木材或其他材质做成的构件。

该连接孔122开设在第二构件主体121上,与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孔122包括相连接、连续设置的压缩段123和卡止段124。该压缩段123的径向尺寸小于卡止段124的径向尺寸,从而在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通过压缩段123时,受到挤压向第一开槽112方向变形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通过连接孔122后,到达较宽的卡止段124时,弹性恢复,利用倒钩116钩设于卡止段124上,从而实现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20之间的榫卯。

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止段124为自压缩段123向外扩张的锥形段;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倒钩116钩设于锥形段的锥形面上,实现卡止榫卯。可以理解的,连接孔122也可以为阶梯孔,压缩段123与卡止段124之间形成台阶面,倒钩116钩设于该台阶面上,同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的倒钩116钩设定位的作用;当然,该连接孔122也可以为等径通孔,在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通过该连接孔122后,倒钩116直接钩设在连接孔122的外侧边缘上,也可以实现钩设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该弹性榫卯结构还包括卡塞件130,用于卡塞于第一开槽112中以保持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第一构件110被反向抽拔而导致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脱出连接孔122而失效的风险。

如图所示,该卡塞件130为锥形卡塞件130,从而可以在卡塞时,可以与第一开槽112形成越来越紧的过盈配合。进一步的,在因时间推移或其他情形,导致连接松动时,可以将卡塞件130向第一开槽112内进一步推压,从而可以再次涨紧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避免榫卯的失效。可以理解的,该卡塞件130可以从第一开槽112的端部或者侧面卡入,只要能防止第一连接臂113、第二连接臂114向第一开槽112方向形变即可。当然,卡塞件130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进一步的,该卡塞件130的头部还可以设置为圆头状,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把持。

在组装时,将第一构件110的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对准第二构件120的连接孔122,在连接孔122的压缩段123的限位作用下,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向第一开槽112方向收缩,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孔122的压缩段123。

然后,在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通过连接孔122的压缩段123之后,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松弛状态,此时,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的自由端的让位槽115正好卡设在压缩段123上,同时,倒钩116钩设于连接孔122的卡止段124上;然后,在将卡塞件130插入到第一开槽112中,使得第一连接臂113和第二连接臂114没有形变的余地,从而将第一构件110和第二构件120固定榫卯,并且防止松脱,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臂213为弹性臂,而第二连接臂214不产生形变,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臂213向第一开槽212方向的形变,同样可以实现其自由端通过连接孔222后锁定的作用。

如图5、6、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榫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构件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开槽317,在第二开槽317的外侧形成有定位臂318。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开槽317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外侧;同样的,该定位臂318也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开槽317的外侧。可以理解的,第二开槽317、定位臂318也可以为一个,位于第一连接臂或者第二连接臂的外侧。

进一步的,该定位臂318在靠近第二构件32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319;对应的,第二构件320上开设有与定位块319配合的定位孔325。

在组装时,可以通过定位块319与定位孔325的配合,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并且在组装后,可以帮助第一构件310和第二构件32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本实施例的卡塞件330可以包括多个,分别插设在第一开槽312、第二开槽317中,从而避免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形变。在组装前,将旁边两个卡塞件330先塞入,使得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变形,更容易送入卯口中,送入后再将这两个卡塞件330拔掉,然后塞入中间的卡塞件330,起到了方便组装的作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中间卡塞件330,如图8所示。

进一步的,在第一开槽312、第二开槽317中还可以设置有卡位,用于定位卡塞件330的卡入位置,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卡塞件330可以从侧面塞入,避免卡塞件330的外凸,使得第二构件320的表面齐平,从而可以应用于平面,如桌面、椅面等。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家具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第一构件410、以及至少一第二构件42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选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形式,并且具有一组或多组榫卯结构。可以理解的,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家具的第二构件420为桌面;第一构件410为支撑腿。可以理解的,该支撑腿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当然,该家具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榫卯结构,共同配合组装成一整体家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家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一个第一构件510将两个第二构件520连接成L型的家具构件,如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该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弹性榫卯结构。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