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29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螺纹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杆连接器。



背景技术:

螺纹杆连接器用于两根螺纹杆的连接及加长。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为一管状的连接管,使用时,将其中一螺纹杆的一端螺纹配合旋入连接管中,将另一螺纹杆的一端螺纹配合旋入连接管的另一端,从而实现两根螺纹杆的同轴连接及加长。然而该管状的连接管在使用时存在着局限性,由于两根螺纹杆位于同一轴线上,所以两螺纹杆通过连接管连接后,其总长度只能是大于或是等于两螺纹杆的长度之和,导致其尺寸调节的范围较小,使用时的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纹杆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纹杆连接器,包括管一、管二和连接片,所述管一和管二内均设有内螺纹,且管一和管二沿其径向并列设置,所述连接片连接于管一和管二之间,且将管一和管二连接于一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管一和管二并列设置,可使得需要连接的两根螺纹杆分别连接在管一和管二内,实现两根螺纹杆的平行连接,而不是同轴连接,两根螺纹杆可分别在管一和管二内进行自由调节,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即两根螺纹杆的端部之间不会抵触,因此可将两根螺纹杆连接之后的总长度进行自由调节;同时两根螺纹杆在长度方向上的重合部分可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加了径向弯折的承受力。

优选的,所述管一和管二的侧壁上均具有开口一和开口二,所述开口一和开口二沿连接管的轴向排列,且开口朝向相反,且两者的衔接处开设有供螺纹杆穿入的穿孔,开口一和开口二的圆心角为135°-16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将螺纹杆直接插入穿孔中,初步调整尺寸后,将螺纹杆通过开口一和开口二卡入管一或是管二中实现稳固,该结构及方式,使得螺纹杆和管一或是管二的连接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节省了螺纹杆需一点一点旋入连接管的程序。

优选的,管一上的开口一和管二上的开口二相邻,管一上的开口二与管二上的开口一相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使得管一和管二在于螺纹杆连接时,保证受力的均匀对称,从而使得螺纹杆在管一和管二上得到稳定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穿孔的宽度大于开口一和开口二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方便螺纹杆穿入穿孔中,进而方便卡入管一或是管二中。

优选的,所述开口一和开口二的边沿为圆形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圆形倒角可降低螺纹杆与开口一和开口二的边沿之间的摩擦力,以方便螺纹杆通过开口一和开口二卡入到管一或是管二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为褶皱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褶皱片具有韧性,可增加管一和管二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管一、管二和连接片一体挤压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使得连接器的结构强度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还方便了连接器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螺纹杆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螺纹杆连接器,包括管一1、管二2和连接片6,所述管一1和管二2内均设有内螺纹,管一1和管二2沿其径向并列设置,所述连接片6连接于管一1和管二2之间,且将管一1和管二2连接于一体。两根螺纹杆进行连接时,可分别连接在管一1和管二2中,从而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一1和管二2的侧壁上均具有开口一3和开口二4,所述开口一3和开口二4沿连接管的轴向排列,且开口朝向相反,即附图中,开口一3朝上,开口二4朝下,开口一3和开口二4的衔接处开设有供螺纹杆穿入的穿孔5,开口一3和开口二4的圆心角为135°-160°,本实施中,圆心角的大小为150°,以实现管一1和管二2对螺纹杆的包覆固定。

进一步的,管一1上的开口一3和管二2上的开口二4相邻,管一1上的开口二4与管二2上的开口一3相邻,即连接片6的一侧连接于开口一3的边棱上,另一侧连接于相邻的开口二4的边楞上。

进一步的,所述穿孔5的宽度大于开口一3和开口二4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一3和开口二4的边沿为圆形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6呈褶皱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管一1、管二2和连接片6一体挤压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