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调贮藏保鲜用混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1376发布日期:2018-09-14 21:3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保鲜贮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调贮藏保鲜用混气装置。



背景技术:

果蔬贮藏保鲜是我国农产品采后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果蔬做为生物活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必须通过降低呼吸强度才能阻止营养的散失,目前多数果蔬的保鲜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缓其呼吸,但改变贮藏环境内气体成分也可以有效的减缓其呼吸,利于营养成分的保持。但不同果蔬的品种需要不同浓度的混合气体,目前用来制备混合气体的设备一般都是不同供气源通过管路与混气罐相连,并在进气管路上设置减压设备和计量设备。

由于气体的流速与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最终得到的混合气体比例精准,必须保证进入混气罐时各个气源压力的稳定性。供气源的压力一般比较高,需要经过减压设备将压力降下来,才能满足后面设备的应用要求,目前传统的用来制备混合气体的设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制造成本与精准度之间的矛盾,若采用较为精准的减压设备,即减压设备出口压力稳定,则设备比较繁琐且庞大,生产成本高;若采用普通的减压阀进行减压,则减压阀出口压力不稳定,影响混合气体比例的精准度。

第二,混气罐内气体混合存在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调贮藏保鲜用混气装置,该装置不仅解决了制造成本与混合气体比例精准度之间的矛盾,而且混气罐内的气体混合均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调贮藏保鲜用混气装置,包括控制器、报警器、混气罐和并联在所述混气罐进气管上的多条供气支路,所述的供气支路上沿着气流的前进方向依次包括供气罐、第一进气管路、缓冲罐和第二进气管路,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沿着气流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减压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二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减压阀和第一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且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定的上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和缓冲罐之间设置有节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缓冲罐和流量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混气罐的进气管内设置有混气扇,所述的混气扇通过安装架与所述混气罐进气管的管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架包括一安装筒,所述的安装筒内设置有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的安装筒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的混气扇与所述的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混气罐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减压阀和流量计之间设置缓冲罐,并通过设置于缓冲罐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置于缓冲罐进气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控制缓冲罐内的压力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气源压力的稳定性,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减少的生产成本,而且保证了混合气体比例的精准度。

2、通过在混气罐的进气口设置混气扇,且该混气扇通过进气口处的气流推动混气扇转动,不仅使混气罐内气体混合的更加均匀,而且整个设备的能耗不会增加。

3、通过在减压阀和第一电磁阀之间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供气罐压力不足的情况,避免对混合气体的比例造成影响,时效性更强,更加灵敏。

4、通过在缓冲罐的出口处设置单向阀可以避免混气罐或其他供气支路上的气体逆流的情况,避免缓冲罐内的气源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混气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混气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供气罐,12-减压阀,13-第二压力传感器,14-第一电磁阀,15-节流阀,16-缓冲罐,161-第一压力传感器,17-单向阀,18-流量计,2-混气罐,21-混气扇,22-安装架,221-安装筒,222-转轴,223-连接杆,3-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气调贮藏保鲜用混气装置包括控制器、报警器、混气罐2和并联在所述混气罐2进气管上的多条供气支路,所述混气罐2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气支路的数量为两条。

如图1所示,所述的供气支路上沿着气流的前进方向依次包括供气罐11和缓冲罐16,所述供气罐11的出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缓冲罐1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1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混气罐2的进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沿着气流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减压阀12和第一电磁阀14,所述的缓冲罐1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缓冲罐16内气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1。所述减压阀12的出口压力高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61设定的上限值。所述的第二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量的流量计18,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流量计18采用沈阳兴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ZB系列玻璃转子流量计18。

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3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3相连。

工作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设定第一压力传感器161的上限值、下限值,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61的设定压力是10Kpa,其控制范围为20Pa。然后通过控制器打开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3,并调节流量计18上的针形阀,使各个供气支路上的流量比满足混合气体的成分配比,排空混气罐后即可获得所需混合气体。

在混气的过程中当缓冲罐内的压力达到1020Pa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61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当缓冲罐内的压力达到9980Pa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61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向缓冲罐16内充气,直至缓冲罐16内的压力达到1020Pa。从而保证缓冲罐16内的压力维持在9980Pa到1020Pa之间,保证流量计18入口处压力的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减压阀12和第一电磁阀14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3。这样就可以是实时的对减压阀12的出口压力进行检测,当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检测到减压阀12的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说明供气罐11的压力变小,其内部的气体已经用完。此时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3和第一电磁阀14均关闭,保证缓冲罐16和混气罐2内的气体成分和压力不变,然后更换相应的供气罐11即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3的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61设定的上限值。

由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61设定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较为接近,若所述缓冲罐16的进气压力过大,则在打开第一电磁阀14后,所述缓冲罐16内的压力有可能瞬间超过上限值。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4和缓冲罐16之间设置有节流阀15。

为了避免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6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3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混气罐2或其他供气支路上的气体逆流,污染缓冲罐16内的气源。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二进气管路上位于所述的缓冲罐16和流量计18之间设置有只允许气体从缓冲罐16流向混气罐2的单向阀17。

为了使混气罐2内的混合气体能够混合的更加均匀,如图2所示,所述混气罐2的进气管内设置有混气扇21,所述的混气扇21通过安装架22与所述混气罐2进气管的管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安装架22包括一个呈圆柱形筒状结构的安装筒221,所述的混气扇21设置于所述的安装筒221内,并与设置于所述安装筒221内的转轴222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222通过连接杆223与所述的安装筒221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23的数量为四根,并沿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