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274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碟式煞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煞车制动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碟煞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长久以来,自行车在人类短程移动上,一直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近年来吹起了节能减碳与休闲的风潮,使得不需耗能消耗能源的自行车更为普及,更加深入每一个家庭。
[0003]自行车虽属非主流交通工具,然而也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都会装置有煞车装置,以提高行车安全。不管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煞车装置对于行车安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份。传统常见的煞车装置为鼓式煞车与碟式煞车两种,而这两种煞车装置都是利用来令片去磨擦煞车鼓或是煞车碟盘,再透过不断提高的摩擦力,来达到减速或停车的功效。一般而言,碟式煞车之制动效果会比鼓式煞车确实些,因此市售之高级自行车,或是有特殊安全考虑之自行车,都已大幅采用碟式煞车,来提高自行车之附加价值。
[0004]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
[0005]1、结构复杂:结构过于复杂之碟煞结构,除材料成本外,组装成本亦高,当然,消费者买回家后,其维修成本当然也会跟着变高。
[0006]2、承前述,在有限的空间中,要同时容纳复杂之结构,许多构件之尺寸都必须跟着缩小化设计,导致提供恢复力之弹簧线径跟着变细,因此,再完成煞车动作后,来令片复位之速度慢,造成不必要之磨擦,缩短来令片之使用寿命。
[0007]3、不容易组装:传统之碟煞结构之组装顺序,由外而内依序安装,因此,供转圜之工作空间会随着组装的零件述而逐渐变小,当然,组装难度亦随之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式煞车。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种碟式煞车,包括至少一壳体,该壳体中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该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壳体内侧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而该轴向进给装置延伸出相对应壳体外面之第二端,连设于一扳杆;当该扳杆之自由端部受拉力牵引时,可旋动该轴向进给装置,令轴向进给装置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令该来令片夹顶推设于该煞车盘之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而当作用于扳杆之拉力消失后,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即分别带动该两来令片复位,结束煞车减速动作;该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一装设于壳体中之推进组,该推进组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以及第二推进柱,其中该第一推进柱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作轴向往复式运动,而该第二推进柱则相对于螺套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内推动该第一推进柱;该第一推进柱异于第二推进柱之端面轴向形成有至少二等距环状排列之容置空间,其中,每一容置空间中容置有一压缩弹簧,且每一弹簧之自由端部顶抵于壳体之内侧;该第一推进柱向内轴向移动执行煞车动作时,并同时压缩该等压缩弹簧,藉以于煞车动作执行完毕后,提供第一推进柱适当之恢复力。
[0011]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改变组装方向、依实际需求提供适当之恢复力,达到降低成本、提供精确制动力等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扳杆与第一、二壳体分离之立体外观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扳杆后之立体分解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向进给装置之剖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之剖视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局部剖视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壳体之剖视图。
[002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002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2、3、4、5、6,本实用新型碟式煞车包括互相对接结合之第一壳体10及一第二壳体20,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间形成有一避让槽30,藉以供避让旋转中之煞车盘40 ;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分别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50,且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 /第二壳体10/20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60 ;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 /第二壳体10/20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80之两端。扳杆80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图中未示),当扳杆80受煞车线之牵引而同时旋动两轴向进给装置50后,两轴向进给装置50分别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60,令两相对之来令片60同步夹设于煞车盘40之两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
[0025]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外观虽略有差异,然其内部结构相同并左右镜射对应,因此,以下兹以第一壳体10以及装设于其中之轴向进给装置50为例,予以说明。
[0026]第一壳体10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11及一螺孔12,其中,穿孔11之直径小于螺孔12之直径,而于穿孔11与螺孔12间形成有一第一肩部13,且穿孔11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14。
[0027]轴向进给装置50包括一装设螺孔12中之推进组70以及一锁设于螺孔12中之螺套52,藉以将推进组70限位于螺孔12中。推进组70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71及第二推进柱72,其中第一推进柱71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10作轴向往复式运动,而第二推进柱72则相对于螺套52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内推动第一推进柱71。
[0028]第一推进柱71包括互相同心对应之第一段711及第二段712,其中第一段711之直径小于第二段712之直径,而于第一段711与第二段712间形成有一第二肩部713。第二肩部713上等距轴向形成有至少二容置空间714。容置空间714分别径向延伸至第二段712之表面,且每一容置空间714中分别轴向容置有一压缩弹簧73,又每一压缩弹簧73之自由端部分别顶抵于第一肩部13,藉以提供第一推进柱71作动后之恢复力。第一推进柱71相对于第二推进柱72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5,并沿第一推进柱71之轴线伸设有一凸柱716。第二段712之侧面径向形成有至少一滑槽717,而凸肋14分别滑设于滑槽717中,令第一推进柱71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
[0029]请进一步参阅如图7所示,第二推进柱72包括一贴抵于第一推进柱71端面之盘体721,以及一同心延伸自盘体721之柱体722。盘体721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1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而柱体722于贯穿螺套52后连设于扳杆80,因此,当扳杆80被煞车线牵引时,会带动第二推进柱72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1旋转,进而利用互相贴抵之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与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5,将第一推进柱71向内顶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