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3704发布日期:2019-12-31 19: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紧固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紧固夹,尤其是用于在车辆制造中的紧固夹。



背景技术:

紧固夹可以将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例如将汽车的内饰件、框架和面板等。在连接时先将第一部件与紧固夹连接,再将连接有第一部件的紧固夹安装在第二部件上相应的孔或槽中。从而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紧固夹,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为矩形平板,并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基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至少一对保持臂,所述至少一对保持臂分别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向上延伸,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向下延伸的方向之间形成一定角度。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至少一对保持臂的上端分别具有自外侧向内凹陷而形成的凹部。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基板的下方设有一对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一对凸筋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连接,并且分别靠近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还包括:

一对连接配合部,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自所述基板的外侧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向外弯折,从而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对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基板的上方设有基板凸部,所述基板凸部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板凸部的中心与所述基板的中心重合。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支撑部呈向上开口的u型,所述至少一对保持臂分别从所述向上开口的u型的底部向外并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还包括:

一对连接配合部,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并分别自所述支撑部向外延伸形成,从而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一对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分别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的中部向外延伸超过所述基板的边缘形成,所述延伸部包括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突出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并且所述配合凸部的表面为球面。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所述至少一对保持臂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连接,并向外倾斜,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二段垂直于所述基板延伸。

如上所述的紧固夹,

所述基板具有贯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开口,所述至少一对保持臂分别与所述开口的一对内侧边缘连接。

本申请中的紧固夹可用于车辆天窗的顶棚处的部件固定。本申请中的紧固夹插入力适当,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紧固夹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正面视图;

图3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侧面视图;

图4a是图1a中的紧固夹和上部连接件以及下部连接件的正面视图;

图4b是图1a中的紧固夹与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分别连接的正面示意图;

图4c是图4b中的紧固夹与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沿着a-a线的剖面一个剖面图;

图5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紧固夹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中的紧固夹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5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正面视图;

图7是图5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截面视图;

图8是图5a中的紧固夹与待连接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紧固夹,垫片和下部部件沿着图6所示的b-b方向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a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紧固夹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紧固夹100包括基板101,支撑部102,一对保持臂103a,103b和一对连接配合部141a,141b。紧固夹100由热塑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从而紧固夹100具有一定的弹性。基板101大致为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平板,并具有长度方向l1和宽度方向w1。基板101具有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基板101包括基板主体113以及连接部115a,115b,连接部115a,115b分别位于基板1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与基板主体113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115a,115b是基板101靠近外侧边缘的部分。

支撑部102大致为板状,与基板101的长度方向l1平行,并且自基板101的下表面112垂直于基板101向下延伸,也说是说支撑部102的延伸方向为平行于基板101的长度方向,并向下垂直于基板101的方向。一对保持臂103a,103b与支撑部102的底部连接,并自支撑部102的底部向上并向外延伸,从而和支撑部102相对于基板101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定角度。

连接配合部141a和141b与基板101的基板主体113的外侧连接,并沿着基板101的宽度方向w1延伸。连接配合部141a和141b分别包括竖直部分142a,142b和水平部分143a,143b。其中连接配合部141a和141b分别自所述基板101的基板主体113的外侧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形成竖直部分142a,142b,再向外弯折形成水平部分143a,143b。从而水平部分143a,143b与基板101的连接部115a,115b平行,一对连接配合部141a和141b与基板101的连接部115a,115b之间形成一对凹槽117a,117b,从而凹槽117a和117b分别沿着所述基板101的宽度方向w1延伸。

基板101的下方设有一对沿着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119a,119b,凸筋119a,119b与基板101的下表面112连接并向下凸起,凸筋119a,119b分别靠近基板10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凸筋119a,119b的外侧与基板101的外侧边缘齐平。

基板101的上方设有基板凸部150,基板凸部150与基板101的上表面连接,凸部150的中心与基板101的中心重合。

图2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正面视图。结合图1a至图2所示,支撑部102具有依次连接的上部211,中部212和下部213,其中上部211与基板101的下表面112连接,并且在基板的长度方向l1上,上部211的长度与基板101的基板主体113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上部211的外侧与基板主体113的外侧齐平。中部212的长度自上而下逐渐缩小,从而中部212的两侧形成向下并向内倾斜的一对中部斜面223a,223b。下部123的长度也自上而下逐渐缩小,从而下部213的两侧形成向下并向内倾斜的一对下部斜面224a,224b。其中下部斜面224a,224b相对于基板101的倾斜角度大于中部斜面223a,223b相对于基板101的倾斜角度。也就是说相对于基板101,下部斜面224a,224b比中部斜面223a,223b的倾斜角度更陡。下部123的底部的与一对保持臂103a,103b连接。下部123的底部的长度与一对保持臂103a,103b在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同。中部斜面223a,223b和下部斜面224a,224b的设置能够节约在保证支撑部102的强度的同时,节约支撑部102的材料,减小紧固求夹100的重量。

图3是图1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侧面视图。结合图1a至图3所示,一对保持臂103a,103b自支撑部102的底部分别向上倾斜延伸,从而和支撑部102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一对保持臂103a,103b结构相同并相对于支撑部对称设置。一对保持臂103a,103b包括基部305a,305b以及抵接部311a,311b。基部305a,305b自支撑部102的底部向上延伸直至抵接部311a,311b。一对保持臂103a,103b的上端(即自由端)形成抵接部311a,311b。抵接部311a,311b用于和待连接的部件接触。抵接部311a,311b分别包括自外侧向内凹陷而形成的凹部313a,313b。凹部313a,313b用于待连接的部件接触。如图3所示,抵接部311a,311b包括头部321a,321b,以及身部322a,322b。其中头部321的内侧与基部305a,305b的内侧齐平,形成连续延伸的平面,头部321a,321b的外侧低于与保持臂103a,103b的的外侧,也就是说头部321a的厚度与小于基部305a,305b的厚度。身部322a,322b的外侧自头部321a,321b的下部向外并向下延伸至基部305a,305b,从而形成抵接斜面325a,325b。抵接斜面352a,325b与头部321a,321b的外侧共同形成凹部313a,313b。头部321的外侧与基部305a,305b的外侧平行,从而头部321a,321b的厚度均匀一致;或者头部321的外侧自上而下向外倾斜,即头部321a,321b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图4a是本申请中紧固夹100和上部连接件以及下部连接件的正面视图,示出了紧固夹100和与之连接的部件的结构,图4b是紧固夹100与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分别连接的正面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紧固夹100能够将上部部件401和下部部件402连接。其中上部部件401包括基座411、一对连接卡爪412a,412b和定位部413。一对连接卡爪412a,412b包括基部414a,414b和卡接部415a,415b。一对连接卡爪412a,412b自基座41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基部414a,414b,接着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卡接部415a,415b。当需要连接紧固夹100和上部部件401上,将紧固夹100放置在上部部件401的前侧,使得在水平方向上,卡接部415a,415b与紧固夹100的凹槽117a,117b对齐,再沿着基板101的宽度方向w1朝向上部部件401推动紧固夹100,使得卡接部415a,415b进入紧固夹100的凹槽117a,117b中,紧固夹100被连接在上部部件401上。

下部部件402具有开口421,当紧固夹100与上部部件401连接后,将连接有上部部件401的紧固夹100插入下部部件402的开口421中,则紧固夹100被固定在下部部件402上,从而上部部件401和下部部件402通过紧固夹100互相连接。

如图4b所示,上部部件401基部414a,414b内侧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连接配合部141a,141b外侧之间的距离,从而上部部件401被连接在紧固夹100上,时,紧固夹100的两侧被基部414a,414b限制,不能从水平方向上脱落。卡接部415a,415b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稍小于连接配合部的竖直部分142a,142b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当紧固夹100安装在上部部件401上时,竖直部分142a,142b轻微发生形变向内弯折,即竖直部分142a,142b处于压缩状态,从而竖直部分142a,142b和卡接部415a,415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紧固夹100不易相对于上部部件401松动。

图4c是图4b沿着a-a线剖开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如图4c所示,定位部413包括一对定位凸部422a,422b,一对定位凸部422a,422b沿着在基板101的宽度分布,从而一对定位凸部422a,422b和上部部件401的基座41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定位凹部425。当上部部件401的卡接部415a,415b插入紧固夹100的凹槽117a,117b的过程中,定位凸部422a,或定位凸部422b与基板凸部150接触并互相挤压从而发生形变,使得基板凸部150进入定位凹部425。当紧固夹100安装在上部部件401中并到位时,基板凸部150被限定在凹部425中,定位凸部422a,或定位凸部422b与基板凸部150恢复形变,从而基板凸部150如图4c所示的左右两侧被分别被定位凸部422a,422b阻挡,使得紧固夹100在水平方向上不易向左或向右从上部部件401脱落。

下部部件402具有开口421,开口421可以是平行于基板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或孔。开口421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内边缘427a,427b,内边缘427a,427b之间的距离为开口421的宽度。保持臂103a,103b的上部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421的宽度。当紧固夹100向下插入下部部件402的过程中,将一对保持臂103a,103b的外侧分别朝向内边缘427a,427b,使保持臂103a,103b自下而上进入开口421中。当紧固夹100移动至保持臂103a,103b的外侧与内边缘427a,427b接触时,操作者继续向向紧固夹100施加向下的压力,则保持臂103a,103b将受到内边缘427a,427b的压力而向内收缩,从而保持臂103a,103b能够继续向下移动。直到紧固夹100的凸筋119a,119b接触到下部部件402的上表面,紧固夹100不能再继续向下移动,紧固夹100安装到位。在紧固夹100安装到位时,保持臂103a,103b处于向内被压缩的状态,其中内边缘427a,427b进入凹部313a,313b中,从而紧固夹100不易相对于下部部件402相对滑动,同时保持臂103a,103b与内边缘427a,427b之间具有因压缩而产生的作用力,从而保持臂103a,103b将紧固夹100保持在开口421中,使得紧固夹100不能相对于下部部件40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其中保持臂103a,103b的顶部与凸筋119a,119b之间的距离小于下部部件402的内边缘427a,427b附近的厚度,使得保持臂103a,103b的顶端不能达到开口421的下方。

图5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紧固夹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中的紧固夹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紧固夹500包括基板501,支撑部502,三个对保持臂503a,503b,503c和一对连接配合部541a,541b。紧固夹500由热塑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从而紧固夹500具有一定的弹性。基板501大致为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平板,并具有长度方向l2和宽度方向w2。基板501具有上表面511和下表面512。基板501具有贯穿基板上表面511和下表面512的基板开口516。基板开口516大致为矩形,并在基板50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对第一边缘561a,561b,在基板50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第二边缘562a,562b。

支撑部102包括第一侧部521,第二侧部522以及梁部523,第一侧部521和第二侧部522分别从梁部523的两侧向上延伸,从而支撑部102大致呈开口向上u型结构。第一侧部521和第二侧部522自基板501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并且第一侧部521和第二侧部522的内侧分别自第二边缘562a,562b齐平。即第一侧部521和第二侧部522与第二边缘562a,562b连接。支撑部502和基板501之间形成镂空的空间。其中梁部523的延伸方向与基板502的长度方向l2平行,也说是说支撑部5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基板501,并平行于基板501的长度方向l2。保持臂503a,503b,503c梁部523的底部向上并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分别向内弯折朝向第一边缘561a,561b延伸,并与第一边缘561a,561b连接。也就是说保持臂503a,503b,503c位于支撑部502和基板501形成的镂空的空间中。其中保持臂503a,503b,503c在基板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并且相邻的保持臂分别自梁部523的两侧向外延伸。

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位于基板101的下方,并且分别自第一侧部521和第二侧部522的外侧向外水平延伸,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与基板501之间形成一定间距,从而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和基板501之间分别形成一对凹槽517a,517b。从而凹槽517a和517b分别沿着所述基板101的宽度方向w延伸。

一对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分别包括延伸部543a,543b,延伸部543a,543b自所述一对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的中部向外延伸超过基板501的边缘,在基板501的宽度方向w2上,延伸部543a,543b的宽度小于基板501的宽度。延伸部543a,543b具有自各自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而形成的一对配合凸部546a,546b,配合凸部546a,546b的的表面为光滑过渡的球面或弧面。配合凸部546a,546b用于和待连接的上部部件配合。

图6是图5a中的紧固夹的一个正面视图。结合图5a至图6所示,保持臂503a,503b,503c在基板501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在基板的长度方向上,保持臂503a和503c位于支撑部502相对于基板501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保持臂503b位于支撑部502相对于基板50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并且在紧固夹500沿着基板501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上,保持臂503a,503b,503c互不重叠。沿着基板501的长度方向保持臂503a,503b,503c各自具有一定的宽度,其中保持臂503a和503c的宽度大致为保持臂503b的宽度的一半,从而使得保持臂503a和503c能够提供的保持力大致与保持臂503b提供的保持力相同。保持臂503a或503c在基板501的长度方向上投影的对称设置。也说是说,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持臂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并可以相对设置,即在基板501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上互相重叠,只需在支撑部的两侧的保持臂能够提供大致相同的保持力即可。

基板501的宽度方向w2的边缘处具有向下凸起而形成的接触凸部647a,647b,接触凸部547a,547b用于和待连接的上部部件接触。接触凸部647a,647b的最高点的高度大致与基板501的下表面的高度齐平,或稍低于基板501的下表面的高度。一对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在靠近第一侧部521第二侧部522处自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各自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形成连接配合凹部648a,648b。连接配合凹部648a,648b使得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的内侧的厚度相对较薄,从而使得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容易向下弯折发生形变。

图7是图6中的紧固夹500的一个截面视图。保持臂503a,503b,503c在沿着基板501的长度方向l2的截面上的结构相同,相邻的保持臂相对于支撑部502对称设置,以下将结合图5a至图7以保持臂503b为例介绍保持臂的结构。保持臂503a包括第一段701b,第二段703b和过渡段702b,其中保持臂503b自梁部523的一侧向外并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一段701b,接着再向内并向上延伸形成过渡段702b,接着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段703b。其中第一段701b和支撑部502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第二段703b与开口的第一边缘561a连接并和支撑部502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一段701b和过渡段702b的连接处形成保持臂503b的髋部730b,在基板502的宽度方向w2上,髋部730b向外突出,形成保持臂503a朝向外侧的最远的部分。保持臂503a和503c与保持臂503b结构类似,不再重复描述。保持臂503a,503b,503c各自的第一段,第二段和过渡段长度相同,高度一致,共同用于将紧固夹500保持在下部部件上。

图8是图5a中的紧固夹与待连接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紧固夹500能够将上部部件801和下部部件802连接。其中上部部件801包括基座811以及自基座811的两侧水平向前延伸而形成的卡接部815a,815b,卡接部815a,815b和基座811围成开口817,紧固夹500能够从开口817装入上部部件801。卡接部815a,815b具有自下表面向上凹陷而形成的配合凹部818a,818b,用于和配合凸部546a,546b配合。当需要连接紧固夹500和上部部件801上,将紧固夹500放置在上部部件801的前侧,使得在水平方向上卡接部815a,815b与紧固夹800的凹槽517a,517b对齐,再沿着基板101的宽度方向w2朝向上部部件801推动紧固夹500,使得卡接部815a,815b进入紧固夹100的凹槽817a,817b中。在卡接部815a,815b刚入紧固夹100的凹槽817a,817b时,配合凸部546a,546b抵靠在卡接部815a,815b的下表面,迫使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轻微向下弯折形变,继续推动紧固夹100,配合凸部546a,546b进入配合凹部818a,818b中,髋连接配合部541a和541b恢复形变,紧固夹500安装到位。此时,配合凸部546a,546b不易从配合凹部818a,818滑出,则紧固夹500不易相对于上部部件801滑动。

下部部件802具有开口821,垫片803具有开口831。当紧固夹500与上部部件801连接后,将连接有上部部件801的紧固夹800依次插入垫片的开口831和下部部件的开口821中,压紧到位后则紧固夹800被固定在下部部件802上,从而上部部件801和下部部件802通过紧固夹800被连接。垫片803用于加强紧固夹500与下部部件802之间的密封。

图9是紧固夹,垫片和下部部件沿着图6所示的b-b方向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在图9中省略了已连接的上部部件801。如图9所示,下部部件802的开口821可以是平行于基板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或孔,图9中示出的开口421为长条形的孔。结合图8-9所示,开口821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内边缘827a,827b,内边缘827a,827b之间的距离为开口421的宽度。保持臂103a,103b的上部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421的宽度。当紧固夹500安装在下部部件802的过程中,先将紧固夹500的下端向下插入垫片803的开口831中,再将穿过垫片803的紧固夹500的下端插入下部部件802的开口421中。操作者向下移动紧固夹500,使保持臂503a,503b和503c(图中仅能看到保持臂503b和503c)的外侧与内边缘827a,827b接触。操作者继续向向紧固夹500施加向下的压力,则保持臂503a,503b和503c将受到内边缘827a,827b的压力而向内收缩,从而保持臂503a,503b,503c各自的第一段701能够继续向下移动穿过开口821,使各自的髋部达到开口821的下方,直到紧固夹500的基板501的下表面与垫片80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下部部件802的上表面与垫片803的下表面接触。此时垫片803被紧固夹500和下部部件802挤压发生轻微形变,在紧固夹500和下部部件802之间形成密封,紧固夹100安装到位。在紧固夹100安装到位时,内边缘827a,827b抵靠在保持臂503a,503b和503c各自的过渡段的外侧的斜面上,从而紧固夹100不易相对于下部部件40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臂503a,503b和503c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和内边缘427a,427b之间具有一定的用力,从而保持臂503a,503b和503c将紧固夹500保持在开口821中,使得紧固夹100不能相对于下部部件80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