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002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瓦斯钢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有关燃料供应桶的燃料管的设计,尤其关于一种瓦斯钢管。
技术背景 常见的燃料供应桶,为储存液态瓦斯,也叫桶装瓦斯,普遍的被使用在人们生活周遭的厨房中。瓦斯为一种有毒的气体,倘若没有燃烧完全而四散在室内密闭空间中,则可能导致瓦斯中毒意外的发生。虽然瓦斯的危险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类似的意外仍然不断发生,其原因在于炉火受外界影响而熄灭,然而瓦斯仍然不断溢出,进而让屋内人员吸入,造成憾事。所幸,在同业大家的努力下,通过器械设计的改良已经使意外发生的机率大大得到改善,但仍有另一有待积极改良的缺失必须注重。瓦斯本身为气体,但为了运送与使用的方便,所以运用压力技术将气体高压形成液态。于使用炉火时,经由压力阀的调节,使得高压的瓦斯由瓦斯钢瓶输送到外界炉台使用,所以内外压力与气流流动的调节,就显得相当重要。由于内外气压与气体流动的不稳定会造成炉火燃烧不良,一者容易令烹煮食材温度控制不易,二者因气体燃烧不良而导致燃料的浪费,所以如何针对这样的缺失,进行设计改良,即为本实用新型者极力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钢管,以改善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瓦斯钢管,设置于一瓦斯钢瓶内,该瓦斯钢管为中空管状并具有相连通的一上连通口与一下连通口,该上连通口连通于该瓦斯钢瓶的一输送管,该下连通口连通于该瓦斯钢瓶的一燃料储存空间,其中该瓦斯钢管于自该上连通口向下一高度距离内为一连接部,以结合于该瓦斯钢瓶,该瓦斯钢管于该连接部的下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上导流孔,且该瓦斯钢管于该下连通口的上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位于该上导流孔的下方的下导流孔,以及该上导流孔的孔径或该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瓦斯钢管的内径在2/13至2/16之间的范围。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上导流孔的孔径为2mm±0. 5mm。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下导流孔的孔径为2mm±0. 5mm。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上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上导流孔与该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1/17至1/18之间的范围。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下导流孔与该下连通口之间的距离在1/24至1/26之间的范围。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连接部螺设为一螺纹连接部。所述的瓦斯钢管,其中该连接部的高度距离为10mm±0.5mm。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的技术手段,上导流孔与下导流孔的设置,可使瓦斯钢管中的燃料流体受到调节。详细而言,上导流孔与下导流孔的孔径大小会影响瓦斯钢瓶内的高压瓦斯输送到外界(如,炉火)的情况,以及会影响瓦斯钢瓶内的压力变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恰适孔径能使这些条件得到良好的调节,以在使用时将瓦斯稳定地供应予炉火而获得完善的燃料燃烧情况,以避免燃烧不良的发生。进一步的,在上导流孔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下导流孔与下连通口之间的距离的设计上,本实用新型也有相当的考虑。因为流体流通于瓦斯钢管的流道长度,也是影响瓦斯输出及瓦斯钢瓶内的压力变化的重要因素。将这些因素一并考虑,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控制,一方面能达到节能减碳,另一方面则能收使用安全的效。

图I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瓦斯钢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瓦斯钢管设置于一瓦斯钢瓶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瓦斯钢管;11上连通口 ;12下连通口 ;13连接部;14上导流孔;15下导流孔;C瓦斯钢瓶;C1输送管;D内径;F流体燃料;H距离;H1距离;H2距离;S燃料储存空间;V压力阀;01孔径;02孔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流体调节功能的瓦斯钢管,设置于一瓦斯钢瓶内,瓦斯钢管为中空管状并具有相连通的一上连通口与一下连通口,上连通口连通于瓦斯钢瓶的一输送管,下连通口连通于瓦斯钢瓶的一燃料储存空间,其中瓦斯钢管于自上连通口向下一高度距离内为一连接部,以结合于瓦斯钢瓶,瓦斯钢管于连接部的下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上导流孔,且瓦斯钢管于下连通口的上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位于上导流孔的下方的下导流孔,以及上导流孔的孔径或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瓦斯钢管的内径在2/13至2/16之间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上导流孔的孔径为2mm±0.5mm。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下导流孔的孔径为2mm±0. 5mm。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上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上导流孔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1/17至1/18之间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下导流孔与下连通口之间的距离在1/24至1/26之间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连接部螺设为一螺纹连接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态样,连接部的高度距离为10mm±0. 5mm。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些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的用途,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制。请参阅图I及图2,图I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瓦斯钢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瓦斯钢管设置于一瓦斯钢瓶的示意图。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瓦斯钢管1,其可设置连接于一瓦斯钢瓶C。瓦斯钢管I为中空管状并具有相连通的一上连通口 11与一下连通口 12。上连通口 11连通于瓦斯钢瓶C的一输送管Cl ;下连通口 12连通于瓦斯钢瓶C的一燃料储存空间S。由此,瓦斯钢瓶C的燃料储存空间S中所储存的流体燃料F( S卩,瓦斯)可由瓦斯钢管I而通过设有一压力阀V的输送管Cl输送至瓦斯钢瓶C外,以供应予炉火或其它用途使用。具体而言,瓦斯钢管I于自上连通口 11向下一高度距离H内为一连接部13。连接部13在此一实施例中螺设为一螺纹连接部,而以螺合方式结合于瓦斯钢瓶C。较佳地,连接部13的高度距离H为 10_±0. 5mm。在瓦斯钢管I于连接部13的下方一定距离Hl处的管壁形成有一连通于瓦斯钢管I的管内空间的上导流孔14。以及,在瓦斯钢管I于下连通口 12的上方一定距离H2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位于上导流孔14的下方的下导流孔15,下导流孔15连通于瓦斯钢管I的管内空间。其中,上导流孔14的孔径01或下导流孔15的孔径02比上瓦斯钢管I的内径D在2/13至2/16之间的范围(即,01/D = 2/13 2/16、或02/D = 2/13 2/16)。较佳地,上导流孔14的孔径为2mm±0. 5mm,下导流孔15的孔径为2mm±0. 5mm。由上述结构的设置,瓦斯钢瓶C内的流体燃料F于瓦斯钢管I中流通时,可通过上导流孔14与下导流孔15获得调节。例如,上导流孔14可供流体燃料F于通过瓦斯钢管I时与瓦斯钢瓶C内的易燃气体充分混合,而经由输送管Cl释出。以及,下导流孔15可供回流的流体燃料F导流至燃料储存空间S底部。由此,能够调节瓦斯钢瓶C内的压力并使流体燃料F混合均匀,以使流体燃料F稳定地供应予炉火而获得完善的燃料燃烧,以避免燃烧不良的发生而具有使用安全的效果。更进一步的,在上导流孔14与连结部13之间的距离H1、下导流孔15与下连通口 12之间的距离H2的设计上,本实用新型也有相当的考虑。较佳地,上导流孔14的孔径01比上该上导流孔14与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Hl在1/17至1/18之间的范围(即,01/H1 = 1/17 1/18),以获得较佳的混合效果。下导流孔15的孔径01比上该下导流孔15与下连通口 12之间的距离H2在1/24至1/26之间的范围(即,02/H2 = 1/24 1/26 ),以获得较佳的回流调节效果。由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在节能减碳的功效上,大有裨益,另外在于使用安全上,更能以小而精准的设计,达到进一步的安全效果上的提升,而在节约成本的考虑下,达成有效帮助。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艺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所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瓦斯钢管,设置于一瓦斯钢瓶内,其特征在于,该瓦斯钢管为中空管状并具有相连通的一上连通口与一下连通口,该上连通口连通于该瓦斯钢瓶的一输送管,该下连通口连通于该瓦斯钢瓶的一燃料储存空间,其中该瓦斯钢管于自该上连通口向下一高度距离内为一连接部,以结合于该瓦斯钢瓶,该瓦斯钢管于该连接部的下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上导流孔,且该瓦斯钢管于该下连通口的上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位于该上导流孔的下方的下导流孔,以及该上导流孔的孔径或该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瓦斯钢管的内径在2/13至2/16之间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导流孔的孔径为2mm + 0. Smnin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导流孔的孔径为2mm + 0. Smnin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上导流孔与该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1/17至1/18之间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该下导流孔与该下连通口之间的距离在1/24至1/26之间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螺设为一螺纹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瓦斯钢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的高度距离为lOmm + O. 5mmo
专利摘要一种瓦斯钢管,为中空管状并具有相连通的一上连通口与一下连通口,瓦斯钢管于自上连通口向下一高度距离内为一连接部,于连接部的下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上导流孔,于下连通口的上方一定距离处的管壁形成有一下导流孔,而上导流孔的孔径或下导流孔的孔径比上瓦斯钢管的内径在2/13至2/16之间的范围。
文档编号F17C13/00GK202360908SQ2011204302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邱建民, 陈家光 申请人:理想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