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407阅读:4259来源:国知局
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一显示模组的弧形支撑架。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显示模组的支撑架为了让显示模组能相对于该支撑架上下移动,通常包含一滑轨模组,例如线性的滚珠滑轨。其中,该滑轨模组具有一外轨、一内轨以及一滚珠组,该滚珠组设于该内轨及该外轨之间,使得该内轨能够通过该滚珠组而可相对于该外轨滑动。当显示模组与滑轨模组的内轨结合后,显示模组能够通过该滑轨模组相对于支撑架上下滑动。然而,由于滑轨模组的结构复杂,使得支撑架常因结构的限制,而结构上难有进一步的变化。举例而言,已知滑轨模组多为线性滑轨,若欲将支撑架设计成弧形且同时具有更薄的外形,则必须费时费力对应设计出可作动的弧形滑轨,且熟知本领域的人应该可以知道,弧形滑轨不仅生产成本高,且作动过程可能不如传统直线型的滑轨顺畅。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造型且结构简单的支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架,其具有弧形的构造,在省略已知滑轨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弧形的滑动件在弧形的弧形管架中滑动,且通过轨道模组及弧形管架与滑动件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件能在滑动后,定位于弧形管架中,进而调整显示模组的倾斜角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架,用于承载一显示模组,该支撑架包括一弧形管架、一轨道模组及一滑动件。该弧形管架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端,该轨道模组固定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滑动件为一弧形体,与该弧形管架具有相同的曲率,该滑动件具有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设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用以连接该显示模组,该滑动件在该轨道模组上滑动,以经由该开口端伸出或缩入该容置空间,以调整该显示模组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轨道模组具有一第一轨道,该第一轨道具有一导槽,以使该滑动件在该导槽中滑动,且该导槽的一截面对应该滑动件的一截面。且该轨道模组还具有一第二轨道,该第二轨道具有一导槽,以使该滑动件在该导槽中滑动,且该导槽的一截面对应该滑动件的一截面。

该第一轨道固定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邻近于该开口端,该第二轨道与该第一轨道间隔一距离而固定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分别具有一主块体、二L型侧翼及一顶板,各该L型侧翼分别由该主块体的二侧相间隔地延伸而出,该顶板则分别与所述L型侧翼连接,并与该主块体相间隔,由此共同界定出该导槽。且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的该主块体分别设有一导线槽。

该连接板抵靠于该弧形管架及该轨道模组的至少其中之一时,该显示模组相对于一垂直面倾斜一第一角度。

该滑动件具有一止挡件及一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该止挡件设置于该第二端,该止挡件抵靠于该轨道模组时,该显示模组相对于该垂直面倾斜一第二角度。其中该滑动件更具有一摩擦件设置于该第二端而邻近于该止挡件,该摩擦件与该弧形管架的一内壁相接触。

作为优选,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的形状相同,且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固定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弧形管架在该内壁形成有多个勾部分别勾于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上。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分别具有多个锁孔,以通过多个锁附件锁附于该弧形管架的一内底面上。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以优选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轨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在一第一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在一第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在一第三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支撑架

1 弧形管架

11 上盖体

111 内壁

112 勾部

12 下盖体

121 内底面

1211 锁孔

13 开口端

14 容置空间

2 轨道模组

21 第一轨道

22 第二轨道

231 主块体

2311 底面

232 锁孔

233 导槽

234 导线槽

235 侧翼

236 顶板

24 锁附件

3 滑动件

31 槽体

311 开口

32 第一端

33 第二端

34 止挡件

35 摩擦件

4 连接板

5 底座

P 垂直面

θ1 第一角度

θ2 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支撑架1000包括一弧形管架1、一轨道模组2、一滑动件3、一连接板4及一底座5,用于承载一显示模组(图中未示出)。

首先,说明弧形管架1的详细结构,弧形管架1设置于底座5上,并具有一上盖体11及一下盖体12,其中,上盖体11的内壁111中形成有多个勾部112,下盖体12具有一内底面121,且内底面121上形成有多个锁孔1211,其功能将在后续段落中说明。上盖体11及下盖体12相结合后,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4及一开口端13。

接着说明轨道模组2的结构以及与弧形管架1的相对关系。轨道模组2具有一第一轨道21及一第二轨道22,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的结构可以相同,以第一轨道21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轨道21具有一主块体231、二L型侧翼235及一顶板236,各L型侧翼235分别由主块体231的二侧相间隔地延伸而出,顶板236则分别与L型侧翼235连接,并与主块体231相间隔。主块体231、所述侧翼235及顶板236共同界定出一导槽233。更详细的说,二锁孔232穿透主块体231,且主块体231的一底面2311形成有一导线槽234。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分别通过多个锁附件24穿过所述锁孔232而锁附于下盖体12内底面121上的所述锁孔1211中,使得第一轨道21固定设置于容置空间14中且邻近于开口端13,第二轨道22则与第一轨道21间隔一段距离而固定设置于容置空间14中,且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是以类似镜面对称的方式固定设置于容置空间14中。为了使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更稳固的设置于弧形管架1中,上盖体11的所述勾部112分别对应勾于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依照需求,将外部线路(例如是电源线)通过弧形管架1中的容置空间14,并依序经过第二轨道22及第一轨道21的导线槽234后,与显示模组连接。

滑动件3具有一弧形槽体31、一第一端32及一第二端33。其中,滑动件3可伸缩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4中,且弧形槽体31的一开口311是朝向下盖体12的内底面12,为了使滑动件3能经由开口端13伸出或缩入容置空间14,滑动件3与弧形管架1具有相同的曲率。由于弧形槽体31的开口311是朝向下盖体12的,因此,如图2所示,滑动件3具有一倒U型截面,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的导槽233形状均对应该倒U型截面,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的主块体231对应位于弧形槽体31中。换句话说,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是中空,以包覆滑动件3的部分,也就是滑动件3可穿过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并位于导槽233中,使得滑动件3能够稳固地在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的导槽233中滑动。

须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能够让滑动件3在轨道模组2上滑动的条件下,轨道模组2可依照需求调整轨道的数量,举例而言,轨道模组2可仅具有单一的第一轨道21,且第一轨道21的形状可以加以调整,例如省略顶板236,而使得滑动件3能够仅承靠在主块体231及二L型侧翼235上,在此不对轨道的形状及数量作限制。

滑动件3的第一端32与一连接板4相连接,而连接板4用以连接该显示模组(图中未示出),通过滑动件3的滑动能对应调整连接板4的倾斜角度,进而带动显示模组改变其倾斜角度。并且,滑动件3的第二端33设有多个止挡件34及一摩擦件35,摩擦件35卡在所述止挡件34之间,并与下盖体12的内底面121相接触,滑动件3在弧形管架1中滑动时,摩擦件35与下盖体12的内底面121摩擦而产生摩擦力,且一螺丝25可锁附于滑动件3上并抵住摩擦件35,通过螺丝25对摩擦件35所施加的压力大小,可进一步对应调整摩擦件35对下盖体12的正向力,由此调整摩擦件35滑动时,对下盖体12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如此便可挂载不同重量(尺寸)之显示器。

承上所述,如图4所示,支撑架1000在一第一状态时,滑动件3在轨道模组2上滑动后,随便停于一位置,此时,连接板4及显示模组与一垂直面P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000通过滑动件3及显示模组本身的重量,再搭配滑动件3与轨道模组2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摩擦件35与下盖体12的内底面121间的摩擦力,恰可维持平衡,协助使用者调整显示模组至支撑架1000呈第一状态后,滑动件3可以停止在图4所示的位置。

而支撑架1000在一第二状态时,请参图5,滑动件3在轨道模组2上滑动,以使滑动件3经由开口端13完全缩入弧形管架1中,而位于容置空间14时,连接板4同时抵靠于弧形管架1的开口端13及第一轨道21,由此,连接板4及显示模组(图中未示出)能够相对于一垂直面P倾斜一第一角度θ1,也就是说,在使用者的视角观察时,显示模组是处于后仰时的最大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1介于20度至25度之间,然而,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不仅限于上述角度范围,可依照需求调整弧形管架1的长度或滑动件3的长度,以对应调整第一角度θ1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可依需求调整第一轨道21的位置,而使连接板4仅抵靠于弧形管架1的开口端13及第一轨道21至少其中之一。

请参图6,支撑架1000在一第三状态时,当滑动件3在第一轨道21及第二轨道22上滑动,滑动件3经由开口端13伸出,使得止挡件34的至少其中之一抵靠于第二轨道22,连接板4及显示模组能够相对于垂直面P倾斜一第二角度θ2,也就是,在使用者的视角观察时,显示模组是处于前俯最大角度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角度θ2介于5度至10度之间,然而,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不仅限于上述角度范围,可依照需求调整第二轨道22在弧形管架1中的位置,以对应调整第二角度θ2的范围。

综上所述,相较于已知的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元件的重力及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地省略已知的滑轨结构,并同时提升支撑架的外观可塑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