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13621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转子30侧的可动止动件47,W及设在 阀座23侧(阀主体20侧)的固定止动件46构成的止动机构45,在阀忍25落座在阀座23 上之前的、稍微打开的微小开度状态下,使可动止动件47触碰到固定止动件46而不成为闭 阀状态。
[0059] 详细来说,电动阀10具有:阀轴24,该阀轴24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具有倒圆锥台 状部的阀忍25 ;阀主体20,该阀主体20具有阀室21及带阀口22的阀座23 ;壳体40,该壳 体40的下端部与该阀主体20密封接合;步进电动机60,该步进电动机60具有在该壳体40 的内周隔开规定间隙a而配设的转子30,及外嵌在壳体40上W对该转子30进行旋转驱动 的定子50 ;W及螺旋进给机构18,该螺旋进给机构18利用转子30的旋转而使阀忍25与阀 口 22接触、分离,通过使阀忍25的升程量(=开度)变化,从而调整制冷剂的通过流量。
[0060] 在阀主体20的阀室21的一侧部,设有由导管接头构成的第1出入口 11,在下部形 成有带阀口(小孔)22的阀座23,且设有与阀口 22相连并由导管接头构成的第2出入口 12。阀轴24、阀忍25、带阀口 22的阀座23及第2出入口 12,实质上配设在转子30的旋转 轴线0上。
[0061] 定子50具有二相的定子线圈50A、50B,各定子线圈50A、50B包括:上下一对辆铁 51 ;外嵌在该辆铁51上的绕线架52 ;W及卷绕在该绕线架上的线圈53等,各定子线圈50A、 50B上下重叠,且在它们的外周及内部的空隙部分,利用模制成形而覆盖、充填有树脂56。 各定子线圈50A、50B通过通电电缆58、端子部57等而被通电励磁。另外,在定子50的下表 面部,安装有止转部件42,用于阻止定子50和壳体40及阀主体20的相对旋转和相对移动 (卡止部等省略图示)。
[0062] 在设于阀主体20的嵌合孔27中,压入固定有筒状的导向套26的下部大径部26a 的下半部。在导向套26中的上部小径部2化的下半部的外周,形成有构成螺旋进给机构18 的一方的固定外螺纹部28。在导向套26上,滑动自如地嵌插有阀轴24的大径部24曰,该阀 轴24的大径部24a是其下部(阀忍25)突出到下方的状态。
[0063] 在转子30的上部,一体地结合支承环36,且在该支承环36上,馴接固定有下表面 开口的带顶部32a的圆筒状阀轴保持架32的上部突部。
[0064] 在阀轴保持架32的下部内周,形成有构成螺旋进给机构18的另一方的可动内螺 纹部38,该可动内螺纹部38与形成于导向套26的固定外螺纹部28螺合。 阳0化]在阀轴保持架32的上部,内插导向套26的上部小径部26b,且在阀轴保持架32的 顶部32a中央(所形成的通孔)插通有阀轴24的上部小径部24b。在阀轴24的上部小径 部24b的上端部压入固定有推压螺母33。
[0066]另外,阀轴24外插在该阀轴24的上部小径部24b,且始终受到压缩螺旋弹黃34的 向下方(闭阀方向)的施力,该压缩螺旋弹黃34压缩安装在阀轴保持架32的顶部32a与 阀轴24中的下部大径部24a的上端阶梯面之间。
[0067] 因此,阀轴24在将压入固定于上端部的推压螺母33按压到阀轴保持架32的顶部 32a的状态下,随着阀轴保持架32而升降。在阀轴保持架32的顶部32a上的推压螺母33 的外周侧,配置有回复用螺旋弹黃35,用于当构成螺旋进给机构18的固定外螺纹部28和可 动内螺纹部38的螺合脱开后容易再螺合。
[0068] 另一方面,在阀轴保持架32和导向套26上,设有止动机构45,用于当转子30利用 螺旋进给机构18而旋转下降到规定位置时阻止进一步的旋转下降。详细来说,在阀轴保持 架32的下部外周,成形固定有后述的强化树脂制的厚壁短圆筒状的可动基体44,该可动基 体44向下方突设有凸状的可动止动件47、且可与阀轴保持架32-体旋转移动。另外,在 导向套26的下部大径部26a的上部外周,成形固定有后述的强化树脂制的固定承雙台43, 该固定承受台43向上方突设有与所述可动止动件47触碰而使其停止的凸状的固定止动件 46O
[0069] 所述可动止动件47及固定止动件46如图2所示,为了充分确保强度及耐久性,且 谋求成形的方便,做成从侧面观察较细长。另外,为了增大止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降低每 单位面积的触碰荷载,而做成从俯视观察为扇形,且该扇形形成为:前后端面进行面接触且 两侧面沿着W转子30的旋转轴线O为中屯、进行旋转并升降(螺旋运动)的可动止动件47 所画出的轨迹而位于旋转板半径r的同屯、圆上,其宽度(径向的厚度)为一定。 阳070]另外,在可动止动件47的下降时的旋转方向观察,在该可动止动件47的后部及固 定止动件46的前部,分别形成有避让用倾斜面47t、46t,用于避免当通过对方的止动件时 产生接触的现象。 阳071]对于如此构成的电动阀10,通过W第1方式对各定子线圈50A、50B进行通电(脉 冲供给),从而转子30及阀轴保持架32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20上的导向套26,而进行例 如绕顺时针旋转,通过导向套26的固定外螺纹部28和阀轴保持架32的可动内螺纹部38 的螺旋进给,从而例如阀轴保持架32进行旋转并下降,随此,阀轴24及阀忍25下降,阀忍 25离开阀座23的升程量(开度)逐渐变小,制冷剂的通过流量就变少。
[0072] 通过阀轴保持架32与转子30 -起进行旋转并下降,从而不久可动止动件47就触 碰到固定止动件46,然后,即使对各定子线圈50A、50B持续进行脉冲供给通电,阀轴保持架 32的旋转下降也被强制停止。可动止动件47触碰到固定止动件46时的阀开度是本实施例 的电动阀10的最小开度,且如前所述,在该电动阀中,不获得全闭状态,就从W该最小开度 稍微打开的阀忍25与阀座23之间的间隙使制冷剂流动。
[0073] 另一方面,当W第2方式对各定子线圈50A、50B进行通电(脉冲供给)时,转子30 及阀轴保持架32就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20上的导向套26而向相反方向(绕逆时针)旋 转,利用导向套26的固定外螺纹部28和阀轴保持架32的可动内螺纹部38的螺旋进给,可 动止动件47离开固定止动件46,运次阀轴保持架32进行旋转并上升,随此,阀轴24及阀忍 25上化阀忍25离开阀座23的升程量(开度)逐渐变大,制冷剂通过流量变多。
[0074]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利用转子30的旋转量而任意地对阀忍25的升程量(=阀开 度)进行细微调整,且转子30的旋转量由供给脉冲数控制,因此,能高精度控制制冷剂流 量。 阳0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向下突设有凸状可动止动件47的可动基体44,和向上 突设有凸状固定止动件46的固定承受台43的材料,使用运样的材料:W高硬度且耐药品性 优异的树脂(具体来说是PPS树脂)为母材,并对该母材混入有硬度比其低且具有固体润 滑性的强化材料(具体来说是碳、石墨及碳纤维)。
[0076]因此,能可靠地避免像W往的石英纤维强化等级PPS那样,磨损粉末(石英粉末) 如研磨材料那样进行工作而加速促进磨损的那种不良情况,其结果,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
[0077] 另外,作为母材的材料,除了上述PPS树脂外,也可使用阳邸树脂或PT阳树脂等。
[0078] 在将碳类物质用作为强化材料的场合,即使该碳类强化材料生成微小粉末,也几 乎附着在近旁,假如与制冷剂一起流动,因富有润滑性,故而不会对该电动阀10和配设在 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等设备带来妨碍。 阳079]如此,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阀10中,由于改进了反复进行触碰和冲击的可动止 动件47及固定止动件46的材料,因此,能够获得运样的优异效果:能可靠地防止因磨损粉 末所引起的动作不良等,且能提高电动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008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电动阀10的止动件46、47的 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应用于电磁阀等其它的电驱动阀,另外,应用零件也并 不限于止动件,即使是将本发明应用于频繁承受触碰和冲击的零件的场合,也能获得同样 的效果。
【主权项】
1. 一种电驱动阀,其特征在于,具有直接暴露于制冷剂,且反复承受触碰或冲击的树脂 制的特定零件,作为该特定零件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以高硬度且耐药品性优异的树脂 为母材,并对该母材混入有硬度比其低且具有固体润滑性的强化材料。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阀,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特定零件的母材,使用PPS树 月旨、PEEK树脂及PTFE树脂中的任何一种。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阀,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特定零件的强化材料,使用 碳、石墨和碳纤维等的碳类物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零件,是具有止动件的零件, 该止动件确定阀芯的可动范围。5. -种电驱动阀,具有:螺旋进给机构,该螺旋进给机构用于利用转子的旋转而使阀 芯与阀座接触分离;可动止动件,该可动止动件设在所述转子侧;以及固定止动件,该固定 止动件设在所述阀座侧,在所述阀芯落座在所述阀座上之前的、少许打开的微小开度状态 下,使所述可动止动件触碰到所述固定止动件而不成为闭阀状态,该电驱动阀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可动止动件及固定止动件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以PPS树脂、PEEK树脂及PTFE树脂的任一种为母材,并对该母材混入有碳、石墨、碳纤维等的碳类强化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电驱动阀,作为止动件(46、47)等的直接暴露于制冷剂且反复进行触碰和冲击的特定零件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以高硬度且耐药品性优异的树脂即PPS树脂、PEEK树脂及PTFE树脂中的任一种为母材,并对该母材混入有硬度比其低且具有固体润滑性的强化材料,即碳、石墨和碳纤维等的碳类物质。采用本发明,能尽量提高止动件等的反复进行触碰和冲击的零件的耐磨损性,难以产生因磨损粉末所引起的动作不良等,而且可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IPC分类】F16K1/32
【公开号】CN105370901
【申请号】CN201510395336
【发明人】菅沼威, 菱谷康平, 猪野泰利
【申请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