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917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氧气呼吸器自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



背景技术:

正压氧气呼吸器自动补给阀(自补阀)是保证呼吸系统始终处于正压状态的重要自动补气装置,确保使用人员的呼吸防护安全。

目前的正压氧气呼吸器用自动补给供气装置,置于气囊内,利用摇杆斜向开启原理。正压板在正压弹簧作用下向下移动使气囊逐渐收缩,当气囊内降低至触碰到自补阀摇杆时,自补阀摇杆倾斜一角度并开启,实现自动补给供气。由于该供气方式为自补阀摇杆倾斜开启,存在供气不充足、因摇杆易弯曲变形导致开启不灵敏、可靠性差,且易造成气囊有效容积减小等问题。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能够保证供气时开启灵敏且供气充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能够保证供气时开启灵敏且供气充足,且不会造成气囊有效容积减小等问题。

本发明的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包括气囊及气囊的进气口,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有设置于气囊外的自补阀,所述气囊上设有可随着所述气囊的收缩和膨胀而移动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在气囊收缩过程中开启所述自补阀并在气囊膨胀过程中远离自补阀使自补阀关闭。具体的,在正压弹簧的作用下气囊逐渐被压缩至气囊内压强不足时,触发装置开启自补阀开始向气囊内补充气体;当气囊逐渐膨胀后至气囊内压强充足,触发装置远离自补阀时自补阀关闭并停止向气囊内充气。

进一步,所述触发装置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气囊上部连接并随气囊的收缩和膨胀而移动。具体的,随着气囊被压缩控制杆接近自补阀并使自补阀开启,随着气囊充气后膨胀,控制杆远离自补阀后自补阀关闭。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架,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气囊上部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架铰接。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控制杆与气囊铰接的一端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使自补阀开启并向气囊充气。

进一步,所述控制杆与气囊上部以及固定架的铰接处均为球形铰接。

进一步,所述自补阀包括控制件以及设置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控制腔的阀体,所述控制件位于控制腔内;所述触发装置通过控制件控制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的断开与连通。

进一步,所述控制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第一段直径小于第二段直径。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包括阀杆和阀芯;所述阀杆一端伸出于阀体,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芯下方还设有使阀杆和阀芯沿轴向往复移动的复位件。具体的,阀杆和阀芯沿其轴向下移,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此时自补阀开启并向气囊补充气体。阀杆和阀芯沿其轴向上移,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断开,此时自补阀关闭并停止向气囊充气。

进一步,所述阀芯为筒状结构,所述阀芯的内壁靠近上端设有第二限位凸台,阀芯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阀杆中部一体设有可与第二限位凸台相抵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凸台之间设有复位缓冲弹簧;所述复位件与第三限位凸台的下端面相抵。阀杆处的缓冲弹簧,当阀杆受到压杆的压力并向下移动时可起到缓冲作用;还可防止误触压杆或阀杆后开启自补阀。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部还设有与控制件相抵的压杆;所述压杆一端与阀体铰接,另一端与触发装置相抵。具体的,通过杠杆原理,向压杆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开启自补阀,进而提高自补阀开启的灵敏度。

进一步,阀体底部设有可将控制腔覆盖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控制腔的缝隙处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自补阀放置于气囊外,触发装置移动范围大,增大了气囊的有效容积。(2)自补阀在控制杆和压杆双重杠杆作用下,进一步减小开启自补阀所需压力,从而提高自补阀开启灵敏度,保证对气囊补气稳定可靠。(3)由于自补阀极易开启和关闭,且采用阀芯轴向移动开启,可实现大流量补给供气,使气囊迅速充满气体。(4)便于对自补阀检修维护,以保证对气囊补气稳定可靠。(5)可防止自补阀因误触而开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中自补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01为横梁板,02为正压弹簧,03为正压板,04为触发装置,4-1为控制杆,4-2为固定架,4-3为压板,4-4为球形铰链,05为自补阀,5-1为阀体,5-11阶梯孔第一段,5-12阶梯孔第二段,5-2为出气通道,5-3为进气通道,5-4为阀杆,5-41为第一限位凸台,5-5为阀芯,5-51为第二限位凸台,5-52为第三限位凸台,5-61为缓冲弹簧,5-62为复位弹簧,5-7为压杆,5-8为快插接头,5-9为盖板,5-10为密封圈,06为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正压氧气呼吸器用新型自补供气装置,所述气囊06的进气口设有自补阀05,该自补阀05位于气囊06外部。所述气囊06上设有可随着所述气囊06的收缩和膨胀而移动的触发装置04;所述触发装置04在气囊06收缩过程中开启所述自补阀05并在气囊06膨胀过程中远离自补阀05使自补阀05关闭。具体的,在正压弹簧02的作用下,正压板03将气囊06逐渐向下压缩至气囊06内压强不足时,触发装置04开启自补阀05并开始向气囊06内补充气体;当气囊06逐渐膨胀后至气囊06内压强充足,触发装置04远离自补阀05时自补阀05关闭并停止向气囊06内充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装置04包括控制杆4-1,所述控制杆4-1的一端与气囊06上部连接并随气囊06的收缩和膨胀而移动。具体的,控制杆4-1的一端与气囊06上部的正压板03连接,随着正压板03向下移动将气囊06压缩,控制杆4-1接近自补阀05并使自补阀05开启;随着气囊06充气后膨胀,控制杆4-1远离自补阀05后自补阀05关闭。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架4-2,所述控制杆4-1的一端与气囊06上部的正压板03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架4-2铰接。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控制杆4-1与气囊06铰接的一端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使自补阀05开启并向气囊06充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杆4-1与气囊06上部以及固定架4-2的铰接处均通过球形铰链4-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补阀05包括控制件以及设置有进气通道5-3、出气通道5-2以及控制腔的阀体5-1,如图2所示,自补阀05的进气方向为a,出气方向为b。所述控制件位于控制腔内;所述触发装置04通过控制件控制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的断开与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第一段5-11直径小于第二段直径,以便于对控制件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件包括阀杆5-4和位于阶梯孔第二段5-12的阀芯5-5;所述阀杆5-4一端穿过阶梯孔第一端并伸出于阀体5-1,另一端深入阶梯孔第二段5-12并与所述阀芯5-5连接;所述阀芯5-5下方还设有使阀杆5-4和阀芯5-5沿轴向往复移动的复位件,优选的,复位件为复位弹簧5-62。具体的,阀杆5-4带动阀芯5-5沿轴向下移,使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连通,此时自补阀05开启并向气囊06补充气体。阀芯5-5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其轴向向上移动,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断开,此时自补阀05关闭并停止向气囊06充气。采用阀芯轴向移动开启,可实现大流量补给供气,使气囊迅速充满气体。

本实施例中,阀芯5-5为筒状结构,阀芯5-5内壁靠近上端设有第二限位凸台5-51,阀芯5-5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三限位凸台5-52。阀杆5-4中部一体设有可与第二限位凸台5-51相抵的第一限位凸台5-41,第三限位凸台5-52与第一限位凸台5-41之间设有复位缓冲弹簧5-61。复位弹簧5-62位于第三限位凸台5-52的下方。为保证气密性,阀杆5-4与阶梯孔第一端之间设有密封圈5-10,阀芯5-5与阶梯孔第二端之间也设有密封圈5-10。当阀杆5-4向下移动时,第一限位凸台5-41与第二限位凸台5-51相抵并带动阀芯5-5向下移动,进而使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连通,此时自补阀05开启并向气囊06补充气体。待气囊06完成充气后,阀杆5-4上端的压力逐渐减小至消失,复位弹簧5-62推动第三限位凸台5-52使阀芯5-5恢复至原位,缓冲弹簧5-61推动第一限位凸台5-41使阀杆5-4恢复至原位。阀杆5-4处的缓冲弹簧5-61,当阀杆5-4受到压杆5-7的压力并向下移动时可起到缓冲作用;还可防止误触压杆5-7或阀杆5-4后开启自补阀05。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5-1上部还设有与控制件相抵的压杆5-7;所述压杆5-7一端与阀体5-1铰接,另一端可与触发装置04相接触。具体的,压杆5-7可与触发装置04中的控制杆4-1向抵,通过杠杆原理,控制杆4-1向下移动并向压杆5-7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开启自补阀05,进而提高自补阀05开启的灵敏度。优选的,为便于控制杆4-1与压杆5-7先接触,控制杆4-1与压杆5-7之间还设置有压板4-3,所示压板4-3螺栓连接在控制杆4-1上。

本实施例中,阀体5-1底部设有可将控制腔覆盖的盖板5-9,所述盖板5-9与所述控制腔的缝隙处设有密封圈5-10。

优选的,为便于连接,进气通道5-3和出气通道5-2的端口处均设有快插接头5-8。

使用时,气囊06放置于横梁板01的下方,横梁板01与气囊06之间依次设置有正压弹簧02和正压板03。在正压弹簧02的作用下,正压板03将气囊06逐渐压缩,至气囊06内压强不足时,控制杆4-1与正压板03铰接的一端随之向下移动,当压板4-3与压杆5-7接触后,压杆5-7首先将阀杆5-4向下压,当阀杆5-4的第一限位凸台5-41与第二限位凸台5-51相抵时,阀芯5-5在阀杆5-4的作用下开始向下移动,直至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连通,此时自补阀05开始向气囊06内充气。通过杠杆原理可知,此时在控制杆4-1与正压板03铰接的一端所施加的力小于控制杆4-1上压板4-3所受的力;压杆5-7自由端所施加的力小于阀杆5-4与压杆5-7接触处压杆5-7所受的力。即通过双重杠杆,进一步减小开启自补阀05所需压力,从而提高自补阀05开启灵敏度,保证对气囊06补气稳定可靠。

待气囊06内逐渐充满气体后,控制杆4-1与正压板03铰接的一端随之上移,压板4-3跟随控制杆4-1移动并远离压杆5-7,同时阀杆5-4、阀芯5-5在缓冲弹簧5-61和复位弹簧5-62的作用下移动至原位并将进气通道5-3与出气通道5-2断开。此时自补阀05停止向气囊06充气。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