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0479发布日期:2021-07-16 21:4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


背景技术:

2.浸渍是现代炭素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它从最原始的0.6mpa空气加压发展到1.5mpa氮气加压,进而又进一步发展到现在规模企业采用的液体沥青借助于沥青泵直接加压。虽然从气体加压到液体泵加压在安全性和抗氧化性有较大的改进,但能否维持所浸渍的炭素产品始终保持在某一压力恒定值或较小的波动范围内工作,且方便调节、确保浸渍罐及压力系统处于绝对安全和稳定运行还有一定差距。现有技术中的溢流调节阀,根据溢流调节阀所控制的液体的形状的不同在构造、产生压力的动力等诸方面有所不同,例如cn200510060408.9号专利公开的油脂集中润滑系统的溢流调节阀,其原理是利用弹性装置受压后产生反弹力的作用来推动柱塞滑动而溢流。cn200610065120.5号专利公开的真空用充气过压溢流调节阀则利用其构造的巧妙设计来调节其压力。
3.现有的调节阀的压力调节较为单一,为此,提出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圆柱形,所述主体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主体之间同轴设置,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滑动设有活动管,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所述活动管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活动管的侧壁对应所述环形槽处均匀贯穿设有通槽,所述活动管与所述限位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活动管开口的一端连接有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圆柱形,所述主体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所述外壳的侧壁对应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贯穿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主体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滑动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端面对应所述外壳与所述主体的轴心线处贯穿设有连通槽,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活动块的一端侧壁贯穿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导管的侧壁贯穿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导管连通。
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的轴心平行设置,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滑槽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
8.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
9.优选的,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对应开口处螺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10.优选的,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侧壁贯穿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
杆与所述外壳之间螺接,所述调节螺杆对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活动块之间,所述调节螺杆对应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通过设置主体,主体内部设置活动管,活动管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抵住限位环,从而形成封堵,当压力过大时,在应力作用下活动管被压缩,使得沥青流入环形槽,通过通槽流出主体,同时流向控制阀,控制阀对沥青流量进行控制,当压力过大,主体工作,控制阀正常排放,使得沥青压力减小,而当压力持续增大时,控制阀减小沥青流量,使得沥青压力随之持续增大,从而对沥青的压力控制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主体、2

环形槽、3

活动管、4

限位环、5

通槽、6

第一弹簧、7

外壳、8

导管、9

活动块、10

连通槽、11

第二弹簧、12

第一连接管、13

第二连接管、14

滑槽、15

滑块、16

密封盖、17

密封垫、18

调节螺杆、19

顶板、20

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溢流调节阀,包括主体1,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所述主体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设有环形槽2,所述环形槽2与所述主体1之间同轴设置,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滑动设有活动管3,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4,所述活动管3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活动管3的侧壁对应所述环形槽2处均匀贯穿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呈圆形,如图3所示,所述通槽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活动管3与所述限位环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活动管3开口的一端连接有控制阀。
19.具体而言,所述控制阀包括外壳7,所述外壳7呈圆柱形,所述主体1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壳7的侧壁,所述外壳7的侧壁对应远离所述主体1的一侧贯穿设有导管8,所述导管8与所述主体1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外壳7的内表面滑动设有活动块9,所述活动块9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7的内表面均匀接触,所述活动块9的端面对应所述外壳7与所述主体1的轴心线处贯穿设有连通槽10,所述连通槽10将导管8与主体1连通,当活动块9移动时,调节连通槽10与导管8以及主体1相交的面积,即可改变沥青流速,所述活动块9与所述外壳7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1,常态下所述活动块9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下,使得连通槽10与导管8以及主体1之间充分导通,所述外壳7对应所述活动块9的一端侧壁贯穿设有第一连接管12,所述导管8
的侧壁贯穿设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3通过连接导管连通。
20.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7的内表面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7的轴心平行设置,所述活动块9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滑槽14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活动块9在外壳7内部滑动时,所述滑块15同时在滑槽14内部滑动,所述滑块15与所述滑槽14之间使得活动块9不会在外壳7内部转动,使得连通槽10可将主体1以及导管8连通。
21.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弹簧11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一端。
22.具体而言,所述外壳7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外壳7的外表面对应开口处螺接有密封盖16,所述密封盖16与所述外壳7之间设有密封垫17,装置工作时,沥青通过第二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2以及连接导管注入外壳7内部,而密封盖16便于拆卸,便于对外壳7内部进行清理检修。
23.具体而言,所述外壳7靠近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侧壁贯穿设有调节螺杆18,所述调节螺杆18与所述外壳7之间螺接,所述调节螺杆18与所述外壳7同轴设置,所述调节螺杆18对应位于所述外壳7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板19,所述顶板19呈圆形,所述顶板19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滑槽14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使得顶板19也不会随着调节螺杆18的转动而旋转,所述第二弹簧11位于所述顶板19与所述活动块9之间,所述调节螺杆18对应位于所述外壳7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20,便于对调节螺杆18转动。
24.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系统压力高时,在应力作用下第一弹簧6被压缩,活动管3移动,沥青通过主体1流入,经过环形槽2进入通槽5,而后流入外壳7内部,最终由导管8流出,而当系统压力持续增高时,沥青经过导管8时,通过导管流入外壳7内部,使得活动块9在压力作用下压缩第二弹簧11移动,使得连通槽10随之移动,减小沥青的流量,从而使得系统内压力增大,从而对系统内压力进行灵活调节。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