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020阅读:10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嵌件,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管件中,采用注塑工艺将金属嵌件内嵌于塑料管件的方法已经十分普遍,但是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之间容易由于热胀冷缩时胀缩比例不同,两者结合不紧导致漏水;进行注塑工艺将金属嵌件内嵌于塑料管件时,由于注塑流体跑偏、扭合时力量过大等等原因,容易导致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连接不够紧密,留有缝隙,甚至金属嵌件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可使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紧密结合,有效避免管件漏水,避免进行注塑工艺注塑流体跑偏,提高金属嵌件的环形扭合力。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包括内螺纹管件、及与内螺纹管件相匹配的外螺纹管件,其中,所述外螺纹管件包括带外螺纹金属管、设置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上部的第一宽边结构、及设置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下部的若干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内螺纹管件包括带内螺纹金属管、设置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上部的第二宽边结构、及设置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下部的若干第二环形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宽边结构外边缘往下弯折有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呈圆弧状,且该第一弯折部与带外螺纹金属管形成第一眉槽,在该第一眉槽内且位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设置有第一密封唇胶圈;所述第二宽边结构外边缘往下弯折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呈圆弧状,且该第二弯折部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形成第二眉槽,在该第二眉槽内且位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设置有第二密封唇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一宽边密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截面呈梯形,且该第一环形凸台侧边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表面形成一第一锐角,相邻两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截面呈梯形,且该第二环形凸台侧边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表面形成一第二锐角,相邻两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二燕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第二环形凸台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流液槽组,该流液槽组由一阳流液槽与一阴流液槽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外螺纹金属管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分别在其内表面下端设置有若干方锥爪,若干方锥爪围成一圆圈,且为等距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内围且位于方锥爪上方设置有一闭液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顶端内围设置有一导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内围上设置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为9级牙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外螺纹金属管上部外围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上设置有滚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密封唇胶圈、宽边结构、宽边密封槽、与眉槽,避免注塑流体漏出。

2)通过密封唇胶圈与眉槽形成的流线型泄气眉排气,与设置流液槽组使注塑流体可以快速充分地充满金属嵌件外围,同时减少产品本体形成孔洞或暗沟,提高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的连接紧密性。

3)通过设置燕尾槽,提高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的连接紧密性,防止塑料管件与金属嵌件脱开。

4)通过设置方锥爪与环形凸台,有效地提高了金属嵌件的环形扭力,解决生产作业产生扭力过大导致产品金属嵌件脱落的问题。

5)通过设置导入槽,使外螺纹管件进入内螺纹管件前,更加顺畅简便,无需人为多次对槽入牙。

6)通过设置闭液凸台,封闭注塑流体在相应模腔内,避免注塑流体跑偏。

7)通过在阳螺纹上滚花,增强了外螺纹牙口的摩擦力、吸附力。

8)通过把内螺纹设置为9级牙床,使内螺纹管件更广泛地适用于长短在九级内的外螺纹管件。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嵌件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螺纹管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螺纹管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管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管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管件的鸟瞰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螺纹管件的底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螺纹管件设置于塑料管件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管件设置于塑料管件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塑料管件用金属嵌件,包括内螺纹管件10、及与内螺纹管件相匹配的外螺纹管件20,其中,所述外螺纹管件20包括带外螺纹金属管、设置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上部的第一宽边结构1,防止注塑流体漏出,及设置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下部的第一环形凸台4、6、8,提高金属嵌件本身扭力,避免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脱开;所述内螺纹管件包括带内螺纹金属管、设置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上部的第二宽边结构1′、及设置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下部的第二环形凸台4′、6′、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宽边结构1外边缘往下弯折有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呈圆弧状,且该第一弯折部与带外螺纹金属管形成第一眉槽11,在该第一眉槽11内且位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围设置有第一密封唇胶圈2,防止注塑流体漏出,同时与眉槽11相配合形成流线型泄气眉排气,减少产品本体形成孔洞或暗沟;所述第二宽边结构1′外边缘往下弯折有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呈圆弧状,且该第二弯折部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形成第二眉槽11′,在该第二眉槽11′内且位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围设置有第二密封唇胶圈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一宽边密封槽3。进一步防止注塑流体漏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6、8的截面呈梯形,且该第一环形凸台4、6、8侧边与带外螺纹金属管外表面形成一第一锐角,相邻两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燕尾槽5、7;所述第二环形凸台4′、6′、8′的截面呈梯形,且该第二环形凸台侧边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外表面形成一第二锐角,相邻两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二燕尾槽5′、7′;可提高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的连接紧密性,防止塑料管件与金属嵌件脱开。

请参考图2、图4、与图7,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6、8与第二环形凸台4′、6′、8′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流液槽组,该流液槽组由一阳流液槽16与一阴流液槽15组成,使注塑流体可以快速充分地充满金属嵌件外围,进一步提高金属嵌件与塑料管件的连接紧密性。

请参考图3、图5、与图7,所述带外螺纹金属管与带内螺纹金属管分别在其内表面下端设置有若干方锥爪9,即若干方形凸起,若干方锥爪围成一圆圈,且为等距排列。方锥爪9有效地提高了金属嵌件的环形扭力,解决生产作业产生扭力过大导致产品金属嵌件脱落的问题。

请参考图5与图6,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内围且位于方锥爪上方设置有一闭液凸台14,封闭注塑流体在相应模腔内,避免注塑流体跑偏。

进一步地,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顶端内围设置有一导入槽12,使外螺纹管件20进入内螺纹管件10前,更加顺畅简便,无需人为多次对槽入牙。

进一步地,所述带内螺纹金属管内围上设置有内螺纹13,且该内螺纹为9级牙床,使内螺纹管件10更广泛地适用于长短在九级内的外螺纹管件。

请参考图2,所述带外螺纹金属管上部外围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上设置有滚花18,增强了外螺纹牙口的摩擦力、吸附力。

请参考图8与图9,内螺纹管件10与外螺纹管件20分别设置于塑料管件顶端,部分露出在塑料管件外,使用时将两种管件相结合,方便了塑料管件之间相结合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连接处渗水,还可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1,内螺纹管件10与外螺纹管件20通过如图形式装配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使金属嵌件可以与塑料管件紧密结合,提高闭水性能,避免漏水;提高金属嵌件本身环形扭力,避免与塑料管件之间脱落;同时对金属嵌件细节进行优化,提高注塑工艺质量,还使管件之间组装更加轻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