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1878发布日期:2019-01-25 18:08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支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活树移植是园林苗圃生产作业和园林工程施工作业的日常内容。为了保障活树移植后的成活率,移植时,大多数场合都需要将移植大树的根部连带起挖一定比例直径的原生地土壤,行业内俗称为起挖“土球”。此前,这种起挖土球的传统作业方式是人工起挖。人工作业时,在大树的根部,以树干基部为圆心,向外延伸一定比例的半径画圆,工人在此圆周边线的外围用铁锹取土、切根,最终将大树连同起挖成型的土球移开原生地。采用上述传统人工挖树方式,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且生产效率低。

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农业机械相继进入生产实践。目前,除了大田作物生产和部分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相继采用作业机械以外,多数林业苗圃作业现场则更需要轻型化、高效率的挖树机械,以替代日益紧缺的农村壮劳动力资源,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对于挖树作业的机械产品研发,尤其是起挖土球的机械作业属具的研发,是研制挖树机械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挖树机已成为园林工程活树移植中的主要机械设备,而挖树机用回转支承则是挖树机的主要部件之一。

经检索,关于挖树机用回转支承的专利报道已有相关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321079.8,申请日:2014年07月0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活树移植挖树机的回转支承装置,该申请案的回转支承装置包括有优弧形的动滑轨和优弧形的定滑轨,所述定滑轨的弧形下端面上开有弧形凹槽,动滑轨的上部嵌入所述的弧形凹槽中并与定滑轨配合滑动,动滑轨的弧形内壁上设有齿圈;所述定滑轨上安装有马达,马达的输出齿轮与动滑轨上的齿圈啮合传动;包括有挖树机的门型支架,门型支架两端分别通过悬挑支架铰接在定滑轨上端两侧,所述门型支架和定滑轨之间连接有角度调节油缸;所述动滑轨的底部安装有横梁,横梁上安装有挖树刀具。该申请案实现了新型挖树机机械作业方式和制造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大树移植生产机械化作业效率,机械作业效率比人工作业提高了20-30倍。但现有结构的挖树机用回转支承的截面尺寸通常较小,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且其加工与安装均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挖树机用回转支承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回转支承的抗变形能力,其工作更加平稳,且其加工与安装方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包括外上圈、外下圈和内齿圈,其中外上圈与外下圈共同组成外圈并通过连接螺钉固定相连,所述内齿圈安装于外上圈与外下圈的内孔中,且内齿圈与外上圈之间、内齿圈与外下圈之间均为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与外上圈之间通过螺栓型滚轮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内齿圈与外下圈之间通过轴向支撑轮组件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上圈上加工有用于安装螺栓型滚轮轴承的第一连接孔,外下圈上加工有用于安装轴向支撑轮组件的第二连接孔,且内齿圈上加工有分别容置螺栓型滚轮轴承、轴向支撑轮组件的滚动体的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向支撑轮组件括滚轮、支撑架和螺栓,其中滚轮通过销轴安装于支撑架内,该支撑架置于第二U形槽内并通过螺栓和六角螺母安装于外下圈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上圈上加工有带沉孔的安装孔,外下圈上加工有螺纹孔,内六角连接螺钉穿过安装孔拧入螺纹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上圈的底部加工有第一定位止口,外下圈的顶部加工有第二定位止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上圈、外下圈和内齿圈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下圈的底部及外上圈的顶部均向内延伸形成L形结构,且L形外下圈与外上圈共同围绕形成内齿圈的容纳腔。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内壁设有轮齿,其底端加工有内圈安装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包括外上圈、外下圈和内齿圈,其中外上圈与外下圈共同组成外圈并通过连接螺钉固定相连,内齿圈安装于外上圈与外下圈的内孔中,通过将外圈加工为分体式结构,从而一方面便于增大回转支承的截面尺寸,有利于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另一方面该结构还便于回转支承的加工与安装,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其内齿圈与外上圈之间通过螺栓型滚轮轴承转动连接,内齿圈与外下圈之间通过轴向支撑轮组件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对回转支承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支撑,使回转支承传动更加平稳。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其外上圈的底部加工有第一定位止口,外下圈的顶部加工有第二定位止口,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径向定位作用,进一步保证回转支承传动的平稳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所述外下圈的底部及外上圈的顶部均向内延伸形成L形结构,且L形外下圈与外上圈共同围绕形成内齿圈的容纳腔,采用该种结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外圈与内圈传动的平稳性及整个回转支承结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挖树机用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挖树机用回转支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上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支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外上圈;101、安装孔;102、第一连接孔;103、第一定位止口;2、外下圈;201、螺纹孔;202、第二定位止口;203、第二连接孔;3、外圈连接螺钉;4、螺栓型滚轮轴承;5、内齿圈;501、第一U形槽;502、第二U形槽;503、轮齿;504、内圈安装孔;6、轴向支撑轮组件;601、滚轮;602、销轴;603、支撑架;604、弹簧垫圈;605、六角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包括外上圈1、外下圈2和内齿圈5,其中外上圈1与外下圈2共同组成外圈并通过连接螺钉3固定相连,所述内齿圈5安装于外上圈1与外下圈2的内孔中,具体的,外下圈2的底部及外上圈1的顶部均向内延伸形成L形结构,且L形外下圈2与外上圈1共同围绕形成内齿圈5的容纳腔,且内齿圈5与外上圈1之间、内齿圈5与外下圈2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回转支承外圈加工为分体式结构,且外下圈2与外上圈1均为L形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增大回转支承的截面尺寸,有利于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并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另一方面采用该结构还便于回转支承的加工与安装,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外上圈1、外下圈2和内齿圈5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缺口,以便于待移植树木的围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内齿圈5与外上圈1之间通过螺栓型滚轮轴承4转动连接,内齿圈5与外下圈2之间通过轴向支撑轮组件6转动连接。具体的,如图3-5所示,所述外上圈1上加工有用于安装螺栓型滚轮轴承4的第一连接孔102,外下圈2上加工有用于安装轴向支撑轮组件6的第二连接孔203,且内齿圈5上加工有分别容置螺栓型滚轮轴承4、轴向支撑轮组件6的滚动体的第一U形槽501、第二U形槽502。如图6所示,所述的轴向支撑轮组件6包括滚轮601、支撑架603和螺栓,其中滚轮601通过销轴602安装于支撑架603内,该支撑架603置于第二U形槽502内并通过螺栓和六角螺母605安装于外下圈2上。本实施例分别通过间隔分布的螺栓型滚轮轴承4对内齿圈5与外上圈1进行转动连接,通过间隔设置的轴向支撑轮组件6对内齿圈5与外下圈2进行转动连接,从而一方面可以保证回转支承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支撑(即螺栓型滚轮轴承4的转动方向与滚轮601的转动方向垂直,螺栓型滚轮轴承4以其螺栓为中心进行转动,滚轮601以销轴602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回转支承传动更加平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挖树机用回转支承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外上圈1上加工有带沉孔的安装孔101,外下圈2上加工有螺纹孔201,内六角连接螺钉3穿过安装孔101拧入螺纹孔201内,从而将外上圈1和外下圈2连接起来,组成回转支承外圈。所述外上圈1的底部加工有第一定位止口103,外下圈2的顶部加工有第二定位止口202,通过第一定位止口103和第二定位止口202间的尺寸配合,可以有效进行径向定位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回转支承工作的稳定性。所述内齿圈5的内壁设有轮齿503,该轮齿与驱动结构驱动相连,内齿圈5的底端加工有内圈安装孔504。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