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6703发布日期:2018-06-29 18:3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皮带轮。



背景技术: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很少用铸钢;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材料为钢。皮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农用车,拖拉机,汽车,矿山机械,机械加工设备,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车床,锻床,一些小马力摩托车动力的传动,农业机械动力的传送,空压机,减速器,减速机,发电机,轧花机等等。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8813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皮带轮,它是采用钢板毛胚,经冷冲压的方式分别制造出左轮辐与右轮辐,左轮辐与右轮辐的a角相同,并同时制造出台阶孔A与B,将左轮辐与右轮辐的轴线重合定位,用铆钉将左轮辐与右轮辐铆合在一起。

上述皮带轮制造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且成本较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额外加装铆钉固定,且铆钉的连接接触面积小,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皮带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精简皮带轮结构且保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皮带轮,包括相贴合的左轮盘和右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盘的盘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右轮盘的盘面对应位置具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从左轮盘的一侧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左轮盘的另一侧铆接。

制造皮带轮时,通过使用如冲压等工艺将板材制成盘状的左轮盘和右轮盘,然后将左轮盘和右轮盘的内侧相贴合固连,这样左轮盘和右轮盘外缘组合形成容置皮带的环槽,实现皮带轮的功能。通过在左轮盘的盘面开设连接孔,并在右轮盘的对应位置设置翻边部,这样翻边部穿过连接孔时能实现左轮盘和右轮盘的定位,安装精度好,翻边部与左轮盘的另一侧铆合,接触面积更大,连接稳定性更好,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强。

在上述的一种皮带轮中,所述右轮盘的盘面开设有冲孔,所述冲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翻边部。通过在右轮盘上开设冲孔且使冲孔边缘向下延伸的部分形成翻边部,这样在冲压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设置余量能够同时形成翻边部,不必另外加装,生产效率高,且一体成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皮带轮中,所述连接孔沿左轮盘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冲孔沿右轮盘的周向均匀布置。设置连接孔和冲孔分别沿周向对应均匀布置,这样能够保障各处的受力均衡不会偏载,保障皮带轮运行的不会跳动,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皮带轮中,所述右轮盘的盘面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左轮盘的盘面还对应开设有冲孔。通过在左轮盘和右轮盘上分别设置冲孔和连接孔,这样左轮盘和右轮盘能够相互咬合,结构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皮带轮中,左轮盘上的连接孔和冲孔数量相同且沿周向交错间隔布置,右轮盘与左轮盘的结构对应相同。通过设置连接孔和冲孔数量相同且沿周向交错间隔布置,这样能最大程度确保皮带轮各处受力均衡稳定;右轮盘与左轮盘的结构对应相同使制造加工使用一种模具即可,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皮带轮中,所述左轮盘和右轮盘的中心均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外围开设有若干定位孔。通过在左轮盘和右轮盘的中心开有轴孔并在轴孔的外围开设若干定位孔,这样能够通过轴孔与叶轮等结构连接,定位孔提高结构的连接精度和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皮带轮通过在左轮盘的盘面开设连接孔并在右轮盘的对应位置设置翻边部,翻边部穿过连接孔时能实现左轮盘和右轮盘的定位,安装精度好,翻边部与左轮盘的另一侧铆合,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强。

2、本皮带轮通过在右轮盘上开设冲孔且使冲孔边缘向下延伸的部分形成翻边部,这样在冲压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设置余量能够同时形成翻边部,不必另外加装,生产效率高且一体成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皮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皮带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皮带轮中左轮盘或右轮盘的安装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皮带轮中左轮盘或右轮盘翻边加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轮盘;2、右轮盘;3、连接孔;4、翻边部;5、冲孔;6、轴孔;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皮带轮包括相贴合的左轮盘1和右轮盘2,左轮盘1的盘面开设有三个连接孔3,右轮盘2的盘面开设有三个冲孔5,冲孔5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翻边部4。翻边部4从左轮盘1的一侧穿过连接孔3并与左轮盘1的另一侧铆接。制造皮带轮时,通过使用如冲压等工艺将板材制成盘状的左轮盘1和右轮盘2,然后将左轮盘1和右轮盘2的内侧相贴合固连,这样左轮盘1和右轮盘2外缘组合形成容置皮带的环槽,实现皮带轮的功能。通过在左轮盘1的盘面开设连接孔3,并在右轮盘2的对应位置设置翻边部4,这样翻边部4穿过连接孔3时能实现左轮盘1和右轮盘2的定位,安装精度好,翻边部4与左轮盘1的另一侧铆合,接触面积更大,连接稳定性更好,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强。通过在右轮盘2上开设冲孔5且使冲孔5边缘向下延伸的部分形成翻边部4,这样在冲压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设置余量能够同时形成翻边部4,不必另外加装,生产效率高,且一体成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更好。作为优选,连接孔3沿左轮盘1的周向均匀布置,冲孔5沿右轮盘2的周向均匀布置。设置连接孔3和冲孔5分别沿周向对应均匀布置,这样能够保障各处的受力均衡不会偏载,保障皮带轮运行的不会跳动,提高结构稳定性。右轮盘2的盘面也开设有三个连接孔3,左轮盘1的盘面也对应开设有三个冲孔5。通过在左轮盘1和右轮盘2上分别设置冲孔5和连接孔3,这样左轮盘1和右轮盘2能够相互咬合,结构稳定性更高。进一步来讲,左轮盘1上的连接孔3和冲孔5沿周向交错间隔布置,右轮盘2与左轮盘1的结构对应相同。通过设置连接孔3和冲孔5数量相同且沿周向交错间隔布置,这样能最大程度确保皮带轮各处受力均衡稳定;右轮盘2与左轮盘1的结构对应相同使制造加工使用一种模具即可,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图3、图4所示,左轮盘1和右轮盘2的中心均开设有轴孔6,轴孔6的外围开设有四个定位孔7。通过在左轮盘1和右轮盘2的中心开有轴孔6并在轴孔6的外围开设四个定位孔7,这样能够通过轴孔6与叶轮等结构连接,定位孔7提高结构的连接精度和强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