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03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属于排水管道连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政给排水管道是指市政道路下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在工程上统称为市政排水管道,根据中国市政道路下设施现状,一般设置有不同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煤气、给水和排水管等等,排水管道一般分为两种,考虑到雨、污水的不同类型,分别排入河流和污水处理厂。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排水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一般市政排水管道都是直接埋在地下,很容易被腐蚀,寿命很短,且结构不稳定,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地下排水系统将彻底瘫痪,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设计一种耐腐蚀且结构稳定的市政排水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和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结构本体包括密封圈、纵向连接管道和两个横向连接管道,两个所述横向连接管道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连接管道两侧,所述纵向连接管道、两个所述横向连接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端口处均安装有密封圈,四个所述密封圈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道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道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横向连接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为锌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向连接管道、所述两个所述横向连接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内部均设有环形支撑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支撑钢圈为高碳低铬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本体内部和环形支撑钢圈表面均涂有一层水性无机富锌底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能力强的特点,增设的环形支撑钢圈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解决了一般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无法解决的地下排水系统将彻底瘫痪的问题,增设了内外防腐蚀系统解决了一般市政排水管道都是直接埋在地下,很容易被腐蚀,寿命很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结构本体;2、密封圈;3、内螺纹;4、纵向连接管道;5、横向连接管道;6、外螺纹;7、水性无机富锌底漆;8、连接管道;9、环形支撑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1和连接管道8,连接结构本体1包括密封圈2、纵向连接管道4和两个横向连接管道5,两个横向连接管道5分别固定连接在纵向连接管道4两侧,纵向连接管道4、两个横向连接管道5和连接管道8端口处均安装有密封圈2,四个密封圈2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3,连接管道8一端设有外螺纹6,连接管道8通过内螺纹3和外螺纹6连接横向连接管道5安装与拆卸方便且密封性良好。

密封圈2为锌合金材料制成,电化学保护法保护外部管道,纵向连接管道4、两个横向连接管道5和连接管道8内部均设有环形支撑钢圈9,环形支撑钢圈9为高碳低铬不锈钢材料制成,解决了一般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无法解决的地下排水系统将彻底瘫痪的问题,连接结构本体1内部和环形支撑钢圈9表面均涂有一层水性无机富锌底漆7。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能力强的特点,增设的环形支撑钢圈9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解决了一般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无法解决的地下排水系统将彻底瘫痪的问题,连接结构本体1和环形支撑钢圈9表面均涂有一层水性无机富锌底漆7,杜绝了管道内部的腐蚀问题,表面在管道的端口均安装有锌合金的密封圈2,通过电化学保护法,保护管道外壁,在管道的周围设有混凝土浇灌层,是管道外壁难以被水分锈蚀,密封圈2内壁设有内螺纹3 方便和连接管道8一端设有的外螺纹6连接,安装与拆卸方便,增设了内外防腐蚀系统解决了一般市政排水管道都是直接埋在地下,很容易被腐蚀,寿命很短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