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非牛顿流体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973发布日期:2018-10-26 19:10阅读:1374来源:国知局
带非牛顿流体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带非牛顿流体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又称阻尼装置,为了当受到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很快衰减所制成的增加阻尼的装置,当前理想的阻尼器有油阻尼器。

随着对应用场所的增加,阻尼器需要提供的瞬时阻尼值越来越高,传统的油阻尼器内的液压油提供的阻尼值有限,不仅是因为阻尼发生源较为单一,更因为液压油的自身材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瞬时提供高阻尼的带非牛顿流体的阻尼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阻尼缸、阻尼杆及阻尼盘,所述的阻尼缸内设置有阻尼腔,所述的阻尼盘滑移于阻尼腔,并将阻尼腔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的第一腔及第二腔分别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所述的第一腔及第二腔沿阻尼盘滑移方向分别设置有压缩于阻尼腔腔壁与阻尼盘之间的阻尼弹簧,所述的阻尼杆沿阻尼盘滑移方向设置,其一端固定于阻尼盘作为联动端,另一端延伸至阻尼缸外作为需阻尼构件的安装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将非牛顿流体应用于阻尼器,能够在瞬时提供较大的应对震动的阻尼力,此外,配合阻尼弹簧,多阻尼源同时作用,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盘外周等距设置有将第一腔与第二腔联通的若干个联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联通槽,使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提供少量非牛顿流体的联通,避免由于瞬时作用力过大造成阻尼盘卡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盘相对阻尼杆的另一端的端面外周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倒角,在瞬时作用力发生的初始阻尼盘能够快速反应,产生剪切力,避免作用力完全作用于阻尼杆,造成阻尼杆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缸设置有供阻尼杆伸出阻尼缸的联动口,所述的联动口设置有与联动口螺纹配合的引导套,所述的引导套设置有供阻尼杆滑移的引导孔,所述的引导套外周设置有与引导套螺纹配合并与阻尼缸相抵的安装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对阻尼杆进行导向的引导套,增加阻尼杆随阻尼盘时的移动稳定性,引导套与引导孔螺纹配合,并由安装螺母进行辅助定位,提高安装稳定性及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杆外周设置有螺纹配合的滑移套,所述的滑移套外周与引导套内周呈滑移密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套作为可拆卸的部件,并与引导套内周呈滑移密封配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可进行更换,延长阻尼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杆位于阻尼缸外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联动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环便于与需阻尼构件进行联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缸相对阻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作为阻尼器的一种安装方式,能够固定于安装平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尼缸相对阻尼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联动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联动环作为阻尼器的另一种安装方式,能够安装于两个活动物体之间,消除两者之间的震动,提高适用场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阻尼盘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非牛顿流体的阻尼器,包括阻尼缸1、阻尼杆2及阻尼盘3,阻尼缸1内设置有阻尼腔,阻尼盘3滑移于阻尼腔,并将阻尼腔腔分隔为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第一腔11及第二腔12分别填充有非牛顿流体4,第一腔11及第二腔12沿阻尼盘3滑移方向分别设置有压缩于阻尼腔腔壁与阻尼盘3之间的阻尼弹簧13,阻尼杆2沿阻尼盘3滑移方向设置,其一端固定于阻尼盘3作为联动端21,另一端延伸至阻尼缸1外作为需阻尼构件的安装端22,非牛顿流体4,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将非牛顿流体4应用于阻尼器,能够在瞬时提供较大的应对震动的阻尼力,此外,配合阻尼弹簧,多阻尼源同时作用,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非牛顿流体4可选用沥青漆,阻尼杆2与阻尼盘3可为焊接固定也可螺纹固定,第一腔与第二腔的位置及内部结构可按需进行更换。

阻尼盘3外周等距设置有将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联通的若干个联通槽31,增设联通槽31,使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之间提供少量非牛顿流体4的联通,避免由于瞬时作用力过大造成阻尼盘3卡死。

阻尼盘3相对阻尼杆2的另一端的端面外周设置有倒角32,增设倒角32,在瞬时作用力发生的初始阻尼盘3能够快速反应,产生剪切力,避免作用力完全作用于阻尼杆2,造成阻尼杆2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阻尼缸1设置有供阻尼杆2伸出阻尼缸1的联动口15,联动口15设置有与联动口15螺纹配合的引导套5,引导套5设置有供阻尼杆2滑移的引导孔51,引导套5外周设置有与引导套5螺纹配合并与阻尼缸1相抵的安装螺母52,增设对阻尼杆2进行导向的引导套5,增加阻尼杆2随阻尼盘3时的移动稳定性,引导套5与引导孔51螺纹配合,并由安装螺母进行辅助定位,提高安装稳定性及便捷性。

阻尼杆2外周设置有螺纹配合的滑移套23,滑移套23外周与引导套5内周呈滑移密封配合,滑移套23作为可拆卸的部件,并与引导套5内周呈滑移密封配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可进行更换,延长阻尼杆2的使用寿命,密封配合可由油封实现。

如图3所示,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阻尼杆2位于阻尼缸1外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联动环24,联动环便于与需阻尼构件进行联动。

阻尼缸1相对阻尼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16,法兰盘16作为阻尼器的一种安装方式,能够固定于安装平面。

如图4所示,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阻尼缸1相对阻尼杆2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联动环17,第二联动环17作为阻尼器的另一种安装方式,能够安装于两个活动物体之间,消除两者之间的震动,提高适用场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