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571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的功能是使通过的流体压力降低到一定的数值,防止压力过高对其后的管路或设备造成损坏,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常用的减压阀有活塞式减压阀、膜片式减压阀、波纹管式减压阀,针对膜片式减压阀,主要是在膜片一侧设置有压力弹簧,另一侧连通介质出口通道,通过两者的压力平衡,来保持出口压力恒定。对于传输低温介质的膜片式减压阀,由于膜片直接接触介质,在低温状态下膜片任性变差,允许变形量变小,膜片使用寿命变短,甚至出现膜片破裂现象,严重影响减压阀的调压范围和压力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通过在下阀体中设置有隔热填充层,使得膜片长时间处于常温状态下,保证膜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置有膜片,所述的上阀体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弹簧下座、主弹簧、弹簧上座和调节螺杆,弹簧下座顶在膜片上表面,调节螺杆端部与弹簧上座连接且调节螺杆与上阀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下阀体中设置有介质流通通道,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介质流通通道的阀顶,阀顶的底部与下阀体之间设置有副弹簧,阀顶的顶部连接有阀杆,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顶在膜片下表面的顶板;在设置阀杆的下阀体的腔室中设置有隔热填充层,隔热填充层填充在阀杆与下阀体之间的间隙中,并在隔热填充层与阀杆之间设置有连通介质流通通道的出口端与膜片下表面的流通间隙。

优选地,所述的隔热填充层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圈环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环槽结构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环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通过在设置阀杆的腔室中设置有隔热填充层,一方面能够降低阀门的能量散失,另一方面将连通膜片与介质流通通道出口之间的通道减小,使得膜片不会与低温介质始终保持接触,只在出口端压力过高时才会与介质接触,膜片长期处于常温状态下,同时接触面积减小,保证了膜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保温减压阀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1-副弹簧,2-阀顶,3-下阀体,4-阀杆,5-隔热填充层,6-膜片,7-上阀体,8-主弹簧,9-弹簧上座,10-调节螺杆,11-弹簧下座,1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保温减压阀,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阀体7和下阀体3,上阀体7和下阀体3之间设置有膜片6,所述的上阀体7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弹簧下座11、主弹簧8、弹簧上座9和调节螺杆10,弹簧下座11顶在膜片6上表面,调节螺杆10端部与弹簧上座9连接且调节螺杆10与上阀体7螺纹配合连接。

下阀体3中设置有介质流通通道,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介质流通通道的阀顶2,阀顶2的底部与下阀体3之间设置有副弹簧1,阀顶2的顶部连接有阀杆4,阀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顶在膜片6下表面的顶板12。

减压阀使用时,通过调节调节螺杆10来挤压主弹簧8,从而将膜片6下压,膜片6下压时挤压顶板12,进而通过阀杆4将阀顶2下压,克服副弹簧1压力从而将阀顶2顶开,打开介质流通通道,保证介质流通通道处于流通状态。

在设置阀杆4的下阀体3的腔室中设置有隔热填充层5,隔热填充层5填充在阀杆4与下阀体3之间的间隙中,并在隔热填充层5与阀杆4之间设置有连通介质流通通道的出口端与膜片6下表面的流通间隙。

当出口端压力升高时,流通介质通过隔热填充层5与阀杆4之间的流通间隙进入到膜片6下方,然后克服主弹簧8的压力,将膜片6向上挤压,同时副弹簧1则支撑阀顶2向上顶,从而将流通通道开度减小,减小出口端压力,实现减压。

隔热填充层5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圈环槽结构,环槽结构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环槽。通过设置有环槽结构,能够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隔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