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挖修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079发布日期:2020-02-08 00:2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开挖修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局部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开挖修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供水灯在线管线通常由塑料、钢或者球磨铸铁制成,且这类管线通常埋设在地下。在管线的铺设过程中,传统的地下管线施工方法需要将地面开挖来进行铺设,对环境影响极大。目前通常使用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来进行管线铺设。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是指在地面不开挖沟槽的情况下铺设、修复和更换地下管道和电缆的施工技术,不破坏环境、不阻断交通、不扰民,且施工速度快。但是由于地基不牢固或腐蚀灯原因,使管线容易出现老化、裂缝等损坏现象,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4380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修复工具,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端盖,筒体和两端的端盖共同围成涨紧腔;其中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连通涨紧腔的加压接头;每一端盖的端面上分布有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导轨,导轨沿端盖的径向设置,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行走轮,并在连接处设有卡紧装置,行走轮的最外侧伸出端盖边缘。这样的结构能够方便的将预制的管道修复内衬运送道管道内的相应位置,并进行修复。但是因为涨紧腔两端的端盖大小固定,当端盖的大小比待修复的管道小很多的时候,在涨紧腔在被撑起时,位于中间的部分最鼓,容易出现管道修复内衬仅有涨紧腔中间的部分被压紧,而其他的部位并不能很好的将修复内衬压紧的现象。若充入太多气体,使涨紧腔将整个修复内衬完全压紧时,张紧腔容易出现破裂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开挖修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在向修复气筒内鼓气时,修复气筒的两端结构也一并张开,使整个修复气筒鼓起较为匀称,也能够将修复内衬很好的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非开挖修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包括修复气筒和环形的端盖,所述的修复气筒呈圆筒状,且修复气筒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修复气筒上固定安装有气阀门,端盖安装在修复气筒的两端处,在两个端盖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三根输送轨道,输送轨道所在的直线均经过端盖的轴线,且相邻两个输送轨道之间的夹角相等,输送轨道的一端位于端盖内且不经过端盖的轴线,输送轨道的另一端位于端盖外侧,在输送轨道远离端盖轴线处的一端上安装有滑动轮,在修复气筒两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输送块,输送块沿着输送轨道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时候,先在修复气筒上预先设置有管道修复内衬,之后通过端盖和滑动轮,将管道修复内衬准确运送到管道内相应的位置。通过气阀门向修复气筒内充气,使修复气筒鼓起,在修复气筒鼓起后,修复气筒两端的结构也一并张开,使整个修复气筒鼓起较为匀称。当待修复的管道比端盖大许多时,不易出现修复气筒两端被限制住,导致修复气筒两端的直径远远小于中部的直径,从而无法将修复内衬完全压紧在待修复的管道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送轨道为输送杆,在输送杆靠近修复气筒的侧面上开设有输送槽,输送槽的开口宽度小于输送槽内部最宽的宽度,输送块的横截面与输送槽的横截面相同,且输送块嵌设在输送槽内,输送杆远离端盖轴线处的一端上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修复气筒内部充气时,修复气筒两端的修复块沿着输送槽移动,安装简单,修复块不易从输送槽内脱离,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送槽内嵌设有输送弹簧,输送弹簧的一端与输送槽靠近端盖轴线处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输送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修补好待修补的管道,将修复气筒内的气体放出时,输送弹簧能够辅助收拢修复气筒,使该修复装置能够方便的从管道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送槽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为沉头孔,且在安装孔内穿设有安装螺栓,所述的安装螺栓穿过端盖,输送槽的底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且各个安装孔所在的直线均与输送杆所在的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安装孔来调节输送杆远离端盖轴线处的一侧与端盖轴线处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管道来安装不同的修复气筒,从而能够修复多种直径的管道,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个端盖之间固定连接有同步杆,同步杆穿设在修复气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杆能够带动两个端盖一并移动,使整个修复装置结构更为稳固,在移动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同步杆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个端盖上的输送块固定连接,且同步杆与修复气筒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的同步杆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杆能够起到支撑修复气筒的作用,使修复气筒在充气时,能够更为平稳的张开,从而使修补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端盖远离另一个端盖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摄像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路面上的操作人员观察到管道破损的位置,便于定位和进行修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端盖上固定安装有牵引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牵引环上连接绳索,该绳索的另一端从待修复管道的一端穿出,在该修复装置移动不便的时候,通过牵引绳索来带动该修复装置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向修复气筒内鼓气时,修复气筒的两端结构也一并张开,使整个修复气筒鼓起较为匀称,也能够将修复内衬很好的压紧;

2、在该修复装置移动不便的时候,通过在牵引环上系上绳索,可以方便的带动该修复装置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修复气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修复气筒;11、气阀门;2、端盖;21、摄像装置;22、牵引环;3、输送杆;31、输送槽;32、输送块;33、输送弹簧;34、限位块;35、同步杆;4、安装孔;41、安装螺栓;42、输送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包括呈圆筒状的修复气筒1,修复气筒1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在修复气筒1上固定安装有气阀门11。在修复气筒1的两端处均安装有端盖2,端盖2呈环形,两个端盖2的轴线与修复气筒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两个端盖2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摄像装置21和牵引环22。摄像装置21便于在路面上的操作人员观察到管道破损的位置,便于定位和进行修复。通过在牵引环22上系上绳索,从而可以牵动绳索来带动该修复装置移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端盖2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六根与端盖2平行的输送杆3,输送杆3所在的直线经过端盖2的轴线,相邻两个输送杆3之间的夹角相等。输送杆3的一端位于端盖2外侧,另一端位于端盖2内侧且不经过端盖2的轴线。在输送杆3靠近另一个端盖2的侧面上开设有输送槽31,输送槽31为燕尾槽,在修复气筒1的两端上均固定安装有输送块32,输送块32的形状与输送槽3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输送块32嵌设在输送槽31内且沿着输送槽31移动。在输送槽31内嵌设有输送弹簧33,输送弹簧33的一端与输送槽31靠近端盖2轴线处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输送块32固定连接。输送槽31远离端盖2轴线处的一端与输送杆3远离端盖2轴线处的一端重合,且在这一端上安装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通过螺栓固定在输送杆3上。在输送块32上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同步杆35,同步杆35与端盖2的轴线平行,同步杆35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端盖2上的输送块32固定连接,且同步杆35与修复气筒1的内侧面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在一通过气阀门110向修复气筒1内充气,在修复气筒1鼓起后,修复气筒1两端在同步杆35和输送槽31的作用下一并张开,使整个修复气筒1鼓起较为匀称,在待修复的管道比端盖2大许多时,不易出现修复气筒1两端被限制住,导致修复气筒1两端的直径远远小于中部的直径,从而无法将修复内衬完全压紧在待修复的管道内的现象,从而能够将修复内衬很好的压紧。

如图1和图4所示,在输送槽31的底面上开设有三个安装孔4,三个安装孔4所在的直线平行于输送杆3所在的直线,安装孔4为沉头孔,相邻的两个安装孔4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安装孔4内穿设有安装螺栓41,安装螺栓41穿过端盖2,并将输送杆3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螺栓41的头部没入在安装孔4内,输送轮42固定安装在输送杆3远离端盖2轴线处的一端。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通过安装孔4和安装螺栓41来调节输送杆3远离端盖2轴线处的一端与端盖2轴线处的距离,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管道来安装不同的修复气筒1,从而能够修复多种直径的管道,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输送轮42也随着输送杆3的位置移动而变动位置,能够很好的支撑起端盖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