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结构的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6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性的气压波动,再进一步的能够在所述第一阀芯的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产生相对更加稳定的压力差,让所述第一阀芯无论在静止还是轴向移动时都更加稳定,不易出现高频的轴向或径向振动。
[0013]其中,所述第一阀芯结合着能够让所述第一阀芯弹性复位的复位弹簧,是指所述第一阀芯结合着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并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自动地复位。
[0014]其中,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是指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即对应于结合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的另一个端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的位置可调,是指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在轴向方向上的定位位置是能够被调节的结构,其中包含了可以在结合所述复位弹簧定位端的位置设置有能够调整所述定位端位置的位置调节器的方案。由于在实际的制造中不同的所述复位弹簧其(弹性系数)是不同的,不同的第一阀芯的重量、第一阀芯的运动摩擦阻力也存在不同、第一阀芯的安装方向也会作出改变(至少有卧式安装或竖立安装两种模式),不仅导致每个弹簧的弹性力都存在着误差,而且也导致不同的第一阀芯在相同风压或其变化量的情况下所导致的所述第一阀芯的轴向移动量或其变化量是不同的,而这种轴向移动量或其变化量不同也就直接导致所述第一通风间隙与风压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也不同。对于这种不确定性问题,必须在出厂前或维修时对每一个风量调节阀的所述第一阀芯的位置做出适配性的调整(也称为标定)使其接近风压与间距关系变化的标准标定曲线,即每一个所述风量调节阀具有大致相同的出厂设置参数(标定曲线)风量。所述标准标定曲线是根据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的设计值、第一阀芯的理论摩擦助力、卧式安装或竖立安装等因素,在风压与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变化关系之间所建立的对应变化关系标准数学模型。为此,通过所述位置调节器或者说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的位置可调方案,能够便于在出厂设置时或维修设置时分别标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位置,让所述第一通风间隙的标定间距的变化规律接近事先拟定的风压与间距关系变化的标准标定曲线。
[0015]通过所述位置调节器的调节或者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的位置可调的方案,能够改变所述复位弹簧定位端的标定位置从而改变受其驱动的所述第一阀芯的标定位置,也对应地改变所述第一阀芯的锥侧面与所述前阀腔的锥形腔面之间的标定间距,使不同的弹簧、第一阀芯在安装到所述风量调节阀中后经过对所述复位弹簧定位端位置的调试调整从而使不同的所述风量调节阀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定曲线。
[0016]其中,所述前阀腔的中轴线方向上固设有定位轴,是指所述定位轴被固定地设置,在工作时不能轴向地移动。
[0017]其中,所述第二阀芯呈碟片状并能够径向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后阀腔中,这样,所述第二阀芯径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后阀腔腔壁的配合能够减少或增大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的第二通风间隙的大小(即通常所说的开度大小)甚至还可以直接关断所述第二通风间隙。其次,所述旋转驱动轴是连接所述第二阀芯和执行器的中间件,所述旋转驱动轴穿过所述后阀腔的腔壁后连接到所述第二阀芯,一种方案是仅仅连接所述第二阀芯的顶端部,还可以是横穿整个所述第二阀芯后一直延伸到第二阀腔的对面壁体上,所述旋转驱动轴成为整个所述第二阀芯的径向旋转轴。
[00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芯滑动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并在风压增大时能够自由地向后移动并能在风压减少时通过复位弹簧复位提高过风面积,为此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自动适配于管道中的气压变化并调节通过的风量进而稳定通风柜的面风速。当其应用到所述通风柜产品的风管路中并开启通风柜时,可以发现,首先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的旋转开启角度使所述风量调节阀具有特定的通风量,此时,在所述第一阀芯的所述锥底面和所述锥侧面之间必定形成正向的正常风压差,所述风压差会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向所述阀体的出风端方向(向后方向)移动而收窄所述第一通风间隙,但此时所述第一通风间隙的减少不足以对所述风量调节阀的通风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此在正常开机启动时所述风量调节阀的通风量主要由所述第二阀芯的开启角度决定,所述第二阀芯成为所述风量调节阀的主阀芯,但是所述第一阀芯能够缓和突然升高的气流量从而减少对主管(总排风通道)风压的冲击。
[0019]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例如通风柜的视窗升高或降低、其它邻近的通风柜开启或关闭时导致通风系统的总排风通道内的风压发生局部变化等等,导致所述第一阀芯的所述锥底面和所述锥侧面之间风压差发生异常的微量变动时,所述第一阀芯能够通过调整其在轴线方向的位移从而进一步调整所述第一通风间隙的大小,进而使所述风量调节阀的通风量减少并逐步回归或接近原始的正常工作值。随后所述锥底面和所述锥侧面之间风压差减少,所述第一阀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所述阀体的进风端方向(向前方向)自我修复移动,这样也能减少对其它通风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的开启角度并不需要作调整,所述第一阀芯起到修正所述风量调节阀的通风量的作用,所述第二阀芯成为所述风量调节阀的辅助阀芯,但当需要大幅度地调整通风量时,所述第二阀芯又再次派上用场。而且为了能够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能够起到分工合作的作用,所述第一阀芯需要标定在特定的浮动范围内。而所述浮动范围则需要根据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所述风量调节阀的使用环境等因素决定。
[00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21]1.由于所述前阀腔的中轴线方向上固设有定位轴,而所述第一阀芯、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通过所述前阀腔的锥形腔面、所述第一阀芯、复位弹簧三个主要构件的配合能够快速实现通风柜面风速的自动微调和稳定作用,为此与现有技术对比,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阀腔及其内部的结构相对非常简单,不仅加工所述阀腔简单而且定位所述定位轴也比较简单,更不用在第一阀芯、所述定位轴上设置其它机械或电气的自动控制装置,也不用另外设置对所述第一阀芯的位置予以控制的控制阀腔,从而降低了整个所述风量调节阀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0022]2.巧妙地把所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组合在所述阀体的阀腔中,利用所述第二阀芯实现初调而利用所述第一阀芯实现自动微调,从而实现了初调和微调风量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本发明结构简单但也不仅实现了文丘里阀对风量变化敏感的特点而且实现了蝶阀对风量能够大范围调节的特性。
[0023]3.由于所述第二阀芯布置在所述后阀腔中,为此借助所述第二阀芯的开启角度能够调整所述风量调节阀的主要通风量,所述第二阀芯的开启角度由所述旋转驱动轴决定而与风压无关系。而当所述第二阀芯处于原始位置时又能够封闭所述后阀腔从而能够把所述风量调节阀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空间予以隔离,减少外界环境对通风系统的损害。
[0024]4.由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定位端的位置可调,能够改变所述复位弹簧和第一阀芯的标定位置,使不同的所述复位弹簧、第一阀芯安装到所述风量调节阀中后,使不同的所述风量调节阀具有大致相同的出厂设置参数(标定曲线)。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锥底面呈外凸型的弧形面。这样能够更加顺畅地对空气予以导向,减少所述迎风面的紊流。
[0026]为了能够有效的调整所述第二阀芯的旋转角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外的能够调节所述第二阀芯旋转角度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轴。
[0027]其中,所述执行器是一种能够接受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旋转的驱动器。为此借助所述执行器能够实现所述第二阀芯旋转角度的自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