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3682发布日期:2020-11-10 11:3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塑缠绕管,特别是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给排水塑料管道包括缠绕管和挤出式波纹管,相比于挤出式的管道,缠绕管的口径可以做到更大,缠绕管的加工设备也更简单。

目前,钢塑缠绕管在制作过程中普遍由板材螺旋卷制而成,如图1所示,其具体为:将板体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螺旋卷制后相互搭接粘结形成管体1,板体在螺旋卷制后需要相互搭接粘结,故管体1成型后,其内壁存在搭接凸起12。

在上述生产过程中,由于管体1成型后,其内壁存在搭接凸起12,无法平整,使得管体1内壁流阻较大,对其内流体流动会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由于钢塑缠绕管的管体成型后,其内壁存在搭接凸起,使得管体内壁流阻较大,对其内流体流动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通过在管体内壁套设连接具有光滑内壁的内管,使得流体从内管中通过,从而大大减小了钢塑缠绕管内壁的流阻,进而降低了钢塑缠绕管对其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包括由板材螺旋卷制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套装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具有光滑内壁。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管体为板材螺旋卷制而成,管体内壁作为钢塑缠绕管的内壁,管体内壁上存在搭接凸起,而在所述管体内套装连接有内管,以内管的内壁作为钢塑缠绕管的内壁,使得流体从内管中通过,由于内管内壁相比较钢塑缠绕管的内壁来说更为光滑,从而大大减小了钢塑缠绕管内壁的流阻,进而降低了钢塑缠绕管对其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同时,在所述管体内套装连接有内管,有效地增加钢塑缠绕管的环刚度。

优选地,所述内管与所述管体相粘接。

优选地,所述内管为聚乙烯或环氧树脂材质制成的结构件。

优选地,所述管体外侧有螺旋状凸起,用以增强管体的环刚度。

优选地,所述螺旋状凸起包括螺旋状钢带和包裹于所述螺旋状钢带外侧的防腐耐磨层。

优选地,所述防腐耐磨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相比较一般的管用塑料,其抗腐蚀和耐磨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管体与所述内管完全贴合。

为防止生产制作过程中,管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存在空隙而存在汽泡,而钢塑缠绕管的质量的问题,故将所述管体与所述内管完全贴合。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管体内壁上的搭接凸起相对应的凹槽,以保证所述管体与所述内管完全贴合。

优选地,所述内管上至少一个端面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倒角,以保证内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管体端部之间粘接效果更好,避免在使用时,内管与管体之间出现分层现象。

更加优选地,所述内管两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倒角。以保证内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管体端部之间粘接效果更好,避免在使用时,内管与管体之间出现分层现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在所述管体内套装连接有内管,以内管的内壁作为钢塑缠绕管的内壁,使得流体从内管中通过,由于内管内壁光滑,从而大大减小了钢塑缠绕管内壁的流阻,进而降低了钢塑缠绕管对其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在所述管体内套装连接有内管,有效地增加钢塑缠绕管的环刚度。

3、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相比较一般的管用塑料,其抗腐蚀和耐磨性能更好。

4、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所述内管两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倒角,以保证内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管体端部之间粘接效果更好,避免在使用时,内管与管体之间出现分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钢塑缠绕管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标:1-管体;11-螺旋状凸起;12-搭接凸起;111-螺旋状钢带;112-防腐耐磨层;2-内管;21-凹槽;22-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包括由板材螺旋卷制的管体1,所述管体1内套装连接有内管2,所述内管2具有光滑内壁,其中:

所述管体1外侧有螺旋状凸起11,所述螺旋状凸起11包括螺旋状钢带111和包裹于所述螺旋状钢带111外侧的防腐耐磨层112。

所述内管2与所述管体1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在保证密封情况下,环形铆钉连接,密封螺钉连接等,其中,较优选的方式为:

所述内管2与所述管体1相粘接。

其粘接剂可以选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用于粘接管道的粘接剂。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施例所述的板材螺旋卷制的管体1,其普遍为:先将所述板材沿长度方向延伸,螺旋卷制后粘结形成管体,在螺旋卷制后,侧壁与之相邻的侧壁面之间完全搭接贴合在一起,此时,就会在管体1的内壁形成搭接凸起12。

内管2与管体1之间的装配可选择为:先将管体1做好后,将内管2在柔软状态时(可通过加热等手段),放置于管体1内,进行热状态贴合。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内管2为聚乙烯或环氧树脂材质制成的结构件。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防腐耐磨层112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相比较一般的管用塑料,其抗腐蚀和耐磨性能更好。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管体1为板材螺旋卷制而成,管体1内壁作为钢塑缠绕管的内壁,管体1内壁上存在搭接凸起12,而在所述管体1内套装连接有内管2,以内管2的内壁作为钢塑缠绕管的内壁,使得流体从内管中通过,由于内管2内壁光滑,从而大大减小了钢塑缠绕管内壁的流阻,进而降低了钢塑缠绕管对其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而且,在所述管体1内套装连接有内管2,有效地增加钢塑缠绕管的环刚度。

实施例2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体1与所述内管2完全贴合。

为防止生产制作过程中,管体1与所述内管2之间存在空隙而存在汽泡,而钢塑缠绕管的质量的问题,故将所述管体1与所述内管2完全贴合。

具体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管体1内壁上的搭接凸起12相对应的凹槽21,以保证所述管体1与所述内管2完全贴合。所述管体1与所述内管2相贴合时,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分层的地方为内管2的两端与管体1对应端部的粘接位置,为降低该处分层风险。

如图3所示,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内管2上至少一个端面与所述内管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倒角22。

如图2所示,在上述基础上,更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内管2两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管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倒角22。

所述倒角22以保证内管2的端部与对应的管体1端部之间粘接效果更好,减少使用时内管2与管体1之间出现分层现象发生的概率。

如图2和3所示,内管2两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管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倒角22,在装配时,由于所述管体1与所述内管2相贴合,故该倒角与管体1会围成一个单边v形槽,此时,在单边v形槽内填入粘接剂,可以保证管体1端口处与内管2的端口处粘接牢固。

有时,也可在管体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倒角,具体在所述管体1端面与所述管体1内壁的连接处开设倒角,该倒角与内管2上对应的倒角形成v形槽,此时,在v形槽内填入粘接剂,可以保证管体1端口处与内管2的端口处粘接牢固。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内管2两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管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圆角。

倒角也可使用圆角代替,圆角较倒角好加工,当圆角代替倒角时,同等情况下,圆角尺寸要比倒角尺寸大,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