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9300发布日期:2019-08-07 01:3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座是用于固定轴承的,当轴承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润滑油才能使轴承运行的更流畅,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直接手动在轴承上涂抹润滑油,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不方便,并且也不能高效快捷,因为内部有时候会得不到润滑油,还可能会造成轴承的损坏,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开发一种操作方便、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带润滑的轴承座;因此,开发一种操作方便、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带润滑的轴承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带润滑的轴承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它包括底座、轴承下瓦盖、轴承上瓦盖,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供润滑油流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均连接有设置在所述轴承下瓦盖和所述轴承上瓦盖内的圆弧形的油路,所述轴承下瓦盖和所述轴承上瓦盖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侧的固定侧耳螺栓连接进行固定,所述油路上设置有方形朝向内部的若干个进油路。

所述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之间设置有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与所述进油路相垂直,并紧贴所述进油路。

所述轴承下瓦盖和所述轴承上瓦盖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防漏套,且所述防漏套与所述油路之间无缝连接,所述防漏套与所述轴承下瓦盖之间固定设置。

所述出油管的右端设置有可以旋转堵塞的旋塞。

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提供润滑油的油泵,且对润滑油产生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在需要打入润滑油时,旋开旋塞,气动油泵,润滑油被打入到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内,由于在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内设置有油路,因此润滑油沿着油路在内部流通,在油路上设置有进油路,润滑油将沿着进油路进入到轴承中,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结构合理、达到很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轴承下瓦盖 3、固定侧耳 4、轴承上瓦盖 5、轴承 6、油路 7、进油路 8、出油管 9、旋塞 10、进油管 11、油泵 12、防漏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润滑的轴承座,它包括底座1、轴承下瓦盖2、轴承上瓦盖3,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供润滑油流通的进油管10和出油管8,所述进油管11和所述出油管8均连接有设置在所述轴承下瓦盖2和所述轴承上瓦盖3内的圆弧形的油路6,所述轴承下瓦盖2和所述轴承上瓦盖3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侧的固定侧耳3螺栓连接进行固定,所述油路6上设置有方形朝向内部的若干个进油路7,所述轴承下瓦盖2和轴承上瓦盖3之间设置有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与所述进油路7相垂直,并紧贴所述进油路7,所述轴承下瓦盖2和所述轴承上瓦盖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防漏套12,且所述防漏套12与所述油路6之间无缝连接,所述防漏套12与所述轴承下瓦盖2之间固定设置,所述出油管8的右端设置有可以旋转堵塞的旋塞9,所述进油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提供润滑油的油泵11,且对润滑油产生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在需要打入润滑油时,旋开旋塞,气动油泵,润滑油被打入到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内,由于在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内设置有油路,因此润滑油沿着油路在内部流通,在油路上设置有进油路,润滑油将沿着进油路进入到轴承中,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另外由于在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之间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因此设置的有防漏套,防漏套是固定在轴承下瓦盖上的,当轴承上瓦盖和轴承下瓦盖进行连接的时候,防漏套可以完全的进行密封之间的缝隙,由于防漏套与油路之间无缝,因此,润滑油可以顺畅的通过防漏套,而不会在轴承下瓦盖和轴承上瓦盖内发生漏油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结构合理、达到很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