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油底壳及具有其的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976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油底壳及具有其的变速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变速箱底部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装载机等机器的变速箱中,大齿轮等零部件润滑通常采用油浴润滑、循环喷油润滑和离心润滑相结合的方式,即以变速箱壳体作为油箱,大齿轮浸入油中一定深度,靠大齿轮旋转时带起润滑油,通过导油结构,沿设计的路线润滑位于上方的轴承或齿轮。然而此种润滑方式存在严重的搅油损失,为了减少搅油损失,一般用挡板将大齿轮与吸油腔隔开或直接将输出轴大齿轮用罩子包裹,意图使搅油面积减少。可由于挡板或隔离罩子与轴的间隙很难做小,导致该间隙的泄漏面积足够大,进而油液高度比吸油腔液面低不多,而搅油损失的程度与齿轮的浸油深度成正比,因此搅油损失依然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保证轴承或齿轮能够正常润滑的基础上,使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能低至仅没过齿高即可,从而大大减少搅油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即使在油温、油粘度等参数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恒定。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在结合附图阅读说明书时变得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底壳,包括用于将大齿轮与吸油腔隔开的挡墙,以将油底壳分成储油室和大齿轮室,油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挡墙与大齿轮的轴之间的密封件,并且挡墙上设有用于从储油室向大齿轮室补充油的至少一个孔。

优选地,密封件是旋转油封。

优选地,孔处设有用于调节开孔大小的调节阀。

优选地,孔开设在挡墙的下部。

优选地,挡墙为竖板型、L型或曲线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变速箱油底壳的变速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油底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挡墙和大齿轮的轴之间增加一密封件,可防止储油室内较高的油快速流向大齿轮室;

(2)通过在挡墙、尤其其下部设置小孔,可在大齿轮室内的油被大齿轮排出后控制由储油室流入油的速度,从而在油均匀地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向大齿轮室补充油,使大齿轮室内的液面能低至仅没过齿高即可,从而大大减少搅油损失;

(3)通过在挡墙上的孔处设置用于调节开孔大小的调节阀,可以根据油温、油粘度等参数变化来调节阀的出流量,从而保证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恒定,以节能的方式持续保持搅油损失最小。

(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允许在输出轴上设置高速档离合器也不用担心油位过高的影响,从而给整体设计带来便利。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油底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难度低、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油底壳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图1的变速箱油底壳的示意图,其中在轴上设置离合器或手制动器。

附图标记说明:

1-大齿轮;2-储油室;3-吸油口;4-大齿轮室;5-轴;6-挡墙;7-孔;8-密封件;9-离合器或手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油底壳包括用于将大齿轮1与吸油腔隔开的挡墙6,以将油底壳分成大齿轮室4和吸油口3所在的储油室2,油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挡墙6与大齿轮的轴5之间的密封件8,并且挡墙6上设有用于从储油室2向大齿轮室4补充油的至少一个孔7。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挡墙6与大齿轮的轴5之间的密封件8为旋转油封,其他任何适合的密封件也是可以的。现有的变速器油底壳中的挡墙与大齿轮的轴之间具有间隙,储油室内的油经该间隙通入大齿轮室内,但由于挡墙与旋转的轴之间的间隙很难做小,导致泄漏面积足够大油液高度比储油室液面低不多,搅油损失比较大。本发明人基于该技术问题在挡墙与轴之间增加密封件8,可防止储油室2内较高的油经由挡墙与轴之间的间隙快速流向大齿轮室4。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密封挡墙6与轴5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储油室2与大齿轮室4之间的油连通是通过设置在挡墙6上的小孔7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挡墙6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小孔7,小孔7的设置高度没有限制,只要低于储油室2内的油液高度即可,但考虑到大齿轮室4内最终希望保持的油液高度仅没过齿高,因此优选地小孔7设置在挡墙6的下部。挡墙6上的小孔7可在大齿轮室4内的油被大齿轮排出后控制由储油室2流入油的速度,使大齿轮室4内的液面能低至仅没过齿高即可,从而保证油液均匀的循环流动,同时大大减少搅油损失。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孔7处可以设有用于调节开孔大小的调节阀,从而根据油温、油粘度等参数的变化来调节阀的出流量,保证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在不同的运转状况下大致恒定,以节能的方式持续保持搅油损失最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挡墙6可以为竖板型,其下部与底油壳的底部连接,将底油壳分为储油室2和大齿轮室4。挡墙6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式,例如为L型,将大齿轮1隔离罩住,或者为曲线型等。挡墙6可以是与底油壳的其它部分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例如通过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允许在输出轴上设置高速档离合器或手制动器9(如图2所示)也不用担心油位过高的影响,从而给整体设计带来便利。

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将各个部件具体化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故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由以上具体实施例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