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及直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7303阅读:1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及直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及直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管路连接中,经常要使用多通接头来实现管路的分支,以现有的三通为例,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三通具有三个管件承插口,一管件承插口1’、二管件承插口2’ 和三管件承插口3’,三个管件承插口的一端都连在一起,内部贯通,另一端开口用于连接管件。现有的问题在于,在一些地方(如要在管件上改变引水和管件高度)想要连接一管件承插口1’和三管件承插口3’的两个管件是固定的,在一管件承插口1’或三管件承插口3’与其中一个管件连接后,另外一个管件承插口就会超过另一个管件的边缘而无法安装。现有的解决办法是把已安装的管件锯断后,在锯断处先安装直通,而后将三通安装上后再将直通接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管件连接的位置难以把握,防漏性不良,经常会因管件留的太长而装不进去或太短使得直通具有缝隙而出现漏水,成功率极低。

为例解决上述问题,申请日为2014.04.15,申请号为201410152041.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伸缩节三通,该三通可以解决现有管件在引水时无法移动所造成的麻烦问题,但是该三通仍存在有如下缺陷:安装时管距不易把控,内口径缩小,导致排泄不畅,密封圈的密封性也不是很好,仍可能会出现漏气或漏水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该直接管件可以解决因要连接的直管留的太长导致装不进去或者太短使得连接处具有缝隙并导致出现漏水或漏气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技术问题之一的: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包括一直管体以及一压盖;所述直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一螺纹口,所述压盖旋转连接在所述螺纹口上,且所述螺纹口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直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小径直管段,且所述小径直管段与所述直管体之间设置有一缩口管段。

进一步地,所述压盖的外圈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V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通过该直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在连接处出现漏气或漏水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技术问题之二的: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包括一上述的直接管件、一多通管接头以及一直管;所述直接管件的直管体套接入所述多通管接头的任意一管口的内圈表面,所述直管套接入所述直管体的内圈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多通管接头为三通管接头或者四通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连接时,可以将要连接的直管先套接入直管体内,待多通管接头与其它需要固定的直管连接好后,再将直管体套接入多通管接头的管口内,并将压盖旋紧,不仅连接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密封效果好,而且管距易把控,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因直管留的太短而无法正常连接,并导致连接处出现漏水或者漏气情况;2、由于在直管体上设置有小径直管段,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实现与多通管接头的不同直径的管口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一管件承插口,2’-二管件承插口,3’-三管件承插口,100-直接管件,1000-直接结构,1-直管体,11-螺纹口,12-小径直管段,13-缩口管段,2-压盖,3-密封圈,21-条形凹槽,200-多通管接头,201-管口,300-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100,该直接管件100可以用于PPR管或者PVC管的连接;所述直接管件100包括一直管体1以及一压盖2;所述直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螺纹口11,用于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压盖2旋转连接在所述螺纹口11上,且所述螺纹口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圈3,该密封圈3用于实现密封作用。

在具体实施时,直管体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确定,以要连接的直管300(如图4)的外径为110mm为例,则此时的直管体1的外径设置为116mm,直管体1的内径设置为111.2mm,具体数值可以浮动,只要确保可以将要连接的直管300套进去,且直管300与直管体1之间的缝隙不要过大即可。

所述压盖2的外圈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21,其中,条形凹槽21可以增大摩擦力,以方便压盖2的旋转。

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圈3为V型密封圈。

请参阅图4所示,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1000,包括一上述的直接管件100、一多通管接头200以及一直管300;所述直接管件100的直管体1套接入所述多通管接头200的任意一管口201的内圈表面,所述直管300套接入所述直管体1的内圈表面。

所述多通管接头200为异径三通管接头或者异径四通管接头。

在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将直管300从压盖2的那一端插入到直管体1内,在具体实施时,直管300插入到直管体1中的最长长度可以达到跟直管体1一样的长度,这样在连接时就可以很好的把握管距,可以有效避免因直管300留的太短而出现无法正常连接的情况;待多通管接头200与需要固定的其它直管(未图示)连接好后,再将直管体1套接入多通管接头200的管口201内并用胶固定,同时将压盖2旋紧到螺纹口11上,此时密封圈3可以堵住内部的缝隙,以免出现漏水或漏气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管件100,该直接管件100可以用于PPR管或者PVC管的连接;所述直接管件100包括一直管体1以及一压盖2;所述直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螺纹口11,用于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压盖2旋转连接在所述螺纹口11上,且所述螺纹口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圈3,该密封圈3用于实现密封作用。

所述直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小径直管段12,该小径直管段12可以实现与小口径管口201进行连接,且所述小径直管段12与所述直管体1之间设置有一缩口管段13,该缩口管段13的设计,可以使小径直管段12与小口径管口201更好的连接,且涂胶等也更加方便。

在具体实施时,直管体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确定,以要连接的直管300(如图6)的外径为110mm为例,则此时的直管体1的外径设置为116mm,小径直管段12的外径设置为110mm,直管体1的内径设置为111.2mm,具体数值可以浮动,只要确保可以将要连接的直管300套进去,且直管300与直管体1之间的缝隙不要过大即可。

所述压盖2的外圈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21,其中,条形凹槽21可以增大摩擦力,以方便压盖2的旋转。

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圈3为V型密封圈。

请阅图6所示,一种内外无台阶螺口直接结构1000,包括一上述的直接管件100、一多通管接头200以及一直管300;所述直接管件100的直管体1套接入所述多通管接头200的任意一管口201的内圈表面,所述直管300套接入所述直管体1的内圈表面。

所述多通管接头200为非异径三通管接头或者非异径四通管接头。

在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将直管300从压盖2的那一端插入到直管体1内,在具体实施时,直管300插入到直管体1中的最长长度可以达到跟直管体1一样的长度,这样在连接时就可以很好的把握管距,可以有效避免因直管300留的太短而出现无法正常连接的情况;待多通管接头200与需要固定的其它直管(未图示)连接好后,再将直管体1套接入多通管接头200的管口201内并用胶固定,此时,如果多通管接头200的管口201比较大,就将小径直管段12和直管体1均套接到管口201中;如果多通管接头200的管口201比较小,就将小径直管12段套接到管口201中;同时将压盖2旋紧到螺纹口11上,此时密封圈3可以堵住内部的缝隙,以免出现漏水或漏气的情况。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连接时,可以将要连接的直管先套接入直管体内,待多通管接头与其它需要固定的直管连接好后,再将直管体套接入多通管接头的管口内,并将压盖旋紧,不仅连接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密封效果好,而且管距易把控,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因直管留的太短而无法正常连接,并导致连接处出现漏水或者漏气情况;2、由于在直管体上设置有小径直管段,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实现与多通管接头的不同直径的管口相连接。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