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螺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216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磁阀的螺线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的螺线管。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自动变速机的液压控制中使用电磁阀。该电磁阀借助螺线管所产生的电磁力对由铁片构成的阀芯进行驱动,由此在液压回路中使与该阀芯连接的阀体进行开闭。这样的电磁阀的螺线管具有圆筒状的线圈骨架、和被卷绕在该线圈骨架上形成线圈的漆包线。

被卷绕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的两端部延伸到在线圈骨架的一端的外侧配置的与外部的连接用端子,并与该端子连接固定。此时,根据漆包线在线圈骨架上的卷绕作业性,将漆包线的两端部分设为具有微小的间隙的交叉形状,并分别与端子进行配线连接。并且,为了防止短路,采用对交叉部分进行树脂成型来固定、并用粘接剂固定的方法。这样的液压开关例如已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1-153697号公报及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7-103355号公报中公开,另外,以下将如上所述把漆包线的两端部设为交叉形状的配线称为交叉配线。

但是,在对交叉部分进行树脂成型的情况下,存在交叉部分作为树脂成型的流动部分来说是比较窄,交叉部分的漆包线成为被拉伸的状态的情况,当在该状态下温度变化反复时,漆包线有可能断线。

为了防止这种断线,虽然也有利用紫外线硬化粘接剂或硅酮橡胶层保护交叉部分的方法,但是存在工序变复杂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不设为交叉配线的对策,但存在以下问题:在线圈的卷绕开始部分和卷绕结束部分导致漆包线扩宽,成为断线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易的构造能够削减工序数量,防止导线的断线的电磁阀的螺线管。

本发明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

(1)导线;

(2)线圈骨架,其具有筒状的卷绕部以及在所述卷绕部的两端设置的凸缘部,所述导线在该卷绕部上卷绕成线圈状;

(3)端子部,其设于所述凸缘部,在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中心轴与所述卷绕部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呈面状伸出,在该端子部的末端部侧设有两个端子;以及

(4)两个壁部,其配置在所述端子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直立地对置,

(5)所述导线的两端部从所述线圈骨架朝向所述端子部引出,从两个所述壁部的所述卷绕部侧绕引到所述径向外侧,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将导线从线圈骨架引出并与端子连接时,壁部作为导线的导向装置发挥作用。因此,导线的两端部不会交叉,能够防止伴随交叉配线的断线。其结果是,也能够削减用于防止伴随交叉配线的断线的多余的工序。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削减工序数量,并防止断线。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俯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端子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立体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结构]

下面,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轴是指沿着线圈骨架或卷绕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在单纯地称作周向或轴向的情况下,是指中心轴的周向或者中心轴的轴向。在单纯地称作径向的情况下,是指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将轴向的一侧称作“上”,将另一侧称作“下”。另外,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方向,不需要与重力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具有导线1和线圈骨架2。导线1是漆包线等被实施了绝缘被覆的导电性的线材。如图1及图2所示,线圈骨架2具有圆筒状的卷绕部2a、以及设于卷绕部2a的两端的凸缘部2b,导线1在该卷绕部2a上卷绕成线圈状。卷绕部2a是线圈骨架2的圆筒部,在卷绕部2a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卷绕导线1的槽。凸缘部2b是相对于卷绕部2a的中心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将凸缘部2b的卷绕部2a侧的面称作内表面,将与卷绕部2a相反侧的面称作外表面。

在凸缘部2b设有具有两个端子31的端子部3。在此,端子部3设于在圆筒状的卷绕部2a的两端设置的两个凸缘部2b中的一个卷绕部2a端部的凸缘部2b。

端子部3相对于线圈骨架2的中心轴与卷绕部2a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呈面状伸出,在端子部3的末端部侧设有端子31。

更具体地,端子部3相对于轴向垂直地呈面状扩展,端子31分别插入在两个插入口30中,该两个插入口30是在端子部3的末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在此,端子部3的宽度方向是指端子部3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向,即相对于从端子部3的基端侧到末端侧的方向垂直而且也与轴向垂直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凸缘部2b的外缘,在端子部3的外侧设有两个切口部21,在卷绕部2a卷绕的导线1的两端部经由不同的切口部21从凸缘部2b的内表面侧被引出到凸缘部2b的外表面侧。在凸缘部2b的内表面上设有从一个切口部21到达卷绕部2a的槽22。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在该槽22中通过。

如图1及图3所示,在端子部3的轴向的端面即端子部3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壁部41。两个壁部41配置在端子部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在轴向上直立且相互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41是相对于端子部3的轴向上的上端面直立的突起。并且,壁部41从端子31延伸到凸缘部2b的外缘。两个壁部41的间隔小于卷绕部2a的外径。

导线1的两端部经由在两个壁部41的外侧设置的切口部21从线圈骨架2向端子部3引出,从两个壁部41的卷绕部2a侧绕引到径向外侧,与端子31电连接。在此,如图3所示,导线1的两端部沿着相面对的两个壁部41的相对面被绕引。沿着两个壁部41引出的导线1的两端部经由在端子31上设置的切口部31a、31b被卷绕在端子31上,通过铆接被固定于端子31,而且与端子31电连接。另外,导线1的两端部与端子31的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等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骨架2、端子部3及壁部41是在金属模中填充树脂并固化而成的一体成型品,但也可以将线圈骨架2、端子部3及壁部41设为单体部件,通过粘接剂等进行连接。

(1)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具有:导线1;线圈骨架2,其具有圆筒状的卷绕部2a以及在卷绕部2a的两端设置的凸缘部2b,导线1在该卷绕部2a上卷绕成线圈状;端子部3,其设于凸缘部2b,在相对于线圈骨架2的中心轴与卷绕部2a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呈面状伸出,在该端子部3的末端部侧设有两个端子31;以及两个壁部41,该两个壁部41配置在端子部3的宽度方向两侧,在中心轴方向上直立地对置,导线1的两端部从线圈骨架2朝向端子部3引出,从两个壁部41的卷绕部2a侧绕引到径向外侧,与端子31电连接。

由此,在将导线1从线圈骨架2引出并与端子31连接时,壁部41作为导线1的导向装置发挥作用。因此,导线1的两端部不会交叉,能够防止伴随交叉配线的断线。其结果是,也能够削减用于防止伴随交叉配线的断线的多余的工序。这样,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来削减工序数量,并防止断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螺线管中,也可以对导线1的两端部进行树脂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导线1的两端部之间不会像交叉配线那样变窄,因而在成型时施加给导线1的两端部的树脂压力比交叉配线时减小,具有能够抑制因树脂压力而引起的断线、以及因配线从端子部3悬起而引起的断线的优点。

(2)两个壁部41的间隔小于卷绕部2a的外径。因此,抑制配线的浮起。即,由于壁部41之间比卷绕部2a的外径狭窄,因而能够以紧固卷绕部2a的方式卷绕导线1,能够抑制导线1从线圈骨架2及端子部3浮起。因此,能够抑制因配线的浮起而施加给导线1的应力负担,能够防止断线。

(3)导线1的两端部沿着相面对的两个壁部41的相对面被绕引,与端子31电连接。由此,抑制配线的浮起。即,导线1通过壁部41的内侧而进行配线,因而能够以紧固卷绕部2a的方式卷绕导线1,能够抑制导线1从线圈骨架2及端子部3浮起。因此,能够抑制因配线的浮起而施加给导线1的应力负担,能够防止断线。

(4)壁部41从端子31延伸到凸缘部2b的外缘。由此,能够将壁部41作为导向装置而对从线圈骨架2引出的导线1的两端部进行配线作业,因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5)壁部41是相对于端子部3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直立的突起。因此,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顺畅地进行配线作业。

(6)在凸缘部2b的外缘,在两个壁部41的外侧设有两个切口部21,卷绕在卷绕部2a上的导线1的两端部经由不同的切口部21被引出到两个壁部41的内侧,沿着两个壁部41与端子31电连接。由此,能够进行在凸缘部2b的外缘的导线1的定位,能够防止配线的浮起。

(7)在凸缘部2b的内表面设置有从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所通过的切口部21到达卷绕部2a的槽22。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导线1向卷绕部2a的卷绕作业,并且能够进行在凸缘部2b内表面上的导线1的定位,能够防止配线的浮起。

(8)沿着两个壁部41引出的导线1的两端部经由设于端子31的切口部31a、31b被卷绕在端子31上,并固定于端子31上。由此,能够防止导线1的沿着壁部41的部分从壁部41浮起。

[1-3.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3,使用图4~图6进行说明。变形例1~3都是关于壁部41的形态的变形,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变形例1)

如图4所示,在端子部3的上端面设有槽32。槽32沿着壁部41设于两个壁部41的相对面的根部,导线1的两端部在槽32中通过。即,槽32是将从线圈骨架2经由凸缘部2b的切口部21被引出至端子部3侧的导线1朝向端子31引出时的导向装置。

换言之,作为壁部41的结构,可以包含槽32,也可以将端子部3的上端面的突起去除,而仅设置槽32。

(变形例2)

如图5所示,在壁部41的内表面即两个壁部41的相对面上设有槽42。槽42设于两个壁部41的内表面的根部,导线1的两端部在槽42中通过。即,槽42是将从线圈骨架2经由凸缘部2b的切口部21被引出至端子部3侧的导线1朝向端子31引出时的导向装置。

(变形例3)

如图6所示,壁部41是在端子部3的上端面直立设置的销43。在此,在端子部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着从端子31到凸缘部2b的外缘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设有多个销43。销43是将从线圈骨架2经由凸缘部2b的切口部21被引出至端子部3侧的导线1朝向端子31引出时的导向装置。另外,销43的设置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即使壁部41的结构是如上述变形例1~3所示的那样,也不需要使导线1的两端部交叉,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2.第2实施方式]

关于第2实施方式,使用图7及图8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凸缘部2b的外表面设有槽23,该槽23将与端子31电连接的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从凸缘部2b的外表面侧引导至卷绕部2a侧。与端子31电连接并沿着壁部41通过的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在槽23中通过,经由凸缘部2b的外缘的切口部21通往卷绕部2a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变形例1一样,在端子部3的上端面设有槽32,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经由该槽32而在槽23中通过。

这样,通过在凸缘部2b的外表面设置有供导线1的卷绕开始部分所通过的槽23,能够容易进行将导线1从线圈骨架2的外侧配线到内侧并卷绕在卷绕部2a上的作业。

[3.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以上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和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