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092发布日期:2019-08-07 01:3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阀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



背景技术:

蝶阀为一种常用的流体阀,依其偏心设计的复杂度可以分为单偏心蝶阀、双偏心蝶阀、三偏心蝶阀,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双偏心蝶阀。如图1所示,已知的双偏心蝶阀1具有一内部形成阀室的阀体11、一容置于阀室中的阀座12、一容置于阀座中的可转动的蝶形阀件13、一穿设于阀体11和蝶形阀件13的阀杆14和一锁固于阀体11上以固定阀座12的盖体15。双偏心蝶阀1的结构特征在于阀杆14的轴心除了偏离阀室的中心外也偏离了蝶形阀件13的中心。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蝶形阀件13在被开启时迅速脱离阀座12,减少蝶形阀件13对于阀座12的过度挤压而造成阀座12的过度磨损,除了避免增加蝶形阀件13的开启阻力外,也使得阀座12的使用可以维持一定的期间。

然而,随着双偏心蝶阀1的使用时间增长,阀座12受到蝶形阀件13的挤压或而磨损的现象总是难免,这使得蝶形阀件13与阀座12间的密封程度下降,而不利于双偏心蝶阀1的继续使用,于是造成双偏心蝶阀1的使用年限缩短。因此,如何降低阀座12的磨损对于双偏心蝶阀1的使用年限的影响,以确保双偏心蝶阀1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是本申请亦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式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

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包含一环状基部、一环状凸起部和一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环状基部的表面积为最大的一表面的法线朝一第一方向。环状凸起部设置于环状基部上,朝第一方向凸出,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凹槽和一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朝第一方向,第二环形凹槽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相隔一距离,且相较于第一环形凹槽更靠近整个环状凸起部的中心,其开口朝第一方向。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容置于第二环形凹槽内,于第一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一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凹槽内更形成一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朝第一方向,且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容置于凹陷部内。

一实施例中,环状凸起部更形成有一第三环形凹槽,形成于环状凸起部上,其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相隔一距离且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相隔另一距离,且介于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之间,其开口朝向整个环状凸起部的中心而与一第二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此外,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更包含一O字型环形体,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中,且其中央开口的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

上述各实施例中,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的波峰的数量至少为四。

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包含一环状基部、一环状凸起部和一O字型环形体。环状基部的最大表面积的一表面的正向法线朝一第一方向。环状凸起部设置于环状基部上,朝第一方向凸出,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凹槽、一第二环形凹槽和一第三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朝第一方向,第二环形凹槽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相隔一距离,且相较于第一环形凹槽更靠近整个环状凸起部的中心,其开口朝第一方向。第三环形凹槽,形成于环状凸起部上,其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相隔一距离且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相隔另一距离,且介于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之间,其开口朝向整个环状凸起部的中心而与一第二方向平行,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O字型环形体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内,且其中央开口的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一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的内部为实心。

一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具有弹性。

一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为金属环形体。

一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为橡胶环形体。

综上所述,依照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与阀座结合而固定于阀体上时,阀座盖体的第一环形凹槽恰承接且抵住阀座的环状凸起部,而阀座盖体的第二环形凹槽恰承接阀座的另一环状凸起部,且位于第二环形凹槽内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于第一方向上抵住阀座的所述另一环状凸起部,和/或位于第三环形凹槽内的O字型环形体于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上抵住阀座的所述另一环状凸起部。通过此设置,当阀座的靠近蝶形阀件的环状凸起部在双偏心蝶阀长时间使用时间后造成磨损时,将可基于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和/或O字型环形体的弹性回复力而维持与阀座盖体紧密抵靠的状态,以继续抵抗蝶形阀件的挤压,让蝶形阀件与阀座间的密封程度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以利双偏心蝶阀的继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的延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已知双偏心蝶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

图2C是图2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

图3C是图3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

图4C是图4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O字型环形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O字型环形体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其中所称的双偏心蝶阀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附图,意在表达和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含义,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在先声明。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本实施例中,双偏心蝶阀10具有一内部形成阀室的阀体101、一容置于阀室中的阀座102、一容置于阀座中的可转动的蝶形阀件103、一穿设于阀体101和蝶形阀件103的阀杆104和一用以将阀座102固定于阀体101上的阀座盖体105a。这里的阀体101、阀座102、蝶形阀件103和阀杆104相当于图1所示的阀体11、阀座12、蝶形阀件13和阀杆14,其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所熟知,在此不详述,以下仅就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与既有技术的区别处进行描述和说明。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a均为环形体,阀座102上形成两个分隔开的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当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a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分别由阀座盖体105a上的两个分隔开的环形凹槽所承接,阀座盖体105a的两个环形凹槽分别与阀座102的两个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紧密抵靠。阀座盖体105a固定于阀体101上的方式可以是锁接、卯接、黏接、焊接或嵌接,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阀座盖体105a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与阀体101的阀室开口朝向一致,均为图2A所示的X方向的相反方向。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A和图2B,本实施例中,阀座盖体105a具有一环状基部1051和一环状凸起部1052a,环状凸起部1052a设置于环状基部1051上,如将环状基部1051的表面积为最大的表面的正向法线方向视为第一方向,即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X方向,则环状凸起部1052a朝第一方向凸出。所称的第一方向与阀座盖体105a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相反。图2C是图2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请同时参照图2B和图2C,环状凸起部1052a上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一第二环形凹槽10522,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开口朝第一方向,即如图2B和图2C所示的X方向,第二环形凹槽10522与第一环形凹槽10521之间相隔一距离且相较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更靠近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a的中心。此外,阀座盖体105a上还具有如图5所示的一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具有对应于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大小的尺寸,容置于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如图2B所示,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中心接近或对准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a的中心,于第一方向上提供弹性力。本实施例中,尽管所显示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低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可能高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

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和图2C,当阀座盖体105a与阀座102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阀座盖体105a的第一环形凹槽10521恰承接且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a,而阀座盖体105a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恰承接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且位于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通过此设置,当阀座102的靠近蝶形阀件103的环状凸起部102b在双偏心蝶阀10长时间使用后造成磨损时,将可基于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弹性回复力而维持与阀座盖体105a紧密抵靠的状态,以继续抵抗蝶形阀件103的挤压,让蝶形阀件103与阀座102间的密封程度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以利双偏心蝶阀10的继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的延长。为了让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提供较佳的弹性回复力,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波峰1061的数量至少为四,例如是六,而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绕圈数至少为一整圈以上,例如是两整圈,依需求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

请继续参照图2C,本实施例的一变化例中,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可进一步形成一凹陷部105221,凹陷部105221的开口朝第一方向,即图2C所示的X方向,而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是容置在凹陷部105221中,而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具有对应于凹陷部105221的大小的尺寸。通过此设置,可将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凹陷部105221内,具有固定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效果。实际上,凹陷部105221的形成是否必要,视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的尺寸、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空间大小和所采用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尺寸彼此间的匹配最适程度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A,本实施例中的双偏心蝶阀10a的大部份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相同,同样具有阀体101、阀座102、蝶形阀件103和阀杆104,在此不赘述,不同的是以阀座盖体105b取代阀座盖体105a。以下仅就本实施例的阀座盖体105b与第一实施例的阀座盖体105a的区别处进行描述和说明。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b均为环形体,阀座102上形成两个分隔开的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当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b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分别由阀座盖体105b上的两个分隔开的环形凹槽所承接,阀座盖体105b的两个环形凹槽分别与阀座102的两个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紧密抵靠。阀座盖体105b固定于阀体101上的方式可以是锁接、卯接、黏接、焊接或嵌接,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阀座盖体105b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与阀体101的阀室开口朝向一致,均为图3A所示的X方向的相反方向。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中,阀座盖体105b具有一环状基部1051和一环状凸起部1052b,环状凸起部1052b设置于环状基部1051上,如将环状基部1051的表面积为最大的一表面的正向法线方向视为第一方向,即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X方向,则环状凸起部1052b朝第一方向上凸出。所称的第一方向与阀座盖体105b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相反。图3C是图3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请同时参照图3B和图3C,环状凸起部1052b上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凹槽10521、一第二环形凹槽10522和一第三环形凹槽10523,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开口均朝向第一方向,即如图3B和图3C所示的X方向,第三环形凹槽10523的开口朝向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b的中心而与一第二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较佳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例如是图3C所示的Y方向。第二环形凹槽10522与第一环形凹槽10521之间相隔一距离且相较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更靠近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b的中心,第三环形凹槽10523与第一环形凹槽10521之间相隔一距离且与第二环形凹槽10522之间相隔另一距离,且介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第二环形凹槽10522之间。此外,阀座盖体105b上还具有如图6所示的一O字型环形体107,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且较佳地恰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于第二方向上提供弹性力。本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107的中央开口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例如是图3C所示的X方向。本实施例中,尽管所显示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低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可能高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

图7是图6中的O字型环形体的A-A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107的内部为实心,其于第一方向上,如图3A、图3B、图3C和图7的X方向上,的任一剖面为圆形。其他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107于第一方向上的任一剖面可以是非圆形,例如是椭圆形。此外,O字型环形体具有弹性,其弹性由材质提供,因而例如是金属环形体或者橡胶环形体都可以作为O字型环形体。

请同时参照图3A、图3B和图3C,当阀座盖体105b与阀座102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阀座盖体105b的第一环形凹槽10521恰承接且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a,而阀座盖体105b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恰承接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且位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的O字型环形体107于第二方向所在平面上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通过此设置,当阀座102的靠近蝶形阀件103的环状凸起部102b双偏心蝶阀10长时间使用时间后造成磨损时,将可基于O字型环形体107的弹性回复力而维持与阀座盖体105b紧密抵靠的状态,以继续抵抗蝶形阀件103的挤压,让蝶形阀件103与阀座102间的密封程度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以利双偏心蝶阀10的继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的延长。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上视平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A,本实施例中的双偏心蝶阀10b的大部份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相同,同样具有阀体101、阀座102、蝶形阀件103和阀杆104,在此不赘述,不同的是以阀座盖体105c取代阀座盖体105a或105b。以下仅就本实施例的阀座盖体105c进行描述和说明。

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c均为环形体,阀座102上形成两个分隔开的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当阀座102和阀座盖体105c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分别由阀座盖体105c上的两个分隔开的环形凹槽所承接,阀座盖体105c的两个环形凹槽分别与阀座102的两个环状凸起部102a和102b紧密抵靠。阀座盖体105c固定于阀体101上的方式可以是锁接、卯接、黏接、焊接或嵌接,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阀座盖体105c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与阀体101的阀室开口朝向一致,均为图4A所示的X方向的相反方向。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实施例的双偏心蝶阀的阀座盖体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中,阀座盖体105c具有一环状基部1051和一环状凸起部1052c,环状凸起部1052c设置于环状基部1051上,如将环状基部1051的表面积为最大的一表面的正向法线方向视为第一方向,即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X方向,则环状凸起部1052c朝第一方向凸出。所称的第一方向与阀座盖体105c固定于阀体101后的中心开口朝向相反。图4C是图4B中的阀座盖体的环状凸起部的放大图。请同时参照图4B和图4C,环状凸起部1052c上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凹槽10521、一第二环形凹槽10522和一第三环形凹槽10523,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开口均朝第一方向,即如图4B和图4C所示的X方向,第三环形凹槽10523的开口朝向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c的中心而与一第二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较佳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例如是图4C所示的Y方向。第二环形凹槽10522与第一环形凹槽10521之间相隔一距离且相较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更靠近整个环状凸起部1052c的中心,第三环形凹槽10523与第一环形凹槽10521之间相隔一距离且与第二环形凹槽10522之间相隔另一距离,且介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和第二环形凹槽10522之间。此外,阀座盖体105c上还具有如图5所示的一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和如图6所示的一O字型环形体107。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容置于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于第一方向上提供弹性力。O字型环形体107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且较佳地恰容置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主要于第二方向所在平面上提供弹性力。本实施例中,O字型环形体107的中央开口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例如是图4C所示的X方向。本实施例中,尽管所显示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低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底面可能高于第一环形凹槽10521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

本实施例中,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波锋1061的数量至少为四,例如是六,而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绕圈数至少为一整圈以上,例如是两整圈,依需求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又,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及,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可进一步形成一凹陷部105221,凹陷部105221的开口朝第一方向,即图4C所示的X方向,而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是设置在凹陷部105221中。通过此设置,可将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凹陷部105221内,具有固定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效果。实际上,凹陷部105221的形成是否必要,视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的尺寸、第二环形凹槽10522的空间大小和所采用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的尺寸彼此间的匹配最适程度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在此设限。另一方面,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及,O字型环形体107的剖面可以为实心,相关说明已于前面参照图7时述及,在此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4A、图4B和图4C,当阀座盖体105c与阀座102结合而固定于阀体101上时,阀座盖体105c的第一环形凹槽10521恰承接且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a,而阀座盖体105c的第二环形凹槽10522恰承接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且位于第二环形凹槽10522内的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于第一方向上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而位于第三环形凹槽10523内的O字型环形体107于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上抵住阀座102的环状凸起部102b。通过此设置,当阀座102的靠近蝶形阀件103的环状凸起部102b在双偏心蝶阀10长时间使用后造成磨损时,将可同时基于外型轮廓呈波浪状的环形弹簧106和O字型环形体107的弹性回复力而维持与阀座盖体105a紧密抵靠的状态,以继续抵抗阀座102于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受到蝶形阀件103的挤压,让蝶形阀件103与阀座102间的密封程度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以利双偏心蝶阀10的继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的延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权利请求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可明了和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同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权利要求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