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07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供暖设备用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



背景技术:

湿法冶金行业现场常采用集中蒸汽供暖方式,通常是主管进入各分户管网,每处安装一定数量的散热片,散热片下部设有回汽出口。由于蒸汽压力较高,管道下部的凹点处存水多的原因导致蒸汽回汽出现不畅。出现蒸汽对管道冲击而产生噪音的俗称“水锤现象”。“水锤现象”一方面会导致供热不充分,影响供热效率。另一方面会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已解决现有技术供热不充分、噪音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

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

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

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

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

下气囊14内设有的支撑装置为分布均匀的弹性条16,弹性条16呈环状分布。

下气囊14内设有竖直立杆17,竖直立杆17上端与隔膜软板15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下端与下气囊14中心相连。

竖直立杆17中间设有弹簧18。

上气囊13内设有反冲储气罐21,反冲储气罐21上设有压力开关,反冲储气罐21安装在隔膜软板15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散热器的回汽压力较低时进入槽体内部后,可通过收集总管5及上部圆锥形收集口6中部支管8上小孔的7冷却作用,达到减缓压力的作用。当散热器的回汽压力过高时。浮球10上升堵塞收集总管5的下端,避免大量蒸汽向外部的排放。但随着罐内下部冷却水的不断排出,浮球10下降而使蒸汽压力减弱。

当出现极端情况时,浮球10被过度上吸时安全绳20会拉住浮球10,如果压力进一步变大,安全绳20就会拉响报警器19,从而告知工作人员,以便即使进行应对操作。

上下分体的分体气囊可以防止浮球10被彻底吸入收集总管5,当压力过大,下气囊14就会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就会呈现蘑菇形状,下气囊14就会在弹性条16的作用下向四周边扩张。同时上气囊13内的反冲储气罐21的压力开关就会打开,释放高压气体,从而产生向下的推力。

竖直立杆17可以使下气囊14迅速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18可以防止竖直立杆17戳破隔膜软板15。

为了使用方便,出水口3通向蓄水池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

实施例2。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

实施例3。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

实施例4。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

实施例5。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

实施例6。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下气囊14内设有的支撑装置为分布均匀的弹性条16,弹性条16呈环状分布。

实施例7。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下气囊14内设有的支撑装置为分布均匀的弹性条16,弹性条16呈环状分布。下气囊14内设有竖直立杆17,竖直立杆17上端与隔膜软板15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下端与下气囊14中心相连。

实施例8。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下气囊14内设有的支撑装置为分布均匀的弹性条16,弹性条16呈环状分布。下气囊14内设有竖直立杆17,竖直立杆17上端与隔膜软板15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下端与下气囊14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中间设有弹簧18。

实施例9。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上气囊13内设有反冲储气罐21,反冲储气罐21上设有压力开关,反冲储气罐21安装在隔膜软板15顶部。

实施例10。

一种消除回汽水锤现象的装置,包括密闭储罐1、回汽管2、出水口3、收集总管5,收集总管5下部从密闭储罐1顶部伸入密闭储罐1内部,回汽管2与密闭储罐1顶部侧壁相连,出水口3位于密闭储罐1下部,收集总管5的上端与圆锥形收集口6连接,收集总管5顶端插支管8,支管8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支管8顶端封闭,下端与收集总管5相通,收集总管5下端连接有圆锥形喇叭口9,密闭储罐1内,圆锥形喇叭口9下部放置有一个浮球10,浮球10的直径大于收集总管5的直径。圆锥形喇叭口9下方设有支撑套管11,浮球10放在支撑套管11的顶部,浮球10与密闭储罐1底部互补接触。浮球10上设有安全绳20,安全绳20的上端与浮球10连接,下端与密闭储罐1底部相连。密闭储罐1底部设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的高阻尼报警拉环与安全绳20的下端相连。浮球10内包裹有分体气囊,分体气囊分为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上气囊13和下气囊14之间通过隔膜软板15分隔,下气囊14内设有支撑装置。下气囊14内设有的支撑装置为分布均匀的弹性条16,弹性条16呈环状分布。下气囊14内设有竖直立杆17,竖直立杆17上端与隔膜软板15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下端与下气囊14中心相连。竖直立杆17中间设有弹簧18。上气囊13内设有反冲储气罐21,反冲储气罐21上设有压力开关,反冲储气罐21安装在隔膜软板15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