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轴承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3477发布日期:2018-07-20 20:3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体内加固,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轴承支座。



背景技术:

轴承座引是一种可以接受综合载荷、构造特别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座,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现在常用的轴承座存在散热性能差的缺点。

公告号为CN2051363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良好的轴承座,为了解决轴承与轴承座连接位置的热量难以散出的问题,对称设置左、右轴承座及第一密封垫圈,左右轴承座上相对开设阶梯孔,左轴承座、第一密封垫圈、右轴承座上相对设置螺纹孔,螺栓依次穿过左轴承座、第一密封垫圈、右轴承座的螺纹孔后通过螺母将三者紧固并形成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两侧对称安装有密封垫圈;当轴承配合安装在轴承安装孔内且轴安装在轴承内时,轴承、轴、轴承安装孔两侧的密封垫圈之间形成轴承空腔;左右轴承座上相对开设连通轴承空腔的进、出油孔,且开设于左或右轴承座的进、出油孔之间通过散热管连接,以通过油冷方式实现轴承散热。

但是在散热管对左或右轴承座的进、出油孔内的油进行冷却后,油进入轴承座内与轴接触,通过热传递带走了一部分的热量,随着轴的快速转动,使得轴附近的油升温,此时将不利于轴的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轴承支座,具有对转轴附近的油进行冷却,进而对转轴进行冷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散热轴承支座,包括支座体、开设在支座体内的通孔、转动连接在支座体通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支座体,所述转轴在通孔的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支座体在通孔的两端均设有封闭通孔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朝向轴承的一端均设有将轴承外圈抵触在转轴轴肩的环形挡板,所述支座体在两个轴承之间设有盛有润滑油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的润滑油液位低于转轴轴线的高度,所述储液腔与通孔连通且沿与通孔轴线垂直的方向分布,所述支座体在储液腔上端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端开设有与鼓风机连通的进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鼓风机通过散热管将冷风吹入支座体内,对储液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并对转轴进行冷却,此时散热管的冷风正对着润滑油的上表面吹,降低了润滑油表面温度,由于储液腔与通孔连通,使得低温的润滑油也可以流到转轴与轴承连通的位置,降低此处转轴的摩擦生热,随着转轴的转动,散热管一直吹向润滑油和转轴,润滑油带出的转轴热量被散热管吹出的风冷却,实现了对转轴润滑油冷却和空冷两种方式的冷却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支座体在轴承的下端设有散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散热槽的润滑油,对轴承实现冷却,增大了轴承的冷却面积,使得轴承快速冷却,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支座体在储液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支座体上螺纹连接有封闭进液口的密封盖,所述支座体在储液腔下端开设有排油口,所述支座体上设有封闭排油口的堵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口和排油口的开设便于使用者更换支座体内的润滑油,清理储液腔内部,并实时为储液腔内注入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排油口为倒锥形,所述堵头上螺纹连接有与排油口内壁抵触的锁紧块,当锁紧块与排油口内壁抵触时,所述锁紧块上端与储液腔腔壁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紧块与排油口抵触时,倒锥形的排油口减小了锁紧块从排油口内移出,且减小了储液腔内的润滑油通过锁紧块与排油口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支座体,且将排油口打开时,只需要将堵头与锁紧块旋开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支座体底部在堵头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座体放置在地面上时,堵头靠近地面设置,此时位于支座体下端的空气不流通,而通风槽使得支座体与地面抵触的一侧空气流动,进而使得支座体底面散热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散热管上连接有通向通风槽内的通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将部分冷风通向通风槽,加快了支座体底部的空气流速,利于支座体底部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轴承端盖与转轴抵触的位置设有氟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橡胶圈减小了轴承端盖和转轴之间的距离,氟橡胶圈具备优异的阻燃性、气密性、耐高温、耐油、耐溶剂、耐燃、耐化学物与耐气候的性质,因此随着转轴的转动,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氟橡胶圈与转轴抵触的一侧设有环形空腔,所述氟橡胶圈在空腔远离轴承的一侧腔口处设有向轴承方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直径小于转轴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氟橡胶圈与转轴之间有泄油时,环形空腔可以起到蓄油的作用,使得润滑油继续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密封圈减小了润滑油流出支座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散热管将鼓风机的冷风吹向转轴以及润滑油,转轴一部分浸入润滑油内,一部分受到空冷,提高了转轴的冷却效果,散热管一直吹着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始终处于被冷却状态,使得润滑油从转轴上带出的热量被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储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体;11、通孔;12、转轴;121、轴承;122、轴承端盖;123、环形挡板;13、储液腔;131、散热管;132、进气孔;133、通风管;14、散热槽;15、进液口;151、密封盖;16、排油口;161、堵头;162、锁紧块;17、通风槽;18、氟橡胶圈;181、空腔;18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散热轴承支座,如图2,包括支座体1、开设在支座体1内的通孔11、转动连接在支座体1通孔11内的转轴12,此时转轴12水平放置,转轴12的两端伸出支座体1,转轴12在通孔11的两端均设有轴承121,支座体1在通孔11的两端均设有封闭通孔11的轴承端盖122,轴承端盖122朝向轴承121的一端均设有将轴承121外圈抵触在转轴12轴肩的环形挡板123。此时转轴12在通孔11内转动时会产生热量,影响转轴12的使用。

如图2,因此支座体1在两个轴承121之间设有盛有润滑油的储液腔13,储液腔13内的润滑油最高液位低于转轴12轴线的高度,最低液位高于转轴12最下端距储液腔13腔底壁之间的距离,使得转轴12一部分浸入润滑油内进行冷却,储液腔13与通孔11连通且沿与通孔11轴线垂直的方向分布,支座体1在储液腔13上端设有与储液腔13连通的散热管131,可以将散热管131与支座体1螺纹连接,便于更换散热管131,散热管131上端开设有与鼓风机连通的进气孔132。进气孔132将鼓风机的风吹向润滑油和转轴12,对吸收了转轴12热量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同时也对转轴12进行冷却,使得转轴12受到空冷和油冷的两种方式的冷却目的,提高了转轴12的使用寿命。

如图2,支座体1在轴承121的下端设有散热槽14,散热槽14与储液腔13连通,使得润滑油也可以流入散热槽14,此时散热槽14内充满润滑油,对轴承121与支撑座抵触的位置进行冷却,增大了轴承121的冷却面积。

如图1,当储液腔13内的润滑油含量减小时,支座体1在储液腔13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15,支座体1上螺纹连接有封闭进液口15的密封盖151,如图2,此外支座体1在储液腔13下端开设有排油口16,支座体1上设有封闭排油口16的堵头161。可以实现储液腔13内润滑油的加入和排放,清理储液腔13内部。为了减小润滑油从排油口16处泄漏,因此将排油口16的截面设为倒锥形,堵头161上螺纹连接有与排油口16内壁抵触的锁紧块162,当锁紧块162与排油口16内壁抵触时,锁紧块162上端与储液腔13腔壁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锁紧块162与排液口口壁抵触,减小了润滑油从锁紧块162和排液口之间泄露。

如图2,将支座体1放置在地面上时,堵头161靠近地面设置,此时位于支座体1下端的空气不流通,因此支座体1底部在堵头161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17,而通风槽17使得支座体1与地面抵触的一侧空气流动,进而使得支座体1底面散热快,散热管131上连接有两根通向通风槽17内的通风管133,通风管133朝向通风槽17的一侧设置,此时通风管133将鼓风机的冷风引入通风槽17,加快了支座体1底部的空气流速,利于支座体1底部的散热。

如图2,随着转轴12的转动,轴承端盖122与转轴12抵触的位置设有氟橡胶圈18,减小了轴承端盖122和转轴12之间的距离,减小润滑油的泄漏,氟橡胶圈18具备优异的阻燃性、气密性、耐高温、耐油、耐溶剂、耐燃、耐化学物与耐气候的性质,因此随着转轴12的转动,使用寿命长。

如图2,氟橡胶圈18与转轴12抵触的一侧开设有环形空腔181,环形空腔181可以对部分泄露的油起到蓄油的作用,使得润滑油继续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氟橡胶圈18在空腔181远离轴承121的一侧腔口处设有向轴承121方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182,密封圈182的直径小于转轴12的直径。此时密封圈182与转轴12外壁紧密贴合,减小润滑油泄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