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1637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传输及机械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



背景技术:

在超高压系统中,需要通过超高压管路、阀门及转接头等附件,将压力介质输送至指定的设备中。其中,转接头的主要功能是按工艺的要求将管路沿规定的走向连接成一定的长度,并最终与设备的承压部件相连接。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超高压转接头大部分均为直通型和转角型,这些转接头存在一个共同点,即转接头进压口与出压口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在使用过程中,进口与出口间的相对位置不能发生变动,否则会引起密封失效等问题。

而现实工程应用中,许多工况要求转接头出压口的位置在介质输送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变化,以便于与承压部件断开。为了解决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厂家采用超高压软管来缓解该矛盾;超高压软管一端连接转接头的出压口,另一端连接承压部件。然而超高压软管的管壁较厚,存在管路弯曲半径过大、可周向旋转角度近乎为零等问题,压力等级越高,弯曲半径越大,一般超高压软管的弯曲半径均为管路外径的10倍以上,严重影响超高压系统的小型化与集成化进展。

并且在常压工作时,需要手动拆除与承压部件相连的超高压软管,待承压部件接口的端盖等运动部件空间位置调整到位后,重新连接超高压软管,拆装麻烦,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在密封性不会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可动转接头和固定转接头改变进压口与出压口的相对位置,无需连接超高压软管,无需较大空间且操作方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一种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包括可动转接头、固定转接头和端盖,所述可动转接头为枪形,其一端开口并向内形成收容腔,另一端为出压口,所述出压口和收容腔的开口平行且方向相反,出压口和收容腔之间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端盖扣设在所述收容腔的开口处,所述固定转接头穿过端盖;所述固定转接头为柱形,其一端为设置于收容腔外的进压口,另一端为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活塞头,活塞头的移动路径为第一流道与端盖之间,固定转接头绕轴向转动;所述固定转接头轴向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进压口和所述收容腔;所述固定转接头套设一个限位圈,限位圈位于端盖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流道为l形,其短边连通出压口,长边连通所述收容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活塞头外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紧贴收容腔内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转接头和端盖之间还设有配合固定转接头转动的导向滑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转接头临近进压口的外壁设有一段连接固定压力源管路的螺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圈与固定转接头螺纹连接,且固定转接头外壁配合限位圈的螺纹方向与连接固定压力源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转接头外壁设有一个扳手环槽,扳手环槽位于活塞头和限位圈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为超高压密封面,其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中,临近开口的部分为超高压密封面,其余部分为非超高压密封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高压密封面的粗糙度不低于0.8,非超高压密封面的糙度不低于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出压口和收容腔的开口平行且方向相反,固定转接头的进压口连接固定压力源,可动转接头的出压口可以直接连接承压部件的接口,无需使用超高压软管,所需空间较小、操作方便,便于设备小型化和集成化。

2、固定转接头插设在可动转接头的收容腔中,

可动转接头相对于固定转接头可以绕轴向转动360°,还可以轴向伸缩,便于可动转接头随着连接的承压部件移动;拆开承压部件的连接后,可动转接头既可以进压口方向推移,也可以轴向转动,便于调整可动转接头的位置,给承压部件接口的端盖等运动部件留出操作空间,并且不会影响密封性,重复连接后,密封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转接头伸出的极限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可动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固定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可动转接头1,收容腔11,出压口12,第一流道13;

固定转接头2,进压口21,活塞头22,第二流道23,右旋螺纹24,左旋螺纹25,密封圈26,导向滑环27,扳手环槽28,环形槽29。

端盖3,

限位圈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包括可动转接头1、固定转接头2和端盖3。

如图3所示,所述可动转接头1为枪形,其一端开口并向内形成以一个收容腔11,另一端为出压口12,出压口12和收容腔11的开口平行且方向相反,出压口12和收容腔11之间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第一流道13为l形,其短边连通出压口12,长边连通所述收容腔11。收容腔11的内壁可以全都为超高压密封面;也可以是临近开口的部分为超高压密封面,其余部分为非超高压密封面;超高压密封面的粗糙度不低于0.8,非超高压密封面的糙度不低于3.2。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可动转接头1的收容腔11的开口处扣设有端盖3,固定转接头2穿过端盖3,部分设置于收容腔11内。固定转接头2为柱形,其一端为设置于收容腔11外的进压口21,另一端为设置在所述收容腔11内的活塞头22。活塞头22外表面设有环形槽29,环形槽29内套设有密封圈26,密封圈26紧贴收容腔11的内壁,实现超高压密封,使收容腔11与活塞头22之间始终留有一个承压空间,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6有两个。为了避免密封圈26被超高压介质冲脱落,固定转接头2在收容腔11内伸缩移动,且活塞头22的移动路径为第一流道13与端盖2之间。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固定转接头2沿轴向设有第二流道23,第二流道23连通进压口21和收容腔11。固定转接头2套设一个限位圈4,限位圈4位于端盖3外侧。具体的,固定转接头临近进压口21的外壁设有一段螺纹,用来螺纹连接固定压力源的管路。限位圈4邻近连接固定压力源管路的螺纹处,优选的,限位圈4与固定转接头2螺纹连接,且固定转接头2外壁配合限位圈4的螺纹方向与连接固定压力源的螺纹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固定转接头2用来连接固定压力源的部分为右旋螺纹24,用来连接限位圈4的为左旋螺纹25,以便于限位圈4可以承受固定转接头2与固定压力源的管路连接拧紧期间所需的反向力矩。为了配合固定转接头2便于转动,固定转接头2和端盖3之间还设有导向滑环27,优选的,导向滑环为金属材质。固定转接头2的外壁设有一个扳手环槽28,扳手环槽28位于活塞头22和限位圈4之间。

安装时,先将导向滑环27与端盖3固定,将密封圈26安装于活塞头22上,然后将固定转接头2穿过端盖3,接着利用扳手卡持于扳手环槽28,将限位圈4与固定转接头2紧固,最后将安装的部件装入可动转接头1的收容腔11,并将可动转接头1与端盖3拧紧,并至此,超高压转接头组装完成。

本实施例中,超高压转接头超高压工作状态时,活塞头22在抵收容腔11内持于端盖3。可动转接头1连接的承压部件需要变动时,可以通过拉伸、旋转或两者的组合动作,由承压部件带动可动转接头动作。动作后状态为其另一个工作状态,此时一般为常压状态,若此时也需要承压,一般需外部设置轴向力承载结构,该结构由外部装置提供。

本发明可调型超高压转接头的原理为:超高压系统工作时,可动转接头1的出压口与连接承压部件连接,固定转接头2与固定压力源的管路相连,此时,可动转接头1和固定转接头2通过带有密封圈26的活塞头22形成可承压结构,本实施例中超高压的内径直径不大于5mm,由此产生的附加载荷由可动转接头1自身承受,其内压引起的轴向力(该值较小)由管路承受。当管路压力降为常压时,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或轴向移动可动转接头1,达到变动左端超高压接头空间位置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超高压转接头不仅连接方便,且可动转接头1、固定转接头2间的周向位置和轴向位置可适时调整,便于两个接头间的位置调整后的压力可靠传递。非常适用于超高压试验装置中,需要空间位置变动后的间歇性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