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727发布日期:2018-09-11 20:5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卡箍。



背景技术:

卡箍连接技术已成为当前液体、气体管道连接的首推技术,尽管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发时间晚于国外,但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很快被国内市场所接收。从 1998 年开始研制开发到现在,经过短短几年的开发和应用,已逐渐取代了法兰和焊接的两种传统管道连接方式。不但技术上更显成熟,市场也普遍认可,而且得到了国家法规政策的积极引导。但是现有的卡箍不方便调节,且紧固件容易摆动及脱出。在拆装卡箍时,螺杆容易从箍环上脱落,使得卡箍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紧固件锁紧牢固的卡箍。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卡箍,包括箍环和紧固组件,所述箍环包括第一箍环和第二箍环,所述第一箍环与第二箍环的一端通过销钉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相配合的螺帽,所述螺杆包括与第二箍环适配卡扣的活动部以及与螺帽配合的连接部,所述活动部相对第二箍环可转动,所述螺帽包括与螺杆配合的套接部以及握柄,所述第一箍环的端部设有与套接部适配的凸台,所述第一箍环端部呈开口状。

采用上述结构,工作人员握住握柄旋转,通过套接部与连接部的螺纹连接,使得螺帽上升至第一卡箍能够通过开口打开,不用将螺帽完全拧出,拆装更方便,不用担心螺母掉落。活动部相对第二箍环可转动能够减少螺帽上升量,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的拆装。将箍环紧贴于需要连接的两管道上,将螺杆转动至竖直状态,拧动螺帽,从而能够锁紧第一箍环与第二箍环。凸台与螺帽适配,能够防止螺杆转动,也防止了螺母脱出,锁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部呈圆柱状。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活动不相对第二箍环转动,减少了摩擦,从而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于活动部的外圆周壁上。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活动部带动连接部转动,使得螺杆、螺帽与箍环配合得更紧密,锁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箍环端部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第一箍环与第二箍环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凸块使得第一箍环端部与第二箍环端部之间设有间隙,能够防止第一箍环端部紧贴于第二箍环端部,从而能够便于第一箍环的打开,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卡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紧固件锁紧更牢固,使用寿命更长。通过螺母、螺杆以及凸台三者相配合,锁紧效果更好,拆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第一箍环;2-第二箍环;3-销钉;4-螺杆;41-活动部;42-连接部;5-螺帽;51-套接部;52-握柄;6-凸台;7-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卡箍,包括箍环和紧固组件,所述箍环包括第一箍环1和第二箍环2,所述第一箍环1与第二箍环2的一端通过销钉3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杆4以及与螺杆4相配合的螺帽5,所述螺杆4包括与第二箍环2适配卡扣的活动部41以及与螺帽5配合的连接部42,所述活动部41相对第二箍环2可转动,所述螺帽5包括与螺杆4配合的套接部51以及握柄52,所述第一箍环1的端部设有与套接部51适配的凸台6,所述第一箍环1端部呈开口状。

采用上述结构,工作人员握住握柄52旋转,通过套接部51与连接部42的螺纹连接,使得螺帽5上升至第一卡箍能够通过开口打开,不用将螺帽5完全拧出,拆装更方便,不用担心螺母掉落。活动部41相对第二箍环2可转动能够减少螺帽5上升量,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的拆装。将箍环紧贴于需要连接的两管道上,将螺杆4转动至竖直状态,拧动螺帽5,从而能够锁紧第一箍环1与第二箍环2。凸台6与螺帽5适配,能够防止螺杆4转动,也防止了螺母脱出,锁紧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41呈圆柱状。能够便于活动不相对第二箍环2转动,减少了摩擦,从而增加了其使用寿命。所述连接部42垂直设置于活动部41的外圆周壁上。能够便于活动部41带动连接部42转动,使得螺杆4、螺帽5与箍环配合得更紧密,锁紧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箍环1端部上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位于第一箍环1与第二箍环2之间。凸块7使得第一箍环1端部与第二箍环2端部之间设有间隙,能够防止第一箍环1端部紧贴于第二箍环2端部,从而能够便于第一箍环1的打开,便于拆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