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434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伴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和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伴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油井输油管线的原油加热,采用的是燃气炉,输油管线经过燃气炉,燃气明火直接加热管线,从而达到加热管线内原油的目的。但此方法具有安全隐患,管线长时间明火加热会产生氧化、破损,进而可能会产生原油泄漏,导致燃烧爆炸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一个电伴热系统,包括壳体总成、电加热板和与之配合连接的配电箱,壳体内设置有输油管和电加热板并注入热交换介质,整个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保证了安全,而且本方案加热及热交换过程是在一密闭箱体中进行,使加热过程为内部加热,热转换率接近100%。因此,节能性好、热效高。管线没有明火加热的氧化过程,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电伴热系统,包括壳体总成、电加热板和与之配合连接的配电箱。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壳体和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顶盖上的排气孔不但可以在原油加热过程中排气,而且从此处注入热交换介质,如导热油等。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和出油孔分别与壳体内S形输油管的两端配合连接。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根S形输油管;S形输油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壳体底板上的电加热板,电加热板与配电箱配合连接。壳体底端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排放孔,用于将热交换介质自壳体内排出。所述电加热板为密闭的板状结构,自上而下由盖板、电加热膜和底板组成,盖板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盖板四边反折将底板包在盖板下;电加热膜通过导线与配电箱配合连接,电加热板四周安装有铆钉,角上安装有绝缘扣。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根或多于两根S形输油管时,S形输油管之间并联安装并且首端和末端均汇聚成一根输油管分别与进油孔和出油孔配合连接。所述壳体内侧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架,与电加热板配合连接。所述S形输油管通过管路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壳体底端,S形输油管各回路之间也固定安装有管路支撑架。为保证加热效果,可以在壳体总成外设置保温层。使用时,自顶盖上的排气孔向壳体内注满热交换介质,如导热油等。电加热板对称的安置在固定架上,排列于S形输油管两侧,电加热板完全浸泡在热交换介质中。电加热板加热,热量由介质通过输油管管壁传导给管内的原油,原油通过此热交换装置而被加热。综上所述,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整个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保证了安全。本方案加热及热交换过程是在一密闭箱体中进行,使加热过程为内部加热,热转换率接近100%,因此节能性好、热效高。管线没有明火加热的氧化过程,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电伴热系统,包括壳体总成、电加热板6和与之配合连接的配电箱2。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壳体I和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12,顶盖上的排气孔12不但可以在原油加热过程中排气,而且从此处注入热交换介质,如导热油等。壳体I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和出油孔4。进油孔3和出油孔4分别与壳体I内S形输油管5的两端配合连接。壳体I内安装有至少一根S形输油管5 ;S形输油管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壳体I底板上的电加热板6,电加热板6与配电箱2配合连接。壳体I底端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排放孔7,用于将热交换介质自壳体I内排出。所述电加热板6为密闭的板状结构,自上而下由盖板8、电加热膜9和底板组成,盖板8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盖板8四边反折将底板包在盖板8下;电加热膜9通过导线与配电箱2配合连接,电加热板6四周安装有铆钉,角上安装有绝缘扣10。当所述壳体I内安装有两根或多于两根S形输油管5时,S形输油管5之间并联安装并且首端和末端均汇聚成一根输油管分别与进油孔3和出油孔4配合连接。所述壳体I内侧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架11,与电加热板6配合连接。所述S形输油管5通过管路支撑架13固定安装在壳体I底端,S形输油管5各回路之间也固定安装有管路支撑架13。为保证加热效果,可以在壳体总成外设置保温层。使用时,自顶盖上的排气孔向壳体内注满热交换介质,如导热油等。电加热板对称的安置在固定架上,排列于S形输油管两侧,电加热板完全浸泡在热交换介质中。电加热板加热,热量由介质通过输油管管壁传导给管内的原油,原油通过此热交换装置而被加热。
权利要求1.一种电伴热系统,包括壳体总成、电加热板和与之配合连接的配电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壳体(I)和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12);壳体(I)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和出油孔(4),进油孔(3)和出油孔(4)分别与壳体(I)内的S形输油管(5)的两端配合连接,壳体(I)内安装有至少一根S形输油管(5);S形输油管(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壳体底板上的电加热板(6),电加热板(6)与配电箱(2)配合连接;壳体(I)底端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排放孔(J)。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板(6)为密闭的板状结构,自上而下由盖板(8)、电加热膜(9)和底板组成,盖板(8)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盖板(8)四边反折将底板包在盖板(8)下;电加热膜(9)通过导线与配电箱(2)配合连接,电加热板(6)四周安装有铆钉,角上安装有绝缘扣(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安装有两根或多于两根S形输油管(5)时,S形输油管(5)之间并联安装并且首端和末端均汇聚成一根输油管分别与进油孔(3)和出油孔(4)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侧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架(11),与电加热板(6)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输油管(5)通过管路支撑架(13)固定安装在壳体(I)底端,S形输油管(5)各回路之间固定安装有管路支撑架(13)。
专利摘要一种电伴热系统,包括壳体总成、电加热板和与之配合连接的配电箱。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壳体和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顶盖上的排气孔不但可以在原油加热过程中排气,而且从此处注入热交换介质,如导热油等。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和出油孔分别与壳体内S形输油管的两端配合连接。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根S形输油管;S形输油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壳体底板上的电加热板,电加热板与配电箱配合连接。壳体底端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排放孔,用于将热交换介质自壳体内排出。
文档编号F17D1/18GK203010208SQ2012206470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忠耀, 陆超 申请人:山东天贶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