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138发布日期:2020-02-08 00: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和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在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用支撑支架对其进行支撑,但是发动机的工作时会产生持续性的震动,现有支撑架不具有很好的缓冲功能,大大的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发动机的支撑支架,大多数都是很简单的装置,不能够对发动机工作时或外界产生的震动进行很好的缓冲,大大的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造成了震动导致发动机的损坏,不够安全可靠,使得该装置不具有很好的缓冲功能,不能保证发动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造成了发动机位置的偏移,不便于操作,使得该装置不具有很好的固定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包括:下底座、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两对结构相同的弹簧套杆、上底座以及安装箱,所述下底座上壁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凹槽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两对所述减震弹簧其底端分别安置于下底座凹槽内且相互对应平行,两对所述弹簧套杆分别套装于两对所述减震弹簧顶端,所述上底座焊接于弹簧套杆上且位于下底座正上方并相互平行,所述安装箱为矩形箱体结构,其前壁面由上下挡板组合而成,并且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半圆通孔,所述安装箱安置于上底座上壁面,所述下底座上安装有减震支撑结构,安装箱上安装有装卡辅助固定结构;

所述减震支撑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架、固定杆、一对结构相同的滑块、受力弹簧、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活动座、一对结构相同的连杆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销轴;

一对所述支架分别安置于下底座上壁面,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位于中心线上,所述固定杆插装于一对所述支架之间,一对所述滑块套装于固定杆上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受力弹簧其一端连接于一对所述左侧滑块上,另一端连接于一对所述右侧滑块上,一对所述第一活动座分别安置于一对所述滑块上壁,一对所述连杆其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座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底座下壁面中心线上,一对所述销轴分别安置于连杆与上底座下壁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装卡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电动机、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活动座、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手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助力弹簧;

所述电动机安置于安装箱内下壁面,且其驱动端插装于安装箱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的圆形通孔内,一对所述第二活动座分别安置于安装箱内左右两侧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一对所述卡手其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第二活动座上,其另一端分别卡装于电动机外壁上,一对所述助力弹簧其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卡手侧壁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安装箱内左右两侧壁面上,且位于中心线上并位于第二活动座上方。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块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安装有折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通过上底座与下底座之间的减震弹簧组成一个减震支撑架,并通过两滑块之间的受力弹簧使两连杆起到辅助支撑以及辅助减震的双项效果,其设计简单巧妙并且环保;其安装箱内的装卡辅助固定结构中,通过助力弹簧的弹力,使卡手通过第二活动座的活动连接,使前端紧压在电动机上,进行辅助装卡固定,并且该结构无需多次安装拆卸,通过手动翻折就可以实现;通过整体的设计,使电动机在工作时或者受外界的因素形成的振动而得到缓冲,防止了因振动而是电动机产生损坏,提高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也使电动机的驱动运转更加的稳固,防止电动机产生偏移而引起的不便于操作或转子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底座,2、减震弹簧,3、弹簧套杆,4、上底座,5、安装箱,6、支架,7、固定杆,8、滑块,9、受力弹簧,10、第一活动座,11、连杆,12、销轴,13、电动机,14、第二活动座,15、卡手,16、助力弹簧,17、折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的支撑支架,包括:下底座1、两对结构相同的减震弹簧2、两对结构相同的弹簧套杆3、上底座4以及安装箱5,所述下底座1上壁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凹槽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两对所述减震弹簧2其底端分别安置于下底座1凹槽内且相互对应平行,两对所述弹簧套杆3分别套装于两对所述减震弹簧2顶端,所述上底座4焊接于弹簧套杆3上且位于下底座1正上方并相互平行,所述安装箱5为矩形箱体结构,其前壁面由上下挡板组合而成,并且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半圆通孔,所述安装箱5安置于上底座4上壁面,所述下底座1上安装有减震支撑结构,安装箱5上安装有装卡辅助固定结构;所述减震支撑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架6、固定杆7、一对结构相同的滑块8、受力弹簧9、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活动座10、一对结构相同的连杆11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销轴12;一对所述支架6分别安置于下底座1上壁面,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位于中心线上,所述固定杆7插装于一对所述支架6之间,一对所述滑块8套装于固定杆7上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受力弹簧9其一端连接于一对所述左侧滑块8上,另一端连接于一对所述右侧滑块8上,一对所述第一活动座10分别安置于一对所述滑块8上壁,一对所述连杆11其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座10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底座4下壁面中心线上,一对所述销轴12分别安置于连杆11与上底座4下壁面之间,所述装卡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电动机1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活动座14、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手15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助力弹簧16;所述电动机13安置于安装箱5内下壁面,且其驱动端插装于安装箱5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的圆形通孔内,一对所述第二活动座14分别安置于安装箱5内左右两侧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一对所述卡手15其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第二活动座14上,其另一端分别卡装于电动机13外壁上,一对所述助力弹簧16其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卡手15侧壁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安装箱5内左右两侧壁面上,且位于中心线上并位于第二活动座14上方,所述固定杆7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块8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箱5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安装有折叶17。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装卡辅助固定结构,包括:电动机1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活动座14、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手15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助力弹簧16;

电动机13安置于安装箱5内下壁面,且其驱动端插装于安装箱5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的圆形通孔内,一对第二活动座14分别安置于安装箱5内左右两侧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一对卡手15其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第二活动座14上,其另一端分别卡装于电动机13外壁上,一对助力弹簧16其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卡手15侧壁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安装箱5内左右两侧壁面上,且位于中心线上并位于第二活动座14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杆7为矩形杆状结构,便于滑块8限位防止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8为矩形结构,用于满足设计需求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安装箱5前壁面上下挡板之间安装有折叶17,用于上下挡板活动翻折。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实施例:通过说明书附图1-3可知,首先通过下底座1与上底座4之间安装的减震弹簧2组合成一个电动机支撑架,并通过弹簧套杆3使减震弹簧2限位,可以进行减震,当安装箱5内的电动机13振动时,会使上底座4受向下的冲击振动力,进而通过两个连杆11与上底座4之间的销轴12活动连接以及与滑块8上第一活动座10之间的活动连接,经过传动使两滑块8在支架6上的固定杆7上相对移动,进而挤压受力弹簧9,从而再加上减震弹簧2的散力减震,使整个支撑架得到有效的缓冲,进而防止安装箱5内的电动机13因振动而减少使用寿命;为了防止其长时间振动而产生位移,通过上下挡板之间的折叶17使挡板翻折通过圆孔卡装在转子轴承上,防止转子轴承波动过大而损坏电机,并通过安装箱5内的助力弹簧16的弹力,使卡手15通过与第二活动座14的活动连接可以进行单向翻折,使卡手15卡在电动机13左右两侧上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其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插装”、“活动连接”、“链接”、“焊接”、“固定”、“安置”、“套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