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端液压抱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6130发布日期:2020-11-27 12: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端液压抱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抱闸,尤其涉及一种轴端液压抱闸。



背景技术:

液压抱闸就是所谓的液压刹车,是使机械中的运动件停止或减速的机械零件。为了减小制动力矩和结构寸,液压抱闸通常装在设备的高速轴上,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如矿井提升机、电梯等)则装在靠近设备工作部分的低速轴上,有些制动器已标准化和系列化,并由专业工厂制造以供选用。现有液压抱闸使用的刹车片多为石棉绒质摩擦材料制得,在使用过程中磨损较快且散热性能较差,更换周期短。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轴端液压抱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端液压抱闸,利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化实现刹车、缓冲振动及冷却功能,提高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及降低了工作振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端液压抱闸,包括底座、支撑架、导向机构、压杆、压轴、推套、油缸、刹车机构、壳体、第一分液块、第一单向阀、缓存机构、压出机构、第二单向阀、长行程电磁铁、第二分液块,所述的支撑架数量为2件,沿底座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导向机构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架之间,所述的导向机构分别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架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架还设有压杆,所述的压杆与支撑架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压轴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压杆之间,所述的压轴与压杆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压轴贯穿推套,所述的推套与压轴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油缸位于推套顶部,所述的油缸与推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刹车机构位于支撑架中部,所述的刹车机构与支撑架铰链相连,所述的壳体设置在支撑架外侧,所述的第一分液块位于壳体内侧下端,所述的第一分液块与壳体通过螺纹相连且与刹车机构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分液块上端,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第一分液块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缓存机构位于第一单向阀上端且位于壳体内侧,所述的缓存机构与第一单向阀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压出机构位于壳体内侧且位于缓存机构左侧,所述的压出机构与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位于压出机构和缓存机构之间,所述的第二单向阀分别与压出机构和缓存机构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长行程电磁铁位于压出机构上端且位于壳体内侧,所述的长行程电磁铁与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分液块位于压出机构机构下端且位于壳体内侧,所述的第二分液块分别与压出机构和刹车机构通过管道相连且与壳体通过螺栓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插销、插杆、插套、第二插销,所述的第一插销贯穿压杆,所述的第一插销与压杆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插杆位于第一插销右侧,所述的插杆与第一插销焊接相连,所述的插套位于插杆右侧,所述的插套与插杆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插销位于插套右侧且贯穿另一件压杆,所述的第二插销与插套过盈配合相连且与压杆间隙配合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刹车机构包括承重轴、承重块、刹车片、储液槽、阀芯、出液通道、导向套、导向头、吸合套、复位弹簧、环形电磁铁、弧形槽,所述的承重轴贯穿支撑架,所述的承重轴与支撑架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承重块位于承重轴下端,所述的承重块与承重轴焊接相连,所述的刹车片位于承重块底部,所述的刹车片与承重块通过螺栓相连且分别与第一分液块和第二分液块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储液槽位于承重块中心处,所述的储液槽不贯穿承重块主体,所述的阀芯贯穿承重块,所述的阀芯沿承重块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出液通道位于阀芯下端且贯穿承重块,所述的导向套位于承重块外侧且被阀芯贯穿,所述的导向套与承重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向头位于阀芯外侧且伸入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头与阀芯螺纹相连且与导向套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吸合套位于导向头外侧,所述的吸合套与导向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复位弹簧位于导向头外侧且位于导向套和吸合套之间,所述的环形电磁铁位于承重块外侧且被导向套贯穿,所述的环形电磁铁与承重块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刹车片还设有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位于刹车片中心处,所述的弧形槽不贯穿刹车片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芯还设有过液孔,所述的过液孔贯穿阀芯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头还设有防转片,所述的防转片位于导向头外侧,所述的防转片与导向头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套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位于导向套内侧且位于防转片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轴端液压抱闸,制动时,油缸带动与推套间隙配合相连的压轴上移,进而带动压杆上移并摆动,从而带动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沿底座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刹车机构与工作轴贴合,同时,刹车机构内设的环形电磁铁得电与吸合套吸合,从而带动阀芯移动,使得储液槽、过液孔、出液通道、弧形槽腔体互通,此时,长行程电磁铁推动压出机构将非牛顿流体经第二分液块压入储液槽内,非牛顿流体沿过液孔、出液通道进入弧形槽,由于刹车片与高速工作轴接触的瞬间,弧形槽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极高而形成短暂的固体对工作轴进行刹车以及缓冲振动,随着工作轴速度的降低,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逐渐降低而先后经第一分液块和第一单向阀流入缓存机构内,从而对工作轴进行冷却直到工作轴完全停止。该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化实现刹车、缓冲振动及冷却功能,提高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及降低了工作振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导向机构三维图

图3示出本发明刹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刹车片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导向套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缓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压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支撑架2、导向机构3、压杆4、压轴5、推套6、油缸7、刹车机构8、壳体9、第一分液块10、第一单向阀11、缓存机构12、压出机构13、第二单向阀14、长行程电磁铁15、第二分液块16、第一插销301、插杆302、插套303、第二插销304、承重轴801、承重块802、刹车片803、储液槽804、阀芯805、出液通道806、导向套807、导向头808、吸合套809、复位弹簧810、环形电磁铁811、弧形槽812、过液孔813、防转片814、限位槽815、第一罐体1201、第一推杆1202、第一锥形推头1203、调节螺母1204、第一弹簧1205、二罐体1301、导向封盖1302、第二推杆1303、第二锥形推头1304、导杆1305、第二弹簧1306、压套130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梯抱刹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导向机构3、压杆4、压轴5、推套6、油缸7、刹车机构8、壳体9、第一分液块10、第一单向阀11、缓存机构12、压出机构13、第二单向阀14、长行程电磁铁15、第二分液块16,所述的支撑架2数量为2件,沿底座1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导向机构3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架2之间,所述的导向机构3分别与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架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架2还设有压杆4,所述的压杆4与支撑架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压轴5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压杆4之间,所述的压轴5与压杆4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压轴5贯穿推套,所述的推套6与压轴5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油缸7位于推套6顶部,所述的油缸7与推套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刹车机构8位于支撑架2中部,所述的刹车机构8与支撑架2铰链相连,所述的壳体9设置在支撑架2外侧,所述的第一分液块10位于壳体9内侧下端,所述的第一分液块10与壳体9通过螺纹相连且与刹车机构8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11位于第一分液块10上端,所述的第一单向阀11与第一分液块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缓存机构12位于第一单向阀11上端且位于壳体9内侧,所述的缓存机构12与第一单向阀11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压出机构13位于壳体9内侧且位于缓存机构12左侧,所述的压出机构13与壳体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单向阀14位于压出机构13和缓存机构12之间,所述的第二单向阀14分别与压出机构13和缓存机构12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长行程电磁铁15位于压出机构13上端且位于壳体9内侧,所述的长行程电磁铁15与壳体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分液块16位于压出机构13机构下端且位于壳体9内侧,所述的第二分液块16分别与压出机构13和刹车机构8通过管道相连且与壳体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向机构3包括第一插销301、插杆302、插套303、第二插销304,所述的第一插销301贯穿压杆4,所述的第一插销301与压杆4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插杆302位于第一插销301右侧,所述的插杆302与第一插销301焊接相连,所述的插套303位于插杆302右侧,所述的插套303与插杆30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插销304位于插套303右侧且贯穿另一件压杆4,所述的第二插销304与插套303过盈配合相连且与压杆4间隙配合相连,插杆302沿插套303滑动,实现支撑架2的开合及合拢,所述的刹车机构8包括承重轴801、承重块802、刹车片803、储液槽804、阀芯805、出液通道806、导向套807、导向头808、吸合套809、复位弹簧810、环形电磁铁811、弧形槽812,所述的承重轴801贯穿支撑架2,所述的承重轴801与支撑架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承重块802位于承重轴801下端,所述的承重块802与承重轴801焊接相连,所述的刹车片803位于承重块802底部,所述的刹车片803与承重块802通过螺栓相连且分别与第一分液块10和第二分液块16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储液槽804位于承重块802中心处,所述的储液槽804不贯穿承重块802主体,所述的阀芯805贯穿承重块802,所述的阀芯805沿承重块802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出液通道806位于阀芯805下端且贯穿承重块802,所述的导向套807位于承重块802外侧且被阀芯805贯穿,所述的导向套807与承重块8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导向头808位于阀芯805外侧且伸入导向套807,所述的导向头808与阀芯805螺纹相连且与导向套807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吸合套809位于导向头808外侧,所述的吸合套809与导向套80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复位弹簧810位于导向头808外侧且位于导向套807和吸合套809之间,所述的环形电磁铁811位于承重块802外侧且被导向套807贯穿,所述的环形电磁铁811与承重块8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刹车片803还设有弧形槽812,所述的弧形槽812位于刹车片803中心处,所述的弧形槽812不贯穿刹车片803主体,所述的阀芯805还设有过液孔813,所述的过液孔813贯穿阀芯805主体,所述的导向头808还设有防转片814,所述的防转片814位于导向头808外侧,所述的防转片814与导向头808焊接相连,所述的导向套807设有限位槽815,所述的限位槽815位于导向套807内侧且位于防转片814外侧,当环形电磁铁811得电与吸合套809吸合能带动阀芯805移动,使得储液槽804、过液孔813、出液通道806、弧形槽810的腔体互通,当环形电磁铁811失电时,复位弹簧810推动吸合套与环形电磁铁811脱离,使得阀芯805将出液通道806与储液槽804隔断,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防转片814沿限位槽815滑动,使得与阀芯805固连的导向头808沿导向套807平动不转动,保证阀芯806的位置稳定。

如图6所示,所述的缓存机构12包括第一罐体1201、第一推杆1202、第一锥形推头1203、调节螺母1204、第一弹簧1205,所述的第一罐体1201位于壳体9内侧,所述的第一罐体1201与壳体9通过螺栓相连且与第一单向阀11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一推杆1202位于第一罐体1201下端,所述的第一推杆1202与第一罐体1201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锥形推头1203位于第一罐体1201内部且位于第一推杆1202顶部,所述的第一锥形推头1203与第一推杆1202螺纹相连,所述的调节螺母1204位于第一推杆1202下端,所述的调节螺母1204与第一推杆120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1205位于第一推杆1202外侧且位于第一锥形推头1203与第一罐体1201之间。初始位置时,第一弹簧1205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一锥形推头1203与第一罐体1201贴合,手动调节调节螺母1204在第一推杆1202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锥形推头1203在第一罐体1201内的位置,从而调节非牛顿流体进入第一罐体1201的压力。

如图7所示,所述的压出机构13包括第二罐体1301、导向封盖1302、第二推杆1303、第二锥形推头1304、导杆1305、第二弹簧1306、压套1307,所述的第二罐体1301位于壳体9内侧,所述的第二罐体1301与壳体9通过螺栓相连且与第二单向阀14通过软管相连,所述的导向封盖1302位于第二罐体1301上端,所述的导向封盖1302与第二罐体13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推杆1303贯穿导向封盖1302,所述的第二推杆1303与导向封盖130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锥形推头1304位于第二罐体1301内侧且位于第二推杆1303下端,所述的第二锥形推头1304与第二推杆1303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1305贯穿导向封盖1302且位于第二锥形推头1304上端,所述的导杆1305与导向封盖1302间隙配合相连且与第二锥形推头130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1306位于导杆1305外侧且导向封盖1302和第二锥形推头1304之间,所述的压套1307位于第二推杆1303顶部,所述的压套1307与第二推杆1303螺纹相连,长行程电磁铁15动作插入压套1307内推动与第二推杆1303固连的第二锥形推头1304至上而下的将第二罐体1301存储的非牛顿液体压入第二分液块16内,导杆1305沿导向封盖1305上下滑动,保证第二锥形推头1304动作平稳不晃动。初始位置时,第二弹簧1306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二锥形推头1304对非牛顿流体施加一个推力,使得第二罐体1301内的非牛顿流体处于一定压力状态下。

工作原理:本发明制动时,油缸7带动与推套6间隙配合相连的压轴5上移,进而带动压杆4上移并摆动,从而带动两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2沿底座1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刹车机构8与工作轴贴合,同时,刹车机构8内设的环形电磁铁811得电与吸合套809吸合,从而带动阀芯805移动,使得储液槽804、过液孔813、出液通道806、弧形槽810腔体互通,此时,长行程电磁铁15推动压出机构13将非牛顿流体经第二分液块16压入储液槽804内,非牛顿流体沿过液孔813、出液通道806进入弧形槽810,由于刹车片803与高速工作轴接触的瞬间,弧形槽810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极高而形成短暂的固体对工作轴进行刹车以及缓冲振动,随着工作轴速度的降低,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逐渐降低而先后经第一分液块10和第一单向阀11流入缓存机构12内,从而对工作轴进行冷却直到工作轴完全停止。该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化实现刹车、缓冲振动及冷却功能,提高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及降低了工作振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