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式碳环密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499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宫式碳环密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隙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迷宫式碳环密封。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中汽轮机、燃气轮机.压缩机、鼓风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设备密封性能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产效率,还是关系到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碳环密封由于安装便捷,密封性好,维护检修简单,不需复杂的润滑、冷却等外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轮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和TRT及煤气加压站风机等轴封。碳环密封为间隙密封,通常设计为各组碳环统一内径,且因轴套为光轴,在没有气体阻抗时存在一定的泄漏量,容易造成气体直接沿着轴套光滑表面流出碳环密封而非进入两个碳环间形成的腔体膨胀减压,并形成气体涡流隔断介质气体,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因此,对于直通型碳环密封,因存在直通效应,气体泄漏量较大,部分动能未能转变为热能,载越效应较大,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组碳环组件内孔高低错落的迷宫式碳环密封,对应的轴套加工为间隔凸台式,防止了密封气体沿光滑轴套直接溢出,可减少气体泄漏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迷宫式碳环密封,包括密封腔体,多个碳环组件和轴套,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碳环组件安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密封腔体安装在设备密封腔内,所述碳环组件套装在所述轴套上,所述多个碳环组件包括交替排列的大孔碳环组件和小孔碳环组件,所述大孔碳环组件的碳环内径大于所述小孔碳环组件的碳环内径,所述大孔碳环组件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小孔碳环组件与所述轴套外表面车制的沟槽配合。

所述密封腔体为剖分式结构,包括上密封腔体和下密封腔体,所述上密封腔体和所述下密封腔体通过定位销和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碳环组件由分瓣式碳环、定位片和弹簧组成,所述分瓣式碳环为三瓣式结构,所述定位片位于其中相邻的两瓣之间,且所述定位片上设有通孔,所述弹簧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分瓣式碳环扎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迷宫式碳环密封,所述大孔碳环组件和所述小孔碳环组件交替排列,且所述大孔碳环组件的碳环内径大于所述小孔碳环组件的碳环内径,所述大孔碳环组件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小孔碳环组件与所述轴套外表面车制的沟槽配合,此种结构解决了密封气体直接沿轴套表面流出的问题,可消除载越效应,大大降低了气体泄漏量,且所述密封腔体为剖分式结构,便于密封碳环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迷宫式碳环密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迷宫式碳环密封A-A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迷宫式碳环密封的碳环组件的主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迷宫式碳环密封的碳环组件的左视图;

本实施例中:1-下密封腔体,2-定位销,3-螺栓,4-上密封腔体,5-密封腔体,6-大孔碳环组件,7-小孔碳环组件,8-轴套,9-分瓣式碳环,10-弹簧,11-定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碳环密封,包括密封腔体5,多个碳环组件和轴套8。所述密封腔体5为剖分式结构,包括上密封腔体4和下密封腔体1,所述上密封腔体4和所述下密封腔体1通过定位销2和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腔体5内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碳环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密封腔体5安装在设备密封腔内,所述碳环组件套装在所述轴套8上,所述多个碳环组件包括大孔碳环组件6和小孔碳环组件7,所述大孔碳环组件6的碳环内径大于所述小孔碳环组件7的碳环内径,且所述大孔碳环组件6与所述小孔碳环组件7交替排列,所述大孔碳环组件6与所述轴套8的外表面配合,所述轴套8外表面对应所述小孔碳环组件7的位置处车制有沟槽,所述小孔碳环组件7与所述沟槽配合。

如图3(a)和3(b)所示,所述碳环组件由分瓣式碳环9、定位片11和弹簧10组成,所述分瓣式碳环9为三瓣式结构,所述定位片11位于其中相邻的两瓣之间,且所述定位片11上设有通孔,所述弹簧10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分瓣式碳环9扎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