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0754发布日期:2022-07-08 23:0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C形扣的制作方法
c形扣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与扣件有关,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具有开孔的c形扣。


背景技术:

2.c形扣为防止轴或机件移动的组件,图1显示一种外扣式的c形扣10,图2显示一种内扣式的c形扣12,所示的c形扣10或12的两端各设有一闭孔14,以方便扣环钳(未示)伸入该两闭孔14,以向外张开c形扣10或向内缩合c形扣12。
3.为形成所述的闭孔14,c形扣10或12的两端均设一圈部16,成为各闭孔14的外周。
4.由图所示可知,c形扣10的圈部16的外径大于c形扣的宽度,成为相当凸出的部位,当c形扣10或12扣住对象时,其外凸的圈部16造成使用上的限制或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述缺失,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形扣,使c形扣不具有外凸的部位,并便于扣环钳操作。
6.为达成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c形扣,包含有:
7.一c形的环身,具可开合的弹性且具有两端;
8.两开孔,设于该环身两侧,并临近或位于该环身的两端,自该两开孔施力,可改变该环身的外径;
9.各该开孔具有一连通口与一封闭端,该连通口连通该环身的一周缘,且各该开孔的该封闭端与该连通口连接的外侧壁形成一挡止边缘。
10.借此,该c形扣的环身并未具有特别凸出的部位,利于c形扣于各种环境中使用,该两开孔便于扣环钳的尖端伸入及操作,以改变c形扣的外径。各该开孔的挡止边缘可防止扣环钳的尖端脱出开孔。
11.进一步地,该两开孔对称地设于该环身的两侧。
12.进一步地,该两开孔设于该环身的外周缘,其连通口连通该环身的外周缘。
13.进一步地,该环身的两端定义为该c形扣的前侧;各该开孔的该封闭端较该连通口靠近该c形扣的前侧。
14.进一步地,该两开孔设于该环身的内周缘,其连通口连通该环身的内周缘。
15.进一步地,该环身的两端定义为该c形扣的前侧;各该开孔的该连通口较该封闭端靠近该c形扣的前侧。
16.进一步地,该两开孔斜向地设于该环身。
17.进一步地,该环身的两侧各设有一窄部,为该环身宽度较窄的部位,该两窄部分别临近该两开孔,且位于该两开孔的后侧。
附图说明
18.图1是一种习知c形扣的视图;
19.图2是另一种习知c形扣的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c形扣的立体图;
21.图4是图3的俯视图;
22.图5显示以一扣环钳操作图3的c形扣的示意图;
23.图6是图5的6-6剖线的剖面图;
24.图7显示缩小该c形扣的外径的操作状态;
25.图8是图3的c扣形扣于一套筒的内孔的剖面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c形扣的立体图;
27.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28.图11是以一扣环钳操作图9的c形扣的示意图,并显示扩大该c形扣的外径的操作状态;
29.图12显示图9的c扣形扣住一轴的外周的剖面图。
30.10、12c形扣
ꢀꢀꢀꢀꢀꢀꢀꢀꢀꢀꢀꢀ
14闭孔
31.16圈部
32.20、20’c形扣
33.30环身
ꢀꢀꢀꢀꢀꢀꢀꢀꢀꢀꢀꢀꢀꢀꢀꢀ
32端
34.34开口
ꢀꢀꢀꢀꢀꢀꢀꢀꢀꢀꢀꢀꢀꢀꢀꢀ
36窄部
35.38凹入
36.40、40’开孔
ꢀꢀꢀꢀꢀꢀꢀꢀꢀꢀꢀꢀ
42、42’连通口
37.44、44’封闭端
ꢀꢀꢀꢀꢀꢀꢀꢀꢀꢀ
45长壁
38.46短壁
39.l纵向
ꢀꢀꢀꢀꢀꢀꢀꢀꢀꢀꢀꢀꢀꢀꢀꢀꢀ
w宽度
40.t切线方向
ꢀꢀꢀꢀꢀꢀꢀꢀꢀꢀꢀꢀꢀ
n法线方向
41.50扣环钳
ꢀꢀꢀꢀꢀꢀꢀꢀꢀꢀꢀꢀꢀꢀ
52尖端
42.60套筒
ꢀꢀꢀꢀꢀꢀꢀꢀꢀꢀꢀꢀꢀꢀꢀꢀ
62内孔
43.64、66环槽
ꢀꢀꢀꢀꢀꢀꢀꢀꢀꢀꢀꢀꢀ
65轴
具体实施方式
44.请参阅图3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c形扣20,其包含有:一呈c形的环身30以及两个开孔40。该环身30具有可开合的弹性,且具有相向的两端32。该c形扣20的两端32定义为c形扣的前侧。该环身30是左右对称的构形,具有两侧。一开口34,形成于该两端32之间。由于该环身30具有可开合的弹性,因此可改变该c形扣20的外径。
45.该两开孔40设于该环身30的外周缘,分别位于该环身两侧,且呈对称设置。开孔40的位置可设于该环身30的两端32之处,或如图3所示,临近该环身30的两端,自该两开孔40施予向内的作用力时,可改变该环身30的外径。
46.各该开孔40具有一连通口42与一封闭端44,本较佳实施例的该两开孔40设于环身30的外周缘,因此,各该连通口42连通该环身30的外周缘。本说明书定义,连通口42的位置为开孔40的外侧。该封闭端44具有一内侧壁45及一外侧壁46,分别位于该开孔40的内、外侧,连接该连通口42与该封闭端44的该外侧壁46形成一挡止边缘,可防止扣环钳脱出开孔
40(将于下文说明)。
47.本实施例的c形扣20为内扣式的扣件,可缩小外径,该封闭端44的位置较该连通口42的中心靠近c形扣的前侧,所述的连通口42的中心是指连通口42的宽度的中央。
48.请参阅图4,该两开孔40可斜向地设于该环身30上,所述的斜向指界于环身30的切线方向t与法线方向n之间的方向。该两开孔40大致上沿着向内的作用力的方向设于该环身30。该连通口42与封闭端44之间的连线形成该开孔40的纵向l,该纵向l界于该切线方向t与法线方向n之间。于本较佳实施例,各开孔40的连通口42往封闭端44的设置方向是由c形扣20的后侧往c形扣的前侧设置。
49.此外,该环身30于本较佳实施例具有一致的宽度w,惟实施上不以此为必要;两窄部36,设于该环身30的两侧,为宽度较窄的部位,该两窄部36分别临近该两开孔40,且位于该两开孔的后侧。本实施例于环身30的两侧的周缘各至少凹设一凹入38,以形成各该窄部36。该两窄部36使c形扣20更容易弹性变形。
50.使用时,如图5、图6所示,以一扣环钳50的钳嘴的两尖端52分别伸入该c形扣20的该两开孔40并施力,可改变该c形扣的外径。请参阅图7,该两尖端52施予向内夹压的作用力时,可使该环身30的外径缩小,进而可将该c形扣20移入一对象的内孔中,例如图8所示的套筒60的内孔62中,释放该作用力后,该c形扣20弹性回复,并扣入该内孔62的环槽64。
51.如图7所示,当该扣环钳50缩小该c形扣20的外径时,扣环钳的尖端52受开孔40的挡止边缘(即该外侧壁46)挡止,无法脱出开孔40,可确保扣环钳50夹压c形扣20的过程中,尖端52不会脱离c形扣20。
52.请参阅图9及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c形扣20’,相同的构件沿用相同的标号。该c形扣20’同样包含有:一呈c形的环身30以及两开孔40’。该环身30具有可开合的弹性,且具有两端32。该c形扣20’的两端32为c形扣的前侧。一开口34,形成于该两端32之间。
53.该两开孔40’设于该环身30的内周缘,分别位于该环身两侧,同样的,开孔40’的位置可设置于该环身30的两端32之处或临近该环身的两端,自该两开孔40’施予向外的作用力时,可改变该环身30的外径。
54.本较佳实施例的该两开孔40’设于环身30的内周缘,因此,各该连通口42’连通该环身30的内周缘。本说明书定义,连通口42’所在之处为开孔40’的外侧,连接该连通口42’与该封闭端44’的该外侧壁46形成一挡止边缘,可防止扣环钳脱出开孔40’。
55.本实施例的c形扣20'为外扣式的扣件,可扩大外径,该连通口42’的中心较该封闭端44’靠近c形扣的前侧。
56.请参阅图10,该两开孔40’可斜向地设于该环身30上,所述的斜向指界于环身30的切线方向t与法线方向n之间的方向。该两开孔40’大致上沿着向外的作用力的方向设于该环身30。各该开孔40’的连通口42’与封闭端44’之间的连线形成该开孔40’的纵向l,该纵向l界于该切线方向t与法线方向n之间。于本较佳实施例,各开孔40’的连通口42’往封闭端44’的设置方向由c形扣20’的前侧往c形扣的后侧设置。
57.同样的,该环身30于本较佳实施例具有一致的宽度w;两窄部36,设于该环身30的两侧,为宽度较窄的部位,该两窄部36分别临近该两开孔40’,且位于该两开孔的后侧。两凹入38,分别设于环身30两侧的周缘,以形成各该窄部36。
58.使用时,如图11所示,以一扣环钳的钳嘴的两尖端52分别伸入该c形扣20’的该两开孔40’并施力,可改变该c形扣的外径。该两尖端52施予向外张开的作用力时,可使该环身30的外径扩大,进而可将该c形扣20’移向一对象的外周,例如图12所示的一轴65的外周,释放该外张的作用力后,该c形扣20’弹性回复,并扣入该轴65的环槽66中。
59.如图10所示,该扣环钳50扩大该c形扣20’的外径的操作过程中,扣环钳的尖端52受开孔40’的挡止边缘(即该外侧壁46)挡止,无法脱出开孔40’,可确保操作过程中,扣环钳的尖端52不会脱离c形扣20’。
6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c形扣20、20’设置开孔40、40’供扣环钳结合及操作,c形扣20、20’的外径并无明显外凸的部位,可提升c形扣的使用便利性,并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合。且本实用新型的开孔可防止扣环钳脱离c形扣,确保操作的有效性。
61.上揭实施例仅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而非限制,举凡由本实用新型的等效修改,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