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992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板材连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



背景技术:

目前,家具板材固定连接过程中均会使用锁紧扣件,使得家具板材的连接处更加稳固,也方便了家具板材的组装。现有的锁紧扣件的在使用过程由于是横向受力,承载力有限,极易发生断裂的现象,影响家具的安装稳定性;且现有卡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

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包括扣件本体;所述的扣件本体包括底板、下端与底板的外侧垂直连接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贯通的导入开口。

所述的扣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侧壁的一端连接的内侧壁;所述的内侧壁的另一端与侧壁的内侧连接;所述的侧壁的下端与内侧壁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内侧连接。

所述的侧壁上及内侧壁上分别水平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贯通且一端与导入开口相通的锁紧槽;所述的锁紧槽的开口分别位于侧壁的一端及内侧壁的一端。

所述的内侧壁的上端与导入开口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可以提高侧壁及内侧壁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的屈服强度,提高了扣件的抗拉强度。

所述的底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相通的十字螺丝刀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壁与内侧壁之间有间隙,侧壁与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缓冲空间;所述的锁紧槽位于侧壁与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中,且分别通过第二盖板与侧壁的侧面及内侧壁的侧面连接;所述的锁紧槽的另一端通过竖板分别与侧壁的上端及内侧壁的上端连接;由此可以增加扣件的稳固性,避免在锁紧过程中扣件出现断裂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紧槽为U形槽;所述的锁紧槽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由此方便螺栓端部旋入扣件中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壁、内侧壁、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竖板为一体注塑或压铸而成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侧壁及内侧壁之间有间隙,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缓冲空间,提高了侧壁的强度,增加了扣件的稳固性,避免了在锁紧过程中扣件出现断裂的情况。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侧壁及内侧壁形成的双层侧壁在使用过程中均为纵向受力,由此提高了锁紧槽的承载力,进一步防止在锁紧过程中扣件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反复使用,节约资源及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一盖板,提高了侧壁及内侧壁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的屈服强度,即提高了扣件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仰示意图。

其中,1-底板,2-侧壁,3-导入开口,4-锁紧槽,5-内侧壁,6-第一盖板,7-十字螺丝刀口,8-第二盖板,9-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锁紧扣件,包括扣件本体;扣件本体包括底板1、下端与底板1的外侧垂直连接的侧壁2;侧壁2上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贯通的导入开口3。

扣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侧壁2的一端连接的内侧壁5;内侧壁5的另一端与侧壁2的内侧连接;侧壁2的下端与内侧壁5的下端分别与底板1的内侧连接;侧壁2上及内侧壁5上分别水平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贯通且一端与导入开口3相通的锁紧槽4;锁紧槽4的开口分别位于侧壁2的一端及内侧壁5的一端。本实施例中,锁紧槽4为U形槽;锁紧槽4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由此方便螺栓端部旋入扣件中并固定;同时,侧壁2及内侧壁5形成的双层侧壁在使用过程中均为纵向受力,由此提高了锁紧槽4的承载力,进一步防止在锁紧过程中扣件出现断裂的情况。

内侧壁5的上端与导入开口3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盖板6;第一盖板6可以提高侧壁2及内侧壁5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的屈服强度,提高了扣件的抗拉强度。

如图2所示,底板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与扣件本体的内部相通的十字螺丝刀口7。

本实施例中,侧壁2与内侧壁5之间有间隙,侧壁2与内侧壁5之间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缓冲空间;锁紧槽4位于侧壁2与内侧壁5之间的间隙中,且分别通过第二盖板8与侧壁的侧面及内侧壁的侧面连接;锁紧槽4的另一端通过竖板9分别与侧壁的上端及内侧壁的上端连接;由此可以增加扣件的稳固性,避免在锁紧过程中扣件出现断裂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侧壁2、内侧壁5、第一盖板6、第二盖板8、竖板9为一体注塑或压铸而成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螺栓端部通过导入开口3进入扣件本体的内部,再使用十字螺丝刀将扣件本体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得锁紧槽4将螺栓端部固定;由此即可将螺栓端部卡住,避免螺栓脱离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用于理解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和效果,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