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82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



背景技术:

保温层材料是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有的同时找坡构成坡度。保温层的厚度依当地气候和对室温的要求而定。

在炼化企业各装置之间和装置内部有大量的各类管道,其中大部分需要保温,良好的保温对操作安全、确保内部介质在流程中各段工艺温度、节约能源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管道保温不同程度存在保护层开裂、变形、破损问题,雨雪天起不到防水作用,使保温层进水、透气,保温材料进水后导热系数会迅速增大,导致管道表面散热损失增加和管道保温层下腐蚀、厚度减薄。另外,目前各企业在用的管道保温结构大部分都比较单一,或者全部采用软质保温材料,由于自身和保护层重力的作用,多年运行后在水平管段普遍出现“下沉现象”,保温材料上薄下厚,致使管道上下保温材料分布不均匀,管道上部保温层温度明显高于下部,导致热损失比较大;或者全部采用硬质保温材料,由于保温材料连接处存在缝隙,形成很多的“热通道”和局部过热点,使管线散热损失增加。

但是目前很多保温层材料绝缘性、耐热性均比较差,特别是很多材料未考虑保温层抗腐蚀性以及机械强度,因此,保温层常常出现破裂,腐蚀等情况,且由于保温层多深埋于地下,维修检测成本高,因此采用一种新型保温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包括防污层、防刺层、防护层、保暖层,所述防污层在最外侧,其余层从外置内依次为防刺层、防护层、保暖层,所述防污层可拆卸,所述防污层的边缘与防刺层的边缘缝有拉链链带,通过拉链链牙相互交错排列连接边缘开口处,所述防刺层与防护层通过热熔黏合法复合在一起,所述保暖层的边缘与防护层的边缘缝有拉链链带,通过拉链链牙相互交错排列连接边缘开口处,所述防护层包括AR玻璃纤维、轻质陶瓷片,所述保暖层包括TC布、白鸭绒。

优选的,所述防刺层为30%芳纶纤维和70%高强聚乙烯纤维捻和拧结成纱线,通过斜织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是两层AR玻璃纤维在边缘处进行连接,其中间隔均匀排列正方形碳化硼的轻质陶瓷片。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中的轻质陶瓷片的厚度为4mm。

优选的,所述防污层外层均匀地涂有一层纳米防污涂料。

优选的,所述保暖层由两层纱织密度为250T的TC布在边缘处进行连接,其中均匀填充有90%的白鸭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材料包括AR玻璃纤维和高强聚乙烯纤维斜织布,具有高强度的防护功能,采用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玻璃纤维作为防护层,可以提高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层的设置可以大大加强保温层的保温和防护能力,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人性化设计满足了使用者的多重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污层;2、防刺层;3、防护层;4、保暖层;5、轻质陶瓷片; 6、AR玻璃纤维;7、TC布;8、白鸭绒;9、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保温防护层,包括防污层1、防刺层2、防护层3、保暖层 4,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污层1在最外侧,其余层从外置内依次为防刺层2、防护层3、保暖层4,所述防污层1可拆卸,所述防污层1的边缘与防刺层2 的边缘缝有拉链9链带,通过拉链9链牙相互交错排列连接边缘开口处,所述防刺层2与防护层3通过热熔黏合法复合在一起,所述保暖层4的边缘与防护层3的边缘缝有拉链9链带,通过拉链9链牙相互交错排列连接边缘开口处,所述防护层3包括AR玻璃纤维6、轻质陶瓷片5,所述保暖层4包括 TC布7、白鸭绒8。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材料使用AR玻璃纤维6和高强聚乙烯纤维斜织布,具有高强度的防护功能,特别是AR玻璃纤维6具有有效抵抗高碱物质的侵蚀,握裹力强,弹性模量、抗冲击、抗拉、抗弯强度极高,不燃、抗冻、耐温度、湿度变化能力强,抗裂、抗渗性能卓越,能够大大提高保护套的耐久度,减少损坏几率,保证长期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的防污层1采用拉链9固定的形式可拆卸,方便使用者维修与替换,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层3 的设置可以使保温层得到充分的强度保证,其中间隔均匀排列正方形碳化硼的轻质陶瓷片5也起到了高强度保护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