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火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6632发布日期:2020-11-19 19:1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长明火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阀,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燃气烤箱具有长明火功能的燃气阀。



背景技术:

有的燃气烤箱内部具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烘烤室,每个烘烤室内分别设有一个火排,一般而言位于下部烘烤室内的下火排具有火势控制可能,而位于上部烘烤室内的上火排火势大小一定,一般为大火。因下火排被烤箱的箱体完全遮挡,上火排则可见,因此当给下火排点火时,不能用眼睛观察到是否点火成功,若多次点火不成功,因点火过程中会有燃气释放,当下次点火成功时,会因为下火排周围空气的燃气含量较大,点火时会有“嘣嘣”的爆破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国家出台国家标准,不能有前述情况发生。而上火排因能直接观察到是否点火成功,故不存在前述状况。如专利号为zl201220709936.8(公告号为cn20305942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由导流板组成的双腔燃气烤箱》就披露了这样一种燃气烤箱。

如何设计出一款保证火排点火效率的燃气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人前不久申请有一申请号为cn201810984517.7(公开号为cn10905851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电气两用燃气阀》。这种燃气阀旋钮杆和阀芯之间需要设置离合结构,所述旋钮杆上套设有能随旋钮杆旋转的主动齿轮,且旋钮杆能相对主动齿轮上下滑移,主动齿轮只有一段主动弧形齿部,另一段为无齿弧形面;阀芯上套设有能随阀芯旋转的被动齿轮,被动齿轮只有一段被动弧形齿部,另一段为无齿弧形面;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构成离合结构。必须确保在某个转动角度行程中,阀芯不能旋转以保证长明火和主火始终点燃,所以采用前述离合结构,而离合结构的设置直接导致阀的成本高企,且离合齿轮结构对产品精度及装配要求极高,缺少竞争力。

而且现有长明火燃气阀其阀体内部通道复杂或者阀芯结构复杂。

现在国家对燃气阀产品的安全性及合理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燃气阀在转动至任意角度位置,均下压触发点火开关,这可能导致在主出气通道通气时,才被点火,火排周围空气具有较高的燃气含量,点火时还是会有“嘣嘣”的爆破声。为此供应商要求设计出一款旋钮杆在刚开始下压时,点火开关不被触发,只有在转动一定角度后(确保该角度位置长明火通道通气)点火开关才被触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且简单的长明火燃气阀,保证火排点火开始时,先只有长明火通道通气(主出气通道不通气),即长明火先点燃,然后再转到旋钮杆,让主出气通道通气完成下火排点火。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明火燃气阀,包括内部具有进气通道、主出气通道和长明火出气通道的阀体,阀体内设有能旋转的阀芯,阀芯下部设有开口朝下通气腔,通气腔侧壁上开有火孔,阀体上穿设有用以驱动所述阀芯旋转的旋钮杆,旋钮杆保持上移趋势;所述阀体内还设有控制主出气通道出气量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位于阀芯的下方,且阀芯的转动能驱动所述阀片移动,所述阀体内设有与长明火主出气通道连通的长明火辅助气道,所述阀芯的外周壁上设有长明火垒槽,其中,所述长明火垒槽与通气腔阻断;阀芯的旋转能决定进气通道是否通过所述长明火垒槽与火孔连通、及进气通道是否通过所述长明火垒槽与长明火辅助气道连通。

作为一种具体的优选气路控制方式,在旋钮杆和阀芯处于原始状态下,所述火孔与主出气通道阻断、长明火辅助气道与长明火垒槽阻断;在旋钮杆从原始状态朝转动至第一角度的过程中,能带动所述阀芯转动至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长明火垒槽与长明火辅助气道连通的位置,同时,进气通道与火孔为阻断状态;在旋钮杆从第一角度状态继续转动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带动所述阀芯转动至进气通道同时与长明火辅助气道和火孔连通状态。工作过程中开始后只能往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到第一角度时,燃气经由进气通道通过长明火垒槽、长明火辅助气道与长明火出气通道连通,长明火通气,再继续旋转,燃气依旧通过长明火垒槽、长明火辅助气道与长明火出气通道连通,确保长明火出气通道不断气,同时进气通道通过火孔与主出气通道连通,主火点燃。

作为优选,上述主出气通道的中部设有阀口,阀口位于阀芯的正下方,所述阀片约束在阀口的下方并能上下移动,阀片的下移会使阀口的开启程度增加,阀片上移则会使阀口的开启程度减小;阀芯逆时针转动过程中,阀芯的转动带动阀片向下移动;阀芯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阀芯的转动带动阀片向上移动。该结构将阀片设计为与阀芯直接联动,便于组装,且使产品小型化。

作为改进,上述阀体内设有辅助气道,辅助气道的进气口位于阀口上方,辅助气道的出气口位于阀口下方,在阀片关闭所述阀口的状态下,从火孔出来的燃气只能通过辅助气道与主出气通道的出口端连通。当火排温度超过设定值时,阀片会关闭阀口,通过主出气通道的气量就只能从辅助气道从主出气通道的出口端流出,使其保持在最小火状态。作为优选,上述辅助气道内竖向穿设有用以调节辅助气道出气量的调节流子。调节流子的设置可以调节火排的最小火的火势。

进一步改进,上述阀片固定在一调节杆的中部,调节杆的上部插入阀芯下端的内切槽内,阀芯能相对调节杆上下移动且阀芯的旋转能带动调节杆的旋转,调节杆的底部开有开口朝下的螺纹孔,所述阀体内的底部固定有螺纹柱,螺纹柱位于调节杆的下方并插入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通过阀芯的内切槽与调节杆连接而能带动调节杆旋转,充分利用阀芯自身结构,简化结构,因调节杆本身为转动操作,本结构通过螺纹传动的原理带动阀片移动,利用调节杆转动带动阀片上下移动,设计更为合理。

为使燃气阀具有自动温控调节功能,作为优选,上述阀体底部穿设固定有动力部件,所述螺纹柱设置在该动力部件上,动力部件通过热胀冷缩而能上下移动,所述阀片的下方设有辅助弹簧。动力部件通过导热部件与感温棒连接,动力件内部有感温油,通过热胀冷缩来驱动动力件的上下移动,当火排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感温棒将热量通过导热部件传导给感温油,动力部件在感温油的推动下上下移动,最终实现对阀片上下位置的调节,控制第一主出气通道的出气量,因动力部件在热胀作用下上移的幅度不是很大,还不能让阀片有效封堵住阀口,且在辅助弹簧的作用下,保证阀片有效封堵住阀口。

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阀体包括阀座和固定在阀座上的阀盖,所述阀盖内顶面设有限位凹槽及上限位凸台,阀座的内孔顶面设有点火凹槽及下限位凸台,旋钮杆上具有侧凸的限位柱;在旋钮杆处于原始状态下,限位柱保持卡入限位凹槽趋势,保证原始状态下只能下压才能转动旋钮杆;旋钮杆在原始位置下压后,所述下限位凸台对限位柱进行挡位阻止旋钮杆顺时针旋转;在旋钮杆从原始状态朝转动至第一角度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柱对准点火凹槽,使得旋钮杆在该位置状态能被进一步下移而能完成点火;在限位柱与上限位凸台进行挡位状态,阻断旋钮杆进一步逆时针旋转。该设计更具安全性,即在阀芯从原始状态转动到第一角度位置,旋钮杆的下移幅度不能触发点火开关,到第一角度位置时,因点火凹槽的设置,再结合下限位凸台的阻挡,保证到第一角度位置旋钮杆不能进一步旋转,充分使得旋钮杆可以进一步下移,进而触发点火开关,确保只有长明火出气通道出气时才能点火,安全性更佳;点火成功后,旋钮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上移,限位柱与下限位凸台错位,可以进一步逆时针旋转,进行火势调节。

作为优选,上述火孔包括位于阀芯侧壁上的两个与通气腔连通的孔部、及位于阀芯的外周壁上的主火垒槽,所述主火垒槽与通气腔阻断,主火垒槽的两端与孔部连通。主火垒槽的设置增加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时间,当然也可以将孔部口径做大,但这又会影响阀芯的强度。

为利于进气通道同时与火孔和长明火垒槽连通,上述进气通道与阀体内安装有阀芯的腔室连通的端口横截面呈条形。

为使燃气阀操作更具安全性,上述阀体内设有用以安全电磁阀,安全电磁阀与所述阀芯间隔设置并位于进气通道内,所述阀体上穿设有顶杆,顶杆的下移能触发所述安全电磁阀,顶杆上套设有使顶杆保持上移趋势的弹簧,所述旋钮杆上套设能驱动板,驱动板能随旋钮杆轴向移动但旋钮杆能相对驱动板绕自身轴线旋转。只有旋钮杆下压触发安全电磁阀,其气源总开关才会开启,若旋钮杆下压不到位,没有触发安全电磁阀,就算阀芯转动也不会有燃气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阀芯的特殊设计,即在阀芯的外周壁上设有长明火垒槽,长明火垒槽与通气腔阻断,再结合,阀芯的旋转能决定进气通道是否通过所述长明火垒槽与火孔连通、及进气通道是否通过长明火垒槽与长明火辅助气道连通。这样可将阀片设于阀芯的下方,阀芯的转动能驱动阀片移动,取消原有的齿轮传动结构,简化了结构,减低制造装配难度,通过长明火垒槽与长明火辅助气道连通实现长明火的点火,无需额外设置齿轮离合结构,简化结构,大大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原始状态);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旋转至第一角度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旋转至第二角度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中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中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中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中阀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中带转动限位盘的旋钮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结构改良的具有长明火功能的燃气阀,包括内部具有进气通道1a、主出气通道1b和长明火出气通道1c的阀体1,阀体1内设有能旋转的阀芯2,阀芯2下部设有开口朝下通气腔21,通气腔21侧壁上开有火孔23,阀体1上穿设有用以驱动所述阀芯2旋转的旋钮杆3,旋钮杆3在复位弹簧32作用下保持上移趋势;阀体1内还设有控制主出气通道1b出气量的阀片4。阀体1包括阀座11和固定在阀座11上的阀盖12,旋钮杆3穿设在阀盖12上并伸入阀座11内。

火孔23包括位于阀芯2侧壁上的两个与通气腔21连通的孔部231、及位于阀芯2的外周壁上的主火垒槽232,主火垒槽232与通气腔21阻断,主火垒槽232的两端与孔部231连通。进气通道1a与阀体1内安装有阀芯2的腔室连通的端口1a1横截面呈条形。

阀片4位于阀芯2的下方,且阀芯2的转动能驱动阀片4移动,阀体1内设有与长明火出气通道1c连通的长明火辅助气道1c1,阀芯2的外周壁上设有长明火垒槽22,长明火垒槽22与通气腔21阻断;阀芯2的旋转能决定进气通道1a是否通过长明火垒槽22与火孔23连通、及进气通道1a是否通过长明火垒槽22与长明火辅助气道1c1连通。

如图3、4所示,在旋钮杆3和阀芯2处于原始状态下,火孔23与主出气通道1b阻断、长明火辅助气道1c1与长明火垒槽22阻断。

如图5所示,在旋钮杆3从原始状态朝转动至第一角度α1的过程中,能带动所述阀芯2转动至进气通道1a通过所述长明火垒槽22与长明火辅助气道1c1连通的位置,同时,进气通道1a与火孔23为阻断状态。

如图6所示,在旋钮杆3从第一角度α1状态继续转动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带动所述阀芯2转动至进气通道1a同时与长明火辅助气道1c1和火孔23连通状态。

旋钮杆3从第一角度α1往第二角度α2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带动阀片4朝使主出气通道1b出气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主出气通道1b的中部设有阀口10,阀口10位于阀芯2的正下方,所述阀片4约束在阀口10的下方并能上下移动,阀片4的下移会使阀口10的开启程度增加,阀片4上移则会使阀口10的开启程度减小;阀芯2逆时针转动过程中,阀芯2的转动带动阀片4向下移动;阀芯2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阀芯2的转动带动阀片4向上移动。

阀体1内设有辅助气道1d,辅助气道1d的进气口1d1位于阀口10上方,辅助气道1d的出气口1d2位于阀口10下方,在阀片4关闭所述阀口10的状态下,从火孔23出来的燃气只能通过辅助气道1d与主出气通道1b的出口端连通。

辅助气道1d内竖向穿设有用以调节辅助气道1d出气量的调节流子13。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调节流子13

阀片4固定在一调节杆7的中部,调节杆7的上部插入阀芯2下端的内切槽24内,阀芯能相对调节杆7上下移动且阀芯的旋转能带动调节杆7的旋转,调节杆7的底部开有开口朝下的螺纹孔71,阀体1内的底部固定有螺纹柱61,螺纹柱61位于调节杆7的下方并插入螺纹连接在螺纹孔71内。

阀体1底部穿设固定有动力部件6,螺纹柱61设置在该动力部件6上,动力部件6通过热胀冷缩而能上下移动,动力部件6内部的结构在图纸中没有显示。阀片4的下方设有辅助弹簧62。该动力部件6的驱动结构与感温棒63连接,动力件6的内置腔室有感温油,腔室会根据内部感温油的热胀冷缩产生上下移动,当火排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感温棒63的热量通过导热部件传导给感温油,动力部件6在感温油的推动下上下移动(受热,膨胀,动力部件6上移,遇冷,收缩,动力部件6下移),最终实现对阀片4上下位置的调节,控制主出气通道1b的出气量。若动力部件6上移推动阀片4上移,再结合辅助弹簧62的作用关闭阀口10的状态,从火孔23出来的燃气只能通过辅助气道1d与主出气通道1b的出口端连通,为最小火位置。

阀盖12内顶面设有限位凹槽121及上限位凸台122,阀座11的内孔顶面设有点火凹槽111及下限位凸台112,旋钮杆3上具有侧凸的限位柱31;在旋钮杆3处于原始状态下,限位柱31保持卡入限位凹槽121趋势;旋钮杆3在原始位置下压后,下限位凸台112对限位柱31进行挡位阻止旋钮杆3顺时针旋转;在旋钮杆3从原始状态朝转动至第一角度α1的状态下,限位柱31对准点火凹槽111,使得旋钮杆3在该位置状态能被进一步下移而能完成点火;在限位柱31与上限位凸台122进行挡位状态,阻断旋钮杆3进一步逆时针旋转。

阀体1内设有用以安全电磁阀8,安全电磁阀8与所述阀芯2间隔设置并位于进气通道1a内,所述阀体1上穿设有顶杆9,顶杆9的下移能触发安全电磁阀8,顶杆9上套设有使顶杆9保持上移趋势的弹簧91,所述旋钮杆3上套设能驱动板92,驱动板92能随旋钮杆3轴向移动但旋钮杆3能相对驱动板92绕自身轴线旋转。

本燃气阀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下压旋钮杆3,限位柱31脱离限位凹槽121约束,驱动板92随旋钮杆3下移使顶杆9克服弹簧91的弹力下移触发安全电磁阀8,气源总开关开启。

下限位凸台112对限位柱31进行挡位阻止旋钮杆3顺时针旋转,在逆时针转动旋钮杆3至第一角度的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角度为50度,即转动到第一角度时,带动阀芯2转动至进气通道1a通过长明火垒槽22与长明火辅助气道1c1连通,同时,进气通道1a与火孔23阻断;燃气依次通过进气通道1a、通气腔21、长明火垒槽22、长明火辅助气道1c1后经由长明火出气通道1c排出,而火孔23依旧与主出气通道1b阻断,确保主出气通道1b处于断气状态;此时点火开关未被触发。

如图5所示,在旋钮杆3在第一角度位置状态时,限位柱31对准点火凹槽111,使得旋钮杆3在该位置状态能被进一步下移而能完成点火,将长明火点燃。

松手后,旋钮杆3在复位弹簧32作用下上移,限位柱31与下限位凸台112错位,可以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旋钮杆3.

如图6所示,旋钮杆3从第一角度α1往第二角度α2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带动阀芯2转动至进气通道1a同时与长明火辅助气道1c1和火孔23连通状态。燃气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进气通道1a、通气腔21、长明火辅助垒槽23、长明火辅助气道1c1后经由长明火出气通道1c排出,长明火依旧被点燃;另一路燃气依次通过进气通道1a、通气腔21、火孔23、阀口10后经由主出气通道1b排出,而主出气通道1b可与燃气烤箱中的火排接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