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箍式气瓶集装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286发布日期:2018-08-28 23:0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抱箍式气瓶集装格。



背景技术:

气瓶集装格是一种将多个气瓶集装在一起的气瓶存放装置。且,气瓶集装格中的各个气瓶的出气端都连接到一根汇流管上,此汇流管接入到客户的用气管道上,以此方便客户用气,即,无需搬运单只气瓶,只需将用完的气瓶的气阀关闭,再打开另一个气瓶的气阀,直至气瓶集装格上的全部气瓶中气体用完后,再更换另一个集装格即可,对于用气量较大的客户而言,此供气方式效率较高。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气瓶集装格为外框架式集装格,即,采用固定的气瓶框架,将多个气瓶装载至气瓶框架内,并用夹紧横杆夹于相邻的气瓶之间所留存的空间,以此防止气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此夹紧横杆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紧固于外框架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框架式集装格内的气瓶不时地需要拆零使用,或者重新组装至外框架式集装格内使用,但是,由于夹紧装置的存在,拆零时较为麻烦,特别是使用过久后螺栓、螺母等零部件生锈时,拆装更为麻烦、费时费力;在紧固时,由于夹紧装置的螺栓、螺母等零部件较小而容易丢失,有时安装者在紧固时马虎了事,把夹紧横杆安装在相邻的气瓶之间,但螺栓却没有安装或锁紧,而且,仅从表面上看也许看不出来,也不会影响气瓶的充装作业,然而,气瓶在移动、运输中会发生晃动,令气瓶与气瓶之间发生碰撞,降低气瓶的使用寿命,同时,一定时间后,外框架集装格的汇流管容易因气瓶的晃动而发生断裂,使得维修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箍式气瓶集装格,其能够方便、有效率的拆装气瓶,且省时省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抱箍式气瓶集装格,包括底板和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竖向装设于所述底板上,还包括水平设于所述支撑框上的抱箍件,所述抱箍件的第一端以横向转动的方式活动装设于所述支撑框上,其第二端通过紧固结构将所述抱箍件紧固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抱箍件、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框围合成用以紧箍多个气瓶的容置空间。

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供气瓶支撑的支撑杆,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对应装设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抱箍件为呈半包围状抱箍,所述抱箍的第一端端部活页铰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抱箍的第二端端部向外伸出安装凸耳,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安装凸耳相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和配设的螺栓、螺母构成所述紧固结构。

所述抱箍件由两片相对合呈半包围状的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构成,以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相连接的一端为它们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抱箍的第一端端部活页铰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抱箍的第一端端部活页铰接于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的第二端端部均向外伸出安装凸耳,两所述安装凸耳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和配设的螺栓、螺母构成所述紧固结构。

所述支撑框固设于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底板对应于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形成两个相互对称的放置区域。

所述抱箍件设置有若干个,各所述抱箍件分别沿竖向间隔分布。

所述支撑杆设置有若干个,以各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气瓶相接触的一面为接触面,各所述接触面上均装设有橡胶垫。

所述底板的上侧面装设有橡胶垫。

所述支撑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之间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面装设有汇流排,各气瓶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汇流管连通至所述汇流排中,各所述汇流管为软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抱箍件的第一端通过活页铰接于支撑框上,第二端通过紧固结构与支撑框紧固在一起,仅第二端需要通过紧固结构即可将抱箍件固定在支撑框上,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同时,由于仅一端需要紧固,故装卸均简单、快速。

(2)、紧固结构由两螺纹孔和配设的螺栓、螺母构成,此时,缺少了任何一个零部件或紧固结构没锁住时,抱箍件的第二端就会自由转动,很容易被发现,因此安装者无法马虎了事,隐瞒偷懒。

(3)、通过在底板上铺设橡胶垫,防止抱箍式气瓶集装格在移动、运输过程中气瓶因颠簸而跳动。

(4)、通过抱箍件替代传统的外框架,相比外框架式集装格,此抱箍式气瓶集装格重量更轻,占用的车厢面积更小,这样,能够提高车辆的有效载重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

1-底板 2-支撑框

21-第一立柱 22-第二立柱

221-安装凸耳 23-支撑杆

24-顶杆 3-抱箍

31-安装凸耳 41-第一抱箍

411-安装凸耳 42-第二抱箍

421-安装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一种抱箍式气瓶集装格,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支撑框2和抱箍件。

底板1水平放置,支撑框2沿竖向装设于此底板1上,抱箍件水平装设于支撑框2上,且其第一端以水平转动的方式活动装设于支撑框2上,其第二端通过紧固结构将抱箍件紧固在支撑框2上,抱箍件、底板1和支撑框2能够围合成紧箍多个气瓶的容置空间。

具体而言,支撑框2与各气瓶相适配,支撑框2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以及连接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的支撑杆23,且支撑杆23处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第一立柱21装设于底板1的一侧上,第二立柱22装设于与底板1的此侧相对的另一侧上,且第一立柱21与所述第二立柱相对设置。较佳地,支撑杆23设置有若干根,且各支撑杆23分别沿竖向间隔设置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令气瓶与每根支撑杆23均有接触,确保气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有三根支撑杆23为例,其中一根支撑杆23处于支撑框2的中上部位置,一根支撑杆23处于支撑框2的中部,一根支撑杆23处于支撑框2的中下部或下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实际出厂的气瓶的规格设置相适配的支撑框,并且根据气瓶的高度对各支撑杆设于支撑框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设置。

为方便描述,以支撑框2所在的一侧为底板1的后侧,相对的一侧为底板1的前侧,第一立柱21所在的一侧为底板1的左侧,第二立柱22所在的一侧为底板1的右侧。

此抱箍件为抱箍3,此抱箍3呈半包围状,抱箍3的第一端活页铰接于第一立柱21的左侧面处,以便于抱箍3沿其第一端端部与第一立柱21的铰接处转动,从而将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打开,便于气瓶装载和卸载;抱箍3的第二端端部向外水平伸出安装凸耳31,此安装凸耳31竖向设置,安装凸耳31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立柱22上开设有相应的螺纹孔,第二立柱22上的螺纹孔由第二立柱22的前侧面贯通到后侧面,安装凸耳31上的螺纹孔与第二立柱22上的螺纹孔相对应,抱箍和支撑框2通过相对应的螺纹孔与螺栓、螺母的配合紧固在一起,这样,通过抱箍、底板1和支撑杆23的配合,将各气瓶紧箍在容置空间内。其中,相对应的螺纹孔和配设的螺栓、螺母构成前述的紧固结构。较佳地,此安装凸耳31的后侧面与第二立柱22的前侧面相齐平,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抱箍3与支撑框2的安装更加紧固;紧固时,紧固结构还配设有弹簧垫片,此弹簧垫片装设于螺栓的末端对应于相应螺纹孔与螺母之间,用以克服气瓶的变形力,令抱箍始终箍紧各个气瓶。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立柱22上还可以延伸出与抱箍3的安装凸耳31相对应的另一安装凸耳221,两安装凸耳31、221相吻合,且第二立柱22的安装凸耳221和抱箍3的安装凸耳31上均分别开设有螺纹孔。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抱箍件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抱箍件由两片相对合呈半包围状的第一抱箍41和第二抱箍42构成。以第一抱箍41和第二抱箍42相对合的一端为它们的第二端,第一抱箍41的第一端端部活页铰接于第一立柱21的左侧面,第二抱箍42的第一端端部活页铰接于第二立柱21的右侧面,第一抱箍41和第二抱箍42的第二端端部均向外伸出安装凸耳411、421,两安装凸耳411、421相对合,且两者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抱箍和支撑框2通过相对应的螺纹孔与螺栓、螺母的配合紧固在一起,这样,通过抱箍、底板1和支撑杆23的配合,将各气瓶紧箍在容置空间内。其中,两螺纹孔和配设的螺栓、螺母构成前述的紧固结构。

进一步地,抱箍件设置有若干个,且各抱箍件沿支撑框2的竖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此抱箍件的数量根据实际气瓶的高度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有两个抱箍件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以容置空间内装载两排四列的气瓶(即8只气瓶)为例,相邻的气瓶相互紧挨着,当八只气瓶装载于底板内,各抱箍件分别通过对应的紧固结构进行紧固,以此将各气瓶紧箍在容置空间内,此时,处于底板1后侧的气瓶的后侧面均会与支撑杆23的前侧面相接触,处于底板1前侧的气瓶的前侧面会与抱箍件相接触,且两排之间的气瓶相紧挨,这样,将处于前一排的各气瓶夹设在两抱箍件和后一排对应的气瓶之间,处于后一排的气瓶夹设在各支撑杆23与前一排对应的气瓶之间,令各气瓶在移动、运输过程中不会晃动。

实施例三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各抱箍件分别沿支撑框2为中心对称设置。

具体地,支撑框2固定装设于底板1的中部,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框2对应于底板1的两侧均按前述方式装设抱箍件,以此形成两个相互对称的容置空间,以供各气瓶紧挨放置于内,增加气瓶的放置数量,且,由于对称设置,确保了抱箍式气瓶集装格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并且,支撑杆23设置有若干个,各支撑杆23竖向间隔连接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以各支撑杆23分别与气瓶接触的一面为接触面,此各接触面上均贴设有橡胶垫,起到吸纳气瓶在充装过程中热变形和缓冲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抱箍件的第一端通过活页铰接于支撑框上,第二端通过紧固结构与支撑框紧固在一起,仅第二端需要通过紧固结构即可将抱箍件固定在支撑框上,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并且,抱箍件通过紧固结构将各气瓶紧箍在容置空间内,故少了任何一个零部件或紧固结构没有锁住时,抱箍件的第二端就会自由转动,很容易被发现,因此安装者无法马虎了事,隐瞒偷懒。同时,由于仅一端需要紧固,故装卸均简单、快速。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的上侧面铺设有橡胶垫,防止抱箍式气瓶集装格在移动、运输过程中气瓶因颠簸而跳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述的支撑框2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顶部之间的顶杆24,顶杆24的顶面装设有汇流排,各气瓶的出气端分别通过汇流管连通至汇流排中,且各汇流管为软管,汇流排与用户的用气管道相连通,由于汇流管为软管,降低了汇流管因晃动、抖动而破损的可能性,节约了维修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