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06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在线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夹层玻璃生产中,VPL生产线(Vacuum Process Line真空处理线)是生产真空夹层玻璃的重要生产环节,夹层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风挡等领域,夹层玻璃是由两片玻璃(可以是平板玻璃,也可以是弧面玻璃),中间夹一层特殊的膜胶组成,但是按照生产工艺标准要求,两片玻璃中间必须抽到负1Kg的真空度在120~140℃加热炉里停留一段时间后,两片玻璃才能真正粘合,所以抽真空成为夹层玻璃生产的重要环节。

现有的生产夹层玻璃的工艺过程中,对抽真空的环节的各组玻璃都没有自动在线检测真空度环节。只能靠操作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来判断抽取真空度合格与否(判断每个真空环是否漏气,完全靠耳朵听)或者在抽气总管处加压力表,监测是否漏气,这样就会造成如果某个单元的抽气环节漏气而发现不了的结果。因为所有的抽气单元玻璃的抽气管都是连通的,一旦个别真空环漏气,就会影响到相邻的单元玻璃的真空度,因此造成成批的工件报废,后果十分严重。

现有的夹层玻璃抽真空生产线在线检测系统中,结合了大量压力传感器的使用,每个压力传感器都需要配合电源线和数据输送线的使用,为减少线路的使用,采用了信息采集卡,由于信息采集卡所处的加热炉的温度可达140℃,为保证信息采集卡的正常使用,需要对信息采集卡进行冷却降温,生产系统自身就带有抽真空的管线,再加上信息采集卡的电源线和信号输出线,信息采集卡的冷却管路,生产线上仍有大量的管线管路,在实际生产中为防止管线管路缠绕影响生产,通常采用拖链,而拖链在随着生产线传送带转动时,在转弯处会发生旋转,容易造成管线管路转动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夹层玻璃抽真空生产线在线检测系统各管线管路发生缠绕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包括连接板、冷却风旋转接头、抽真空旋转接头、冷却风入口接管、冷却风出口接管、冷却风套管、电线旋转接头、电线入线接头、电线套管、抽真空入口接管、抽真空出口接管和抽真空套管,电线旋转接头、冷却风旋转接头和抽真空旋转接头分别由前至后依次与连接板固接,

抽真空套管的一端设有抽真空入口接管,抽真空入口接管与抽真空套管相贯通,抽真空套管的另一端插装在抽真空旋转接头的内侧,抽真空旋转接头上连接有抽真空出口接管,抽真空出口接管与抽真空套管相贯通,

冷却风套管的一端插装在抽真空套管的内侧,冷却风套管与抽真空套管之间设有间隙,抽真空套管另一端的端部与冷却风套管的外侧壁固接,冷却风套管的另一端插装在冷却风旋转接头的内侧,冷却风旋转接头上连接有冷却风入口接管,冷却风入口接管与冷却风套管相贯通,抽真空套管一端的侧壁上插装有冷却风出口接管,冷却风出口接管与冷却风套管的一端相贯通,

电线套管插装在冷却风套管的内侧,电线套管与冷却风套管之间设有间隙,冷却风套管另一端的端部与电线套管的外侧壁固接,电线入线接头插装在抽真空套管一端的侧壁上,电线入线接头与电线套管的一端相贯通,电线旋转接头设置在电线套管的另一端,电线旋转接头与电线套管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1、抽真空的抽真空管、冷却信息采集卡的冷却管和信息采集卡的数据总线、压力传感器及信息采集卡的电源线都设置在拖链内,防止发生缠绕和干涉;

2、通过组合式旋转接头的设置,有效防止由于各线路和管路随生产线的传动和转动而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夹层玻璃抽真空生产线在线检测系统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组合式旋转接头包括连接板1、冷却风旋转接头2、抽真空旋转接头3、冷却风入口接管4、冷却风出口接管5、冷却风套管6、电线旋转接头7、电线入线接头8、电线套管9、抽真空入口接管10、抽真空出口接管11和抽真空套管12,电线旋转接头7、冷却风旋转接头2和抽真空旋转接头3分别由前至后依次与连接板1固接,

抽真空套管12的一端设有抽真空入口接管10,抽真空入口接管10与抽真空套管12相贯通,抽真空套管12的另一端插装在抽真空旋转接头3的内侧,抽真空旋转接头3上连接有抽真空出口接管11,抽真空出口接管11与抽真空套管12相贯通,

冷却风套管6的一端插装在抽真空套管12的内侧,冷却风套管6与抽真空套管12之间设有间隙,抽真空套管12另一端的端部与冷却风套管6的外侧壁固接,冷却风套管6的另一端插装在冷却风旋转接头2的内侧,冷却风旋转接头2上连接有冷却风入口接管4,冷却风入口接管4与冷却风套管6相贯通,抽真空套管12一端的侧壁上插装有冷却风出口接管5,冷却风出口接管5与冷却风套管6的一端相贯通,

电线套管9插装在冷却风套管6的内侧,电线套管9与冷却风套管6之间设有间隙,冷却风套管6另一端的端部与电线套管9的外侧壁固接,电线入线接头8插装在抽真空套管12一端的侧壁上,电线入线接头8与电线套管9的一端相贯通,电线旋转接头7设置在电线套管9的另一端,电线旋转接头7与电线套管9相贯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抽真空出口接管11、冷却风入口接管4和电线旋转接头7设置在拖链17起始端的端部。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抽真空套管12与抽真空旋转接头3、冷却风套管6与冷却风旋转接头2和电线套管9与电线旋转接头7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夹层玻璃内的空气由先至后依次经过阀门、三通接头、拖链17外部的抽真空管18、抽真空入口接管10、抽真空套管12、抽真空出口接管11和拖链17内部的抽真空管18抽出;

冷却风由先至后依次经过拖链17内部的冷却管19、冷却风入口接管4、冷却风套管6、冷却风出口接管5、拖链17外部的冷却管19进入密封盒11;

信息采集卡5的信号输出线由先至后依次经过电线入线接头8、电线套管9和电线旋转接头7进入到拖链17。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抽真空套管12与抽真空旋转接头3和冷却风套管6与冷却风旋转接头2之间分别各设有两个O型圈13。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如此设计以保证整个组合式旋转接头的气密性。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冷却风入口接管4和冷却风出口接管5的外侧均套装有密封圈14。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如此设计以保证整个组合式旋转接头的气密性。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电线套管9与电线旋转接头7之间设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固接在电线套管9和冷却风套管6另一端的端部,安装板15的中部设有通孔16,安装板15与电线旋转接头7之间转动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如此设计信号输出线经由通孔16中进入到电线旋转接头7中,然后进入拖链17中。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抽真空套管12的外侧形状为方管。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电线入线接头8为航空接头。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工作原理

夹层玻璃内的空气由先至后依次经过阀门、三通接头、拖链17外部的抽真空管18、抽真空入口接管10、抽真空套管12、抽真空出口接管11和拖链17内部的抽真空管18抽出;

冷却风由先至后依次经过拖链17内部的冷却管19、冷却风入口接管4、冷却风套管6、冷却风出口接管5、拖链17外部的冷却管19进入密封盒11;

信息采集卡5的信号输出线由先至后依次经过电线入线接头8、电线套管9和电线旋转接头7进入到拖链17。

组合式旋转接头设置在拖链17的起始端,当拖链17随生产线传送带运动到末端的转弯处时,抽真空套管12与抽真空旋转接头3、冷却风套管6与冷却风旋转接头2和电线套管9与电线旋转接头7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有效防止冷却管19、抽真空管18和信号输出线发生缠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