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卡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295阅读:1715来源:国知局
弹性卡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弹性卡圈,用于将两连接部件快速卡紧。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管轴类零件,在将一部件与另一部件连接固定时,主要是利用带开口的弹簧卡圈、卡扣等紧固部件进行连接,但这些传统的连接结构通常都需要借助专用工具,装配不便,费时费力,装配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快速连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卡圈,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两个管轴类连接部件的连接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性卡圈,包括呈环状结构的基体部分和由该基体部分向其轴向一侧倾斜延伸的弹性部分,所述基体部分外缘沿周向分布有第一开口槽,该第一开口槽沿基体部分径向延伸至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内缘设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开口槽,所述基体部分外缘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锁定结构。

采用以上结构,基体部分外缘的第一开口槽使得弹性卡圈在受压时能够沿径向向内收缩变形,方便装入待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回弹后能够通过基体部分外缘的锁定结构与连接部件锁紧,待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装配时,直接沿轴向插入第一连接部件,此时,位于第一连接部件内弹性卡圈的弹性部分受压变形,使第二连接部件顺利插入,装配到位后,弹性部分回弹将第二连接部件锁定在第一连接部件内。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至少为3组,沿基体部分周向均匀分布,以确保弹性卡圈在与第一连接部件装配时的可靠定位,每组锁定结构包括两个卡块,每组锁定结构的两个所述卡块对称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开口槽两侧,这样,弹性卡圈在与第一连接部件装配时,弹性卡圈受压向内收缩,随着第一开口槽的变形,每组锁定结构的两个卡块间的间隙会相应减小,嵌入第一连接部件上相应的安装孔后,弹性卡圈回弹复位时,在弹力作用下,两个卡块的侧向外壁会抵紧在第一连接部件上相应安装孔两侧孔壁上,使弹性卡圈可靠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部分在每两组相邻锁定结构之间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凸起,方便弹性卡圈在与第一连接部件装配时的可靠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口槽两两一组,并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开口槽之间。该结构能够在保证弹性卡圈整体强度的同时,确保基体部分和弹性部分具有适当的弹性。

所述弹性部分的倾斜角度优选为45~60°,该角度有助于确保弹性部分不容易因受力变形而破坏,同时在第二连接部件卡入第一连接部件后,能够被弹性卡圈自动锁紧而不易脱出。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弹性卡圈,能够实现两个管轴类连接部件的快速卡紧固定,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弹性卡圈,其整体大致呈环状结构,采用具有适当弹性的金属、塑料或其他复合材料模制而成,包括同为环状结构的基体部分1和弹性部分2,弹性部分2与基体部分1一体成型,并向着基体部分1轴向一侧沿径向向内倾斜延伸,弹性部分2的倾斜方向与基体部分1所处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5~50°,其中50°效果最佳。

在基体部分1外缘沿周向分布有多个第一开口槽3,该第一开口槽3沿基体部分1径向向内延伸至弹性部分2上,弹性部分2内缘沿周向分布有多个第二开口槽4,该第二开口槽4由弹性部分2内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即沿图中弹性部分2上端端面顺着该弹性部分2的倾斜方向向下延伸。

第二开口槽4两两一组,每组第二开口槽4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开口槽3之间,即第一开口槽3和每组第二开口槽4间隔交替设置,第一开口槽3使基体部分1在受到沿径向的压力时,能够整体沿径向向内收缩,第二开口槽4在弹性部分2内缘受压时,能够吸收变形量,使得弹性卡圈内孔直径变大。

在基体部分1外缘沿周向均匀分布有3组锁定结构5,每组锁定结构5包括两个呈矩形结构的卡块51,该卡块51由基体部分1外缘端面沿径向向外凸出,两卡块51之间留有适当间隙,当基体部分1外缘受到由径向向内的压力,弹性卡圈整体沿径向收缩时,每组锁定结构5的两个卡块51的总宽度会相应变小。

为了方便安装时的可靠定位,在每两组相邻的锁定结构5之间还设有一个由基体部分1外缘端面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凸起6,该定位凸起6凸出基体部分1外缘的距离大于卡块51凸出基体部分1外缘的距离。

如图3所示,在需要将同为管轴类部的第二连接部件8与第一连接部件7利用本实施例的弹性卡圈固定时,在第一连接部件7端部外侧加工有分别与锁定结构5和定位凸起6相对应的卡槽71和定位卡口72,第二连接部件8端部相应设有凸缘81。

首先,沿径向压缩弹性卡圈,使其受压变形后装入第一连接部件7端部,定位凸起6嵌入对应的卡槽71内实现定位,锁定结构5正好处于卡槽71位置,释放压力后,在弹力作用下,弹性卡圈整体回弹,锁定结构5的两个卡块51也相应回弹变形并卡入卡槽71中,两个卡块51的外侧侧壁与卡槽71两侧内壁抵接,实现弹性卡圈与第一连接部件7的固定。

随后装入第二连接部件8,利用第二连接部件8端部的凸缘81压迫弹性卡圈的弹性部分2,弹性部分2变形后,凸缘81可以穿过该弹性卡圈,弹性部分2在弹力作用下回弹变形,将第二连接部件8卡紧在第一连接部件7中,实现两连接部件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部分2的倾斜角度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件8装入后不易取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弹性部分2倾斜角度的设计,使弹性部分能够双向变形,这样,第二连接部件8装入后,在外力作用下也可直接拔出,实现两连接部件的快速连接与更换。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3和第二开口槽4数量及形状,以及锁定结构5和定位凸起6的数量及形状均可以根据连接部件的实际需要设计,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数量及形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