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0716发布日期:2019-09-20 21: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润滑,在学术界被称为“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润滑技术。传统的油气润滑设备缺少对设备内的工作气压和油位等重要工作参数的监测,导致油气混合效果差,雾化效果差,工作不稳定等状况。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油气润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油气润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气润滑装置,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为中空结构且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处盖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油液的空腔;所述盖体内部设有一气体通道和一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贯穿所述盖体且其一端形成进气口,另一端形成油雾出口;高压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体通道并通过文氏管原理将润滑油从所述油液通道吸起且形成油雾后从所述油雾出口输出;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开关,所述油雾出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开关;所述盖体上还设有伸入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开关;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油液通道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调节所述油液通道横截面积的针阀装置,所述针阀装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观察视窗;所述观察视窗内设有光纤传感器。

较优地,所述气体通道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油雾出口之间形成有低压流道,所述低压流道的横截面积由外侧向内侧逐渐减小;所述盖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气体通道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低压流道之间。

较优地,所述针阀装置固设于所述盖体上且其具有一针尖部,所述针尖部伸入油液通道中。

较优地,所述盖体的顶面上设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滤网,所述滤网伸入所述空腔内。

较优地,所述油液通道与所述空腔通过一吸油管连通,所述吸油管上设有止逆阀。

较优地,所述观察视窗设于所述盖体上且其底部与所述低压流道连通。

较优地,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盖体内;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二压力开关的检测部分外露于所述气体通道。

较优地,所述光纤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盖体内且其检测部分外露于所述观察视窗。

较优地,所述液位开关为双浮球液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油气润滑装置工作时,高压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体通道并通过文氏管原理将润滑油从所述油液通道吸起且形成油雾后从所述油雾出口输出。进气口上设有第一压力开关,油雾出口上设有第二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分别用于监控进气口和油雾出口压力。盖体上还设有伸入空腔内的液位开关,液位开关用于监控空腔内的液位。气体通道与油液通道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调节油液通道横截面积的针阀装置,针阀装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观察视窗;观察视窗内设有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用于监控观察视窗内油液滴落的情况;该油气润滑装置通过多种监控方式,达到监测重要工作参数的目的,对提高工作稳定性和提升雾化效果有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气润滑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油气润滑装置,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为中空结构且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处盖设有盖体2,所述盖体2与所述缸体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油液的空腔11。所述盖体2内部设有一气体通道21和一油液通道22。所述油液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空腔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通道21连通。所述气体通道21贯穿所述盖体2且其一端形成进气口211,另一端形成油雾出口212。高压气体从所述进气口211进入所述气体通道21并通过文氏管原理将润滑油从所述油液通道22吸起且形成油雾后从所述油雾出口212输出。所述进气口211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开关23,所述油雾出口212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开关24。压力开关分别用于监控进气口211和油雾出口212压力。所述盖体2上还设有伸入所述空腔11内的液位开关25。液位开关25用于监控空腔11内的液位。所述气体通道21与所述油液通道22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调节所述油液通道22横截面积的针阀装置26,所述针阀装置26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观察视窗27;所述观察视窗27内设有光纤传感器28。光纤传感器28用于监控观察视窗27内油液滴落的情况。该油气润滑装置通过多种监控方式,达到监测重要工作参数的目的,对提高工作稳定性和提升雾化效果有益。

请参阅图2,所述气体通道21于所述进气口211与所述油雾出口212之间形成有低压流道213,所述低压流道213的横截面积由外侧向内侧逐渐减小。所述盖体2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11和所述气体通道21的连通孔214,所述连通孔214位于所述进气口211与所述低压流道213之间。

较优地,所述针阀装置26固设于所述盖体2上且其具有一针尖部261,所述针尖部261伸入油液通道22中。针尖部261用于调节油液通道22的横截面积,从而达到控制油液流量的目的。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盖体2的顶面上设有注油口29,所述注油口29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滤网291,所述滤网291伸入所述空腔11内。注油口29用于往空腔11加入油液。滤网291用于过滤加入空腔11内的油液。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油液通道22与所述空腔11通过一吸油管221连通,所述吸油管221上设有止逆阀222。止逆阀222用于防止油液从油液通道22导流回空腔11内。

请参阅图2,观察视窗27为一透明视窗,所述观察视窗27设于所述盖体2上且其底部与所述低压流道213连通。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3和所述第二压力开关24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盖体2内;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3和所述第二压力开关24的检测部分外露于所述气体通道21。

请参阅图2,所述光纤传感器28固定安装于所述盖体2内且其检测部分外露于所述观察视窗28。

请参阅图2,所述液位开关25为双浮球液位开关。

该油气润滑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高压气体通过连通孔214进入空腔11内,使空腔11内的液面上方形成高压。当气体从低压流道213通过时,流速加快,低压流道213内气压降低,形成压差,油液从吸油管221压入油液通道22,油液通过观察视窗27滴落至低压流道213中,并与高速的气体混合后形成有油雾,油雾从油雾出口212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油气润滑装置工作时,高压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体通道并通过文氏管原理将润滑油从所述油液通道吸起且形成油雾后从所述油雾出口输出。进气口上设有第一压力开关,油雾出口上设有第二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分别用于监控进气口和油雾出口压力。盖体上还设有伸入空腔内的液位开关,液位开关用于监控空腔内的液位。气体通道与油液通道的连接处设有一用于调节油液通道横截面积的针阀装置,针阀装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观察视窗;观察视窗内设有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用于监控观察视窗内油液滴落的情况;该油气润滑装置通过多种监控方式,达到监测重要工作参数的目的,对提高工作稳定性和提升雾化效果有益。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