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2402发布日期:2019-01-18 23:4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古代的纺织机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的总称。由于纺织机采用的是大动力高速间歇往复运动,往复运动通常是依靠往复机构带动,而往复机构在运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一定的震动和噪声,影响纺织机工况的稳定性,同时震动会对地面造成一定的冲击。目前,现有的纺织机中也出现了较多了结构来进行减震降噪,但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现有的纺织机一般采用在支撑腿上简单的加装一根弹簧或者是在支撑腿的底部设置一个橡胶垫来进行减震。但这种方式过于简单,减震的效果差,容易损坏。

2、现有的纺织机的支撑腿和主体采用一体设置,在进行运输时,必须采用一体运输,这就增大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

3、现有的纺织机为了便于移动和安装,一般是在支撑腿的底部设置一个带刹车的滚轮,但由于纺织机在安装完成后,不轻易移动。采用这种方式纺织机的重量均施加在带刹车的滚轮上,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滚轮损坏,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缓解机械震动的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包括纺织机主体和多根设置在主体底面的竖向的减震支撑腿;

所述减震支撑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立柱、挠性支撑部和下立柱,所述上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盘;所述挠性支撑部由第二连接盘和多个c形件构成,所述第二连接盘位于第一连接盘的下方,所述c形件位于第二连接盘与第一连接盘之间;所述c形件绕第二连接盘的中心呈环形均匀排布,且c形件的开口朝内,所述c形件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盘连接、底部与第二连接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下表面与下立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c形件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杆,所述第一连接盘上对应c形件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螺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杆对应穿设在第一通孔内,且每一根螺杆上均适配有两个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连接盘夹设在两个第一螺母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立柱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心圆柱形,下立柱上端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连接边;下立柱的开口处设置有与连接边相适配的第三连接盘,所述第三连接盘与连接边之间构成法兰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之间设置有多个竖向的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螺旋弹簧沿着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靠近边沿的位置呈环形均匀分布,第一螺旋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固接;所述第二连接盘底面的中心设置有竖杆,所述第三连接盘的中心设置有鱼眼轴承;所述竖杆与鱼眼轴承的内圈相配合,竖杆穿过鱼眼轴承的内圈并伸入下立柱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垫板,并通过垫板与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固接。

优选的,所述竖杆的下端延伸至下立柱的下部并通过第二螺旋弹簧与下立柱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立柱的上部内还设置有一张弹性隔膜,所述弹性隔膜将下立柱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弹性隔膜下方的竖杆周面上设置有四张沿竖杆径向延伸的蹼板;所述下腔室内注满阻尼液。

优选的,所述蹼板由上横杆、下横杆和弹性橡胶膜构成,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固定在竖杆上,上横杆和下横杆相互平行且沿竖杆的径向延伸;所述弹性橡胶膜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上横杆和下横杆相适配的连接套,弹性橡胶膜的连接套套设在上横杆和下横杆外;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的悬伸端还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上横杆和下横杆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弹性隔膜由防水透气膜和复合在防水透气膜上表面的橡胶片构成,所述橡胶片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下立柱的侧面还设置有由下立柱外向下立柱内单向连通的补液口和由下立柱内向下立柱外单向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补液口位于下立柱侧面的下部,所述排气口位于下立柱侧面的上部且高于弹性隔膜。

优选的,每根所述减震支撑腿的挠性支撑部包括4-6个c形件。

优选的,每根所述减震支撑腿包括6-8个第一螺旋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极大的提高减震支撑腿的减震性能,且使用寿命长。具体来说,本发明由多个c形件构成挠性支撑部,在纺织机主体工作时,震动经过上立柱传递至挠性支撑部。本发明每一个c形件均可以对来自一个主要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多个c形件有机结合即可对纺织机主体的多向震动均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同时,本发明与传统的单纯利用一根弹簧进行减震的方式相比,各c形件不易发生疲劳损伤,使用寿命更长,保证纺织机主体始终维持稳定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c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橡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7为可移动脚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纺织机,包括纺织机主体1和多根设置在主体1底面的竖向的减震支撑腿2。本发明所述的纺织机主体1采用现有的常规纺织机,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减震支撑腿2就是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的支撑腿。当然由于各纺织机主体1的长宽尺寸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减震支撑腿2的数量可根据主体1的尺寸进行适当的增加,安装位置也应当根据主体1的形状进行合理调整。

本发明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支撑腿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立柱3、挠性支撑部和下立柱4,所述上立柱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盘5,所述第一连接盘5一般之间与上立柱3焊接,当然也可以一体模铸成型。所述挠性支撑部由第二连接盘7和多个c形件6构成,所述第二连接盘7位于第一连接盘5的下方,所述c形件6位于第二连接盘7与第一连接盘5之间。所述c形件6绕第二连接盘7的中心呈环形均匀排布,且c形件6的开口朝内,所述的朝内也就是朝向第二连接盘7的轴心线。所述c形件6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盘5连接、底部与第二连接盘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盘7的下表面与下立柱4连接。

本发明由多个c形件6构成挠性支撑部,在纺织机主体1工作时,震动经过上立柱3传递至挠性支撑部。本发明每一个c形件6均可以对来自一个主要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多个c形件6有机结合即可对纺织机主体1的多向震动均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如图中所示,所述c形件6的数量为4个,当然也可以设置5个、6个等,设置的数量应当根据c形件6的原料构成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满足具有足够的支撑刚性,又要满足具有足够的挠性,因此,通常c形件的数量为4-6个。本发明与传统的单纯利用一根弹簧进行减震的方式相比,各c形件6不易发生疲劳损伤,使用寿命更长,保证纺织机主体1始终维持稳定的工况。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功能性,实现减震支撑腿2高度的可调节,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c形件6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杆8,所述第一连接盘5上对应c形件6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螺杆8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杆8对应穿设在第一通孔内,且每一根螺杆8上均适配有两个第一螺母9,所述第一连接盘5夹设在两个第一螺母9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本发明的减震支撑腿2不仅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同时能够极大的提高挠性,使得缓冲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下立柱4本身可采用常规设置,当更好的做法是,如图3和6所示,所述下立柱4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心圆柱形,下立柱4上端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连接边10。下立柱4的开口处设置有与连接边10相适配的第三连接盘11,所述第三连接盘11与连接边10之间构成法兰连接,也就是通过多组双头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盘11与第二连接盘7之间设置有多个竖向的第一螺旋弹簧12,每根所述减震支撑腿2包括6-8个第一螺旋弹簧12。所述第一螺旋弹簧12沿着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靠近边沿的位置呈环形均匀分布,第一螺旋弹簧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固接,为了使得第一螺旋弹簧12的弹力能够稳定的施加在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上,如图6中所示,所述第一螺旋弹簧1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垫板15,并通过垫板15与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固接。垫板15可直接与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焊接,当然为了便于更换,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上设置与垫板15适配的凹槽,垫板15卡设在凹槽内并与第二连接盘7和第三连接盘11螺栓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各第一螺旋弹簧12不仅可以缓冲来自竖向的震动,同时,由于各第一螺旋弹簧12未在水平上锁死,其中部可发生一定的横向变形,从而可缓冲来自横向的震动,使得本发明能够适应纺织机主体1复杂的震动现象。当然,若完全不对第一螺旋弹簧12的水平变形进行限制,一方面容易造成第一螺旋弹簧12的疲劳,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支撑力不足的现象。为此,如图3和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盘7底面的中心设置有竖杆13,所述第三连接盘11的中心设置有鱼眼轴承14。所述竖杆13与鱼眼轴承14的内圈相配合,竖杆13穿过鱼眼轴承14的内圈并伸入下立柱4内。这样一来,竖杆13和鱼眼轴承14相配合,即可分散一部分第一螺旋弹簧12的应力,同时能够防止第一螺旋弹簧12过度变形失位。当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竖杆13的下端延伸至下立柱4的下部并通过第二螺旋弹簧16与下立柱4的底部连接。利用第一螺旋弹簧12的压缩、第二螺旋弹簧16的拉伸,共同对震动应力进行消减。

另外,还可以为本发明的竖杆13摆动添加阻尼,以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下立柱4的上部内还设置有一张弹性隔膜17,所述弹性隔膜17将下立柱4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弹性隔膜17即不能影响竖杆13的摆动,又要实现对下立柱4的密封分隔。所述弹性隔膜17下方的竖杆13周面上设置有四张沿竖杆13径向延伸的蹼板,所述下腔室内注满阻尼液,所述阻尼液可以是油、水等,当然油的阻尼更优,但一般采用盐水等阻尼液已经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所述蹼板在与阻尼液接触时,阻尼液能够对蹼板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缓冲竖杆13的摆动,从而缓解第一螺旋弹簧12和第二螺旋弹簧16的瞬时应力。所述蹼板的数量除上述的四张外,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但通常四张即可。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蹼板可以由上横杆18、下横杆19和弹性橡胶膜20构成,所述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固定在竖杆13上,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相互平行且沿竖杆13的径向延伸。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橡胶膜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相适配的连接套21,弹性橡胶膜20的连接套21套设在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外。所述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的悬伸端还设置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套设在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外,所述限位环22与上横杆18和下横杆19螺纹配合,以限制弹性橡胶膜20的窜动。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弹性橡胶膜20在随着竖杆13摆动时,受到阻尼液的作用力会撑大,从而产生更大的阻力。因此,本发明在应对较为剧烈的震动时,减震效果更好。同时,主体1的机械震动能够更加分散的分配至c形件6、第一螺旋弹簧12、第二螺旋弹簧16、蹼板等缓冲部件上,能够更好的降低各缓冲部件出现疲劳的风险。且由于阻尼液也具有一定的重量,也可以促使本发明的总体中心下移,使安装更稳定。

当然,阻尼液由于增加了减震支撑腿总体的重量,为了便于运输。阻尼液最好采用安装到位后再添加到下立柱4内的方式。也就是,所述下立柱4的侧面还设置有由下立柱4外向下立柱4内单向连通的补液口23和由下立柱4内向下立柱4外单向连通的排气口24。所述补液口23位于下立柱4侧面的下部,所述排气口24位于下立柱4侧面的上部且高于弹性隔膜17。如图中所示,所述弹性隔膜17由防水透气膜和复合在防水透气膜上表面的橡胶片构成,所述橡胶片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弹性隔膜17要能够阻挡阻尼液朝上进入上腔室内,又不影响气体朝上进入上腔室。另外,由于竖杆13也会穿过弹性隔膜17,因此应当保证弹性隔膜17与竖杆13之间的密封,密封方式可参照常规做法,例如:所述弹性隔膜17弹性箍紧竖杆13,或者再在此基础上加装一个密封箍筋,密封的方式本身由于较为常见,本发明中不再做过多的阐述。使用时,利用泵机将阻尼液从补液口23加压抽送至下腔室内,也就是弹性隔膜17下方的下立柱4内腔中。随着阻尼液的加入,液面上升,下立柱4内的气体从排气口24排出,确保阻尼液充满下腔室,充满后阻尼液在受到蹼板冲击时也能不产生噪音。

本发明第二大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减震支撑腿2与主体1的底面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主体1与减震支撑腿2的分体搬运。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下,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支撑腿2的顶部设置第四连接盘25,所述第四连接盘25上呈环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主体1底部与第四连接盘2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由多根上端与主体1固接的螺柱26构成。所述螺柱26的位置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螺柱26穿过第二通孔并通过第二螺母27锁紧。

本发明的减震支撑腿2通过第四连接盘25与主体1上的连接头构成法兰式连接,应力能够通过多根螺柱26均匀的分散至第四连接盘25上,保证了连接的紧固性。在需要拆卸时,直接将第二螺母27拆下,即可将主体1从减震支撑腿2上整体抬起,实现分离。为了提高支撑的强度,本发明所述第四连接盘25与减震支撑腿2的顶部之间还设置由若干三角加强板28,所述三角加强板28绕减震支撑腿2的顶部呈环形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更好的做法是,所述主体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滚轮29。主体1底部的第一滚轮29,能够便于主体1自身的运输,利于分体运输的实施。

本发明第三大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减震支撑腿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可移动脚座,所述可移动脚座包括竖向的支撑管30和固定设置在支撑管30下端的空心座31。所述空心座31的底部开口,空心座31内设置有安装板32。所述空心座31一般上段呈四棱锥台形、下段呈底部开口的方形。所述安装板32的顶面设置有与支撑管30相适配的导杆33,且导杆33穿设在支撑管30内。所述导杆33外还套设有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空心座31的顶面和安装板32固接。所述安装板3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滚轮35。所述空心座31顶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均适配有下顶螺栓36。所述下顶螺栓36的下端与安装板32相接触。

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进行整体移动时,旋拧下顶螺栓36,下顶螺栓36的端部推动安装板32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滚轮35接触地面,即可推动本发明。当需要进行整体固定时,反向旋转下顶螺栓36,下顶螺栓36缩回后不再阻挡安装板32,安装板32在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上移,此时第二滚轮35脱离地面、空心座31下端开口的边沿接触地面进行支撑。通过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在滚轮上设置刹车的方式相比,本发明在固定状态时,无需通过第二滚轮35进行承重,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二滚轮35损坏。另外,本发明所述空心座31底部开口处的边沿还可以设置有橡胶垫37,以增大摩擦力,缓冲空心座31与地面的刚性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