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361发布日期:2019-03-08 17:4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分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不可或缺的消耗材料,生产量巨大,生产时都是采用机械化生产线向桶内灌注润滑油,然而输油管路网分支较多,往往很难确定是否有输油管路存在破裂或很难定位破裂的位置,如若不能及时判断破裂位置,会造成润滑油浪费,甚至可污染机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为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包括:润滑油箱、油泵、电机、储油中转瓶、输油管道、电控阀门Ⅰ、电控阀门Ⅱ、电控总阀、流量仪、液位仪、动力喷嘴、报警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油泵的吸油口与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润滑油箱与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油泵出油口通过管道与电控总阀连接,所述电机与油泵轴承连接,所述流量仪位于输油管道支路的上端,所述储油中转瓶位于位于电控阀门下侧,所述液位仪位于储油中转瓶的内侧,所述动力喷嘴位于输油管道支路的末端,所述动力喷嘴与输油管道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管道为多支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中转瓶中由上到下设有多个液位仪。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可以控制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喷嘴为上宽下窄结构。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为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润滑油进行分配工作是,流量仪和液位仪可以联合检测油量流通,当发生润滑油泄漏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控制面板,此时控制面板控制电控阀门关闭,报警器响起,从而避免润滑油浪费和污染机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配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中的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包括:润滑油箱1、油泵2、电机3、储油中转瓶4、输油管道5、电控阀门Ⅰ6、电控阀门Ⅱ7、电控总阀8、流量仪9、液位仪10、动力喷嘴11、报警器12和控制面板13,所述油泵2的吸油口与输油管道5连接,所述润滑油箱1与输油管道5连接,所述油泵2出油口通过输油管道5与电控总阀8连接,所述电机3与油泵2轴承连接,所述流量仪9位于输油管道5支路的上端,所述储油中转瓶4位于电控阀门Ⅰ6下侧,所述液位仪10位于储油中转瓶4的内侧,所述动力喷嘴11位于输油管道5支路的末端,所述动力喷嘴11与输油管道5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管道5为多支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中转瓶4中由上到下设有多个液位仪10。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13可以控制报警器12。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润滑油分配装置,包括:润滑油箱1、油泵2、电机3、储油中转瓶4、输油管道5、电控阀门Ⅰ6、电控阀门Ⅱ7、电控总阀8、流量仪9、液位仪10、动力喷嘴11、报警器12和控制面板13,所述油泵2的吸油口与输油管道5连接,所述润滑油箱1与输油管道5连接,所述油泵2出油口通过输油管道5与电控总阀8连接,所述电机3与油泵2轴承连接,所述流量仪9位于输油管道5支路的上端,所述储油中转瓶4位于电控阀门Ⅰ6下侧,所述液位仪10位于储油中转瓶4的内侧,所述动力喷嘴11位于输油管道5支路的末端,所述动力喷嘴11与输油管道5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管道5为多支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中转瓶4中由上到下设有多个液位仪10。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13可以控制报警器12。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喷嘴11为上宽下窄结构,方便润滑油喷出。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13为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机3控制油泵2将润滑油从润滑油箱1抽出经过输油管道5运送到各个之路中,润滑油经过流量仪9,此时电控阀门Ⅰ6打开流量仪9开始记录油量数据,润滑油顺着输油管道5进入储油中转瓶4,再由储油中转瓶4输出,由动力喷嘴11流进桶内,当每注满一桶润滑油,电控阀门Ⅰ6和电控阀门Ⅱ7同时关闭,流量仪9和液位仪10都会计算所耗油量并与每桶油量进行对比,当控制面板13检测差值大于设定值时,控制面板13会控制报警器12响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