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52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一种丝杠副,特别是一种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



背景技术:

滚珠丝杠副是常用的定位、传动副,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和与丝杠相配的螺母,在丝杠和螺母之间设有多个滚珠,滚珠排列在丝杠和螺母上的滚道内;在丝杠两端都设有用于定位轴承的端面;在螺母上轴向滚珠返回通道的两端设有使滚珠返回的返向单元;工作时,使各滚珠保持在丝杠和螺母之间循环。现有的滚珠丝杠副丝杠上的螺旋式滚珠道必须加工到端头,安装时才能使装好滚珠和返向单元的螺母自端头旋进,因此,丝杠两端的端面有不完整牙,即丝杠上轴承所靠的端面不完整,轴承端面接触不充分,可靠性比较差,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安装时螺母无需自丝杠一端旋进、丝杠端头部位无需加工螺旋式滚珠道、保证丝杠上轴承所靠的端面完整、提高轴承运转性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与丝杠相配的螺母,在丝杠外表面上设有螺旋式丝杠滚珠道,在螺母内孔表面上设有螺旋式螺母滚珠道,丝杠滚珠道与螺母滚珠道组成的滚珠通道内配有多个滚珠,在螺母上有滚珠轴向返回通道,在螺母的两端位于轴向返回通道的端头处均设有用于滚珠返回的返向单元,返向单元位于螺母上的安装槽内,所述的返向单元为分体式,由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相互固定组成。

所述的外侧单元上加工有燕尾槽,在内侧单元上加工有与燕尾槽相配的燕尾块,燕尾块配合在燕尾槽内可使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组成完整的返向单元。

本发明的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组装时可先将螺母一端的返向单元(即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的组合)装好,然后再装另一端返向单元中的外侧单元,由于该端没装内侧单元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利用该空间向螺母和丝杠之间的滚道内装入滚珠,全部滚珠装好后,再通过燕尾结构将内侧单元组拼到外侧单元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两端的返向单元和滚珠全部预先装入螺母内,然后再将螺母自丝杠端头旋入的装配方式,本发明的丝杠副中丝杠的端头可加工成光杠结构,无需将滚道加工至端头,保证了端头处轴承的靠面完整,提高了轴承的转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返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返向单元中的外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返向单元中的内侧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1为丝杠,2是与丝杠1相配的螺母,在丝杠1外表面上设有螺旋式丝杠滚珠道12,在螺母2内孔表面上设有螺旋式螺母滚珠道13,丝杠滚珠道12与螺母滚珠道13组成的滚珠通道内配有多个滚珠3。在螺母2上有滚珠轴向返回通道,在螺母的两端位于轴向返回通道的端头处均设有用于滚珠返回的返向单元4,返向单元4位于螺母2上的安装槽7内。返向单元4通过弹簧卡5轴向限位,在弹簧卡5的外侧设有密封盘6。

如图3、4、5所示:返向单元4为分体式,由外侧单元8和内侧单元9相互固定组成。外侧单元8上加工有燕尾槽10,在内侧单元9上加工有与燕尾槽10相配的燕尾块11,燕尾块11配合在燕尾槽10内可使外侧单元8和内侧单元9组成完整的返向单元4。

本发明的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组装时可先将螺母2一端的返向单元4(即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的组合)装好,然后再装另一端返向单元4中的外侧单元8,由于该端没装内侧单元9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利用该空间向2和丝杠1之间的滚道内装入滚珠3,全部滚珠3装好后,再通过燕尾结构将内侧单元9组拼到外侧单元8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两端的返向单元4和滚珠3全部预先装入螺母2内,然后再将螺母2自丝杠1端头旋入的装配方式,本发明的丝杠副中丝杠1的端头可加工成光杠结构,无需将滚道加工至端头,保证了端头处轴承的靠面完整,提高了轴承的转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带有二体分离式返向单元的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与丝杠相配的螺母,在丝杠外表面上设有螺旋式丝杠滚珠道,在螺母内孔表面上设有螺旋式螺母滚珠道,丝杠滚珠道与螺母滚珠道组成的滚珠通道内配有多个滚珠,在螺母上有滚珠轴向返回通道,螺母的两端位于轴向返回通道的端头处均设有用于滚珠返回的返向单元,返向单元位于螺母上的安装槽内,返向单元为分体式,由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相互固定组成。外侧单元上加工有燕尾槽,在内侧单元上加工有与燕尾槽相配的燕尾块,燕尾块配合在燕尾槽内可使外侧单元和内侧单元组成完整的返向单元。本发明的丝杠副中丝杠的端头可加工成光杠结构,轴承靠面完整,提高了轴承的转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明;刘丹;刘建佐;吕祎;刘心瑞;那艳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5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